中文维基百科编辑参与率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黄琳皓
维基百科是一部具有开放性、自由性、中立性和公众集体参与编撰的在线百科全书。网络百科全书的成功依赖于广大用户的积极参与和贡献。但是,在国内维基用户的编辑参与率不高。论文探讨了维基编辑参与率低的原因,有技术设施因素、网民心理因素和管理制度因素。针对其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降低门槛,让人们入门不难;提供服务满意度,激发兴趣回报社区;完善激励机制,精神和物质双重奖励。
维基百科在线编辑网络百科全书网民心理
维基百科(W ikipedia)是由吉米·威尔士和拉里·桑格于2001年1月15日正式创立。它是一个强调Copyleft自由内容、协同编辑以及多语言版本的网络百科全书。该网站是以互联网作为媒介而扩展成为一项基于Wiki技术发展的世界性百科全书协作计划,并由非营利性质的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维护与发展事宜。维基百科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合作编辑而成。根据国际知名的网站流量排名公司Alexa.com所公布的数据,维基为全球第六大流量的网站。知名杂志《自然》认为该站内容之权威性已可与大英百科全书并肩,成为今日最知名的一套线上百科。
维基百科的目标是“为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提供自由的百科全书——用他们选择的语言书写的、全世界知识的总和”[1]。截至2013年4月,维基百科已有285个语言版本,总条目数突破2 200万。条目数第一的英文维基百科已经达到404万。中文维基百科是维基百科协作计划的中文版本,2002年10月24日正式创建,目前条目数已超过68万。
表1 12种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条目统计排名(截至2013年3月9日)
从表1中可以看出,维基百科已经发展成为全世界人们的知识百科全书,许多志愿者在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维基百科允许用户自由阅览和修改绝大部标签页面的内容,已经被普遍认为是规模最大且最为流行的网络工具书。
但许多学者发现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参与不平等”现象。Felipe Ortega,Jesus M. Gonzalez-Barahona&Gregorio Robles等人通过对条目总量前十的维基百科语言版本(英语、德语、波兰语、日语、丹麦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瑞典语和西班牙语)进行对比,发现该网站绝大多数的条目是由极少数编辑者完成的。中文版维基百科也同样存在网民参与程度不高的现象。许博在其论文中就指出,“根据《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到2008年底,中国网民总数已达到2.98亿,居全世界第一位。然而,中国的网络百科并没有呈现出与之相匹配的发展”。“根据艾瑞网《中国维客发展及营销模式研究报告》,在国内各网络百科全书系统内部,只有3%左右的注册用户具有较高的活跃度,绝大部分用户的参与程度不高。”[2]从表1我们看到三十天内有过编辑、上传等操作行为的活跃用户只有7 630人,大部分人充当的是浏览者角色,没有参与到条目的编辑过程之中。
维客对词条编写参与率低的原因,探究起来可以归纳为技术设施因素、管理制度因素和网民心理因素。下面我们作一些具体分析。
2.1 编辑语言的复杂和操作的障碍
维基百科(含中文维基百科)的编辑功能较为强大,对于页面/页内链接、同义词、开放分类、插入图片表格、使用模板、讨论页面、历史版本比较、匿名创建条目等,其所使用的软件都予以支持。但是,维基百科在线编辑功能使用复杂的标记语言,困扰了许多使用者,他们普遍感觉编辑界面难以掌握。大多数人认为,学会编辑维基百科的条目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因为需要阅读大量的文字说明页面,具体操作时也存在一些障碍。据统计,有将近60%的注册用户在注册之后的24小时之内,并没有随即进行与条目内容有关的编辑行动。面对这项数据,可能的解释是这些用户注册加入维基百科只是为了其他的一些目的,或者是害怕自身的经验反而让他们无法与维基百科社区交流。他们对于维基百科的基础文化、社区礼仪、编辑方式、使用规则等,需要较多的时间去熟悉,才能对词条进行编辑。
2.2 网民对虚拟社区的满意度和认同感以及兴趣动机弱化
已有的研究表明,在网络百科社区中,成员和社区之间存在着社会交换,从而导致存在社区认同感和社区义务感的产生。也就是说,社区给成员提供了符合自己需求的服务,“成员会产生类似于传统组织中的对于社区的认同感,而认同感的产生会促使成员对网络百科系统的知识贡献和参与”。“社区成员在参与编写的过程中对社区的管理机制和来自社区的支持感到满足,会产生回报社区的愿望,从而导致对社区义务的产生。成员的社区义务会促使其将对社区的参与和贡献作为自身义务,从而激励其知识贡献行为。”[2]常静、杨建梅借助动机与行为研究相关理论,结合百度百科用户调查所进行的实证研究,认为“对百度百科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力最大的动机是兴趣动机,其次是胜任性动机和实用价值动机”,“兴趣动机对其词条编写活动影响力显著,对某个知识领域有着共同兴趣的用户往往有着积极的在线交往”[3],以往对于网络百科参与动机的研究也都证实,网民参与百科编写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获得网络声誉和体现自我价值。因此,维基百科运营商要想方设法经营好社区,提高网民的满意度和认同感,强化他们的参与动机,从而提高编辑行为的参与率。
2.3 激励机制设计存在问题。
目前,中文维基百科主要采取三种方式对有突出贡献的用户进行奖励:维基荣誉、维基奖励及其他奖励。维基荣誉包括:新人荣誉、进阶荣誉、高级荣誉、维基贡献排行榜(未实行)、维基创作奖等。各个奖项的获得者可以获得编辑或主编的称号。维基奖励下设专项奖和特别奖,各个奖项的获得者可以获得专家或大师头衔。其他奖励是指维基人自愿提供奖品的奖项。这后一种方式的奖励见之甚少,基本上是前两种奖励方式为常见。基于维基百科是以非盈利性为目的,其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小额捐款、授权、奖赏、镜像站点资助、硬件捐赠等,而对于维客个人的贡献来说,其奖励只能是精神层面上的,词条的贡献者没有什么显性的利益可得,这就影响了维客的参与编辑热情。学者Michael Kichmeier等人的研究显示,42%的人不愿意尝试编辑是因为参与编辑对个人而言无实质好处[4]。可见,应该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吸引网民参与到百科全书的编辑中来。
网络百科全书的成功依赖于网络用户的积极参与和贡献,但在我国,网民的参与程度不高。上文所引用文献提到,“只有大约3%的注册用户具有较高的活跃度”,“有将近60%的注册用户在其注册之后24小时之内并没有随即进行与条目内容有关的编辑行动”,“42%的人不愿意尝试编辑”,这三个数据启示我们,应当寻求提升用户参与积极性的方法。笔者认为,既要降低使用门槛,让人们感觉到编辑入门并不难,又要综合考虑网民的各种参与动机,在把握需求的基础上设计运营和管理。做好信息内容提供服务,充分满足用户的诸多要求,促使其回报社区,参与编辑、贡献知识。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网民积极参与编辑行为。
3.1 降低使用门槛,提供简单易懂的使用指南
维基百科采用开放式编辑方式,颠覆了以往的学院精英式的编辑理念,它通过鼓励大众志愿参与编辑来建成一部在线百科全书,而不依赖于少数专业学者。但目前的状况是“网络百科编写的参与者主要是对于互联网使用比较熟悉的人员”,多是“具有较高教育程度的青年群体”[2],而年龄较大者,电脑使用和上网技能等方面有所欠缺,加之维基百科在线编辑使用诸多复杂的标记语言与界面,操作之前必须阅读大量的文字说明,这就影响了广大用户的参与热情。在中文维基百科中所提供的教学指引和使用说明,其中的“帮助”“关于”“新手指南”“新手入门”等页面太多,内容雷同。例如,新手上路板块中,包含“入门、新手上路及报到处、新人求助、规则简述、使用指南、常见问题解答、常见错误提醒、维基不收录的内容”等,新手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不少人会因为太过繁琐而放弃编辑。可见,降低使用门槛,提供简单易懂的使用指南,进行技术创新,凸显编辑、使用的便捷性非常重要。作为维基运营管理者,应在网站指引、操作指南、错误提示等界面上不断改进,以简短明确的文字和图像,按步骤说明网站操作方式,创建一个简便、易操作、宽松的用户环境吸引那些未参与的网民参与其中。
3.2 做好信息内容提供服务,充分满足用户诸多要求
维基百科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且具有系统、客观、中立性的特点,维客都能从中获取或共享知识信息。Spinellis和Louridas通过对维基百科数据库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维基百科中知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可信度对维基百科的访问量影响显著[5]。维客们感知到维基网络社区的价值,他们的目的性各有不同,其中有寻信息者、求知者、猎奇者、娱乐者、社交者、知识贡献者等等。范晓屏的实证研究表明,“社区信息日日更新,成员想要获取更多信息,就必须时常登陆社区浏览,而一旦获取信息通常会立即离线”,但“因不断地有新的任务或问题而需要经常上网”,“而年龄较大者,由于电脑使用和上网技能方面的欠缺,家庭责任、工作职责使他们更加现实,不把虚拟社区作为获取信息的主渠道”,“调查结果也显示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成员,其信息性动机略有下降”,这是因为虚拟社区中的信息常常不具备专业性,质量也难以保证。他认为,“要想吸引更多网民,就要综合考虑个体网民的各种参与动机,在把握需求的基础上来设计和运营虚拟社区”,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使虚拟社区的社会性和文化性转变为集聚力;“为不同参与动机的个体建设不同的虚拟社区平台”,“建设不同内涵的板块”,且“不断对体验界面与结构给予创新”[6]。此外,开通维客个人空间也是一个重要举措。开通个人空间,能很大程度增强娱乐性和交往性功能,使其长久保持对用户的吸引力。在吸引更多新人加入的同时留住具有学术背景的老用户;在个人空间里设立草稿箱、退稿箱等工具,使用户操作起来更加方便。还有,对页面的设计,板块的布置,图片、图标、字体、颜色的运用,力求做到版面简单、设计精美、图文比例得当,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再就是完善检索功能,提供标题和全文检索功能,原先的仅供标题检索已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总之,网民“对网站的功能或产品具有较强的心理依赖性,当他有这方面的需要(如获取一定的专业信息)时,就会在第一时间去访问该社区,浏览其信息内容。逐渐地,用户形成对某一社区网站价值的认同,潜意识地认为自己参与该社区的活动是有价值的。除了简单浏览外,由于网站链接设施的便利性等原因,用户还倾向于参与某话题的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疑问,解答问题和贡献自己的知识”[7]。
3.3 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网民的编辑参与行为
维基百科运营商和管理者要重视社区经营,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以提高用户的粘着力。当用户已经感知到网站的价值(信息内容、网站编排、基础设施),又有“一个好的社区氛围(成员拥有共同目标和兴趣、成员参与度高、成员热情、幽默、友好等)必然对新的用户造成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使其在初次接触后愿意作更深程度的了解和参与,同时对那些已经融入其中的老用户将形成一种情感粘性,提高了其转换成本和忠诚度”[7]。这时,就应当完善原有的激励机制,以鼓励网民参与编辑。应该改变原先的只有精神奖励没有物质奖励的做法,代之以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奖励,这才适应我国的国情。“名利双收”是中国普通民众的良好愿望,作为互联网环境中的维基百科也不该“免俗”。因为“事实上虚拟社区是实体社会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在某些方面是对实体社会的补充和强化”,这延伸、补充和强化,是虚拟社区存在与发展的基石[7]。百度百科正是采用精神和物质结合的激励方式,因其对我国国情的适应度成就了百度百科词条数量的爆炸式增长。他们定期进行优质词条的评选,对于提供高质量版本和优质版本的编辑用户,评为“突出贡献者”,并给予积分奖励。用户编辑、新建词条均可获得相应积分并进行荣誉升级,还可获得百度公司礼品、奖品的机会[8]。百度百科的做法值得维基百科借鉴。这种积分制方式实施时,可能会导致部分用户依靠拷贝现有内容或无意义编辑来赚取积分,但完全可以采取相应的技术设计和制度措施减少或阻止类似情况的发生。对于奖品的来源,我们的建议是:一是维基百科基金会每年拿出些许经费购置,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发动更多维基人提供奖品。作为词条的编辑者、创建者,他们大多数人并不在乎物质奖励的多少,而需要的是对于他们的奉献,维基百科要有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肯定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首先应降低门槛,提供易学、便捷的条件,让公众成为维客。然后网站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留住网民,激发其参与编辑兴趣,愿意贡献自己的知识回报社区。最后也是关键的一招,就是完善已有的激励机制,采用精神和物质奖励的方式,让人们名利双收,乐此而不疲。维基百科若能做到“入门易,留住客,奖奉献”。就可以破解公众参与编辑率低下的困局。
[1]艾柯.专访维基百科创始人威尔士[EB/OL].(2005-12-08)[2013-07-30].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5-09/01/content_3429648.htm.
[2]许博.网络百科全书管理机制与公众参与行为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1(3):12-13,10.
[3]常静,杨建梅.百度百科用户参与行为与参与动机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8):12-18.
[4]Kickmeier-RustM D,EbnerM,Holzinger A.Wikis:Do TheyNeedUsability Engineering?[C/OL]//InterdisciplinaryAspectsonDigitalMedia&Education:Proceedings of the 2nd Symposium of the WG HCI&UE of the Austrian Computer Society.Vienna:USAB,2006.[2013 -07-30].http://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1-217752_W ikis_Do_They_Need_Usability_Engineering.
[5]SpinellisD,louridas P.The collaborativeorganization of knowledge[J].Communicationsof theACM,2008(51):8.
[6]范晓屏.非交易类虚拟社区成员参与动机:实证研究与管理启示[J].管理工程学报,2009(1):1-6.
[7]巴晶,胡丽娜.虚拟社区粘性对网民参与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5):109-110. [8]罗志成,关婉湫,张勤.维基百科与百度百科比较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4):71-74.
黄琳皓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广西桂林,541004。
本刊征订启事
《新世纪图书馆》创刊于1980年,由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和南京图书馆共同主办,是中国图书馆学会表彰刊物、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从2014年起启用新版式,主要栏目有理论探索、业务研究、技术应用、事业发展、基层实践、海外图林、古今书话、国学研究、综述评介等。
本刊为单月刊,大16开,每月20日出版,全年共12期,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册价格10元,全年订价120元。国内可通过全国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8-214;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8716信箱)负责国外发行,发行代号BM6506;读者也可随时与编辑部联系办理订阅手续,可直接从邮局汇款。
汇款地址:南京中山东路189号南京图书馆邮编:210018
收款人:《新世纪图书馆》编辑部
联系电话:025-84356287 025-84356047
欢迎订阅!欢迎投稿!
《新世纪图书馆》编辑部
Analysisof the Low RateofChineseW ikipedia Editorand someCountermeasures
Huang Linghao
Wikipedia is an online encyclopedia with the features of being open and free,neutrality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The success of the online encyclopedia depends on the active participating of its vast number of users.However,in China the rate of users’participation in the wiki edition is not high.By systematically analyzing,this paper discovers that the technical facilities,the psychology of Internet users and themanagement system are all contribute to the low rate.For these causes,it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namely reduc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users and let it be available for those who have the need for it;providing good service so as to stimulate the users’interest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 to the community; improving the incentivemechanism by offering the spiritual andmaterial reward.
W ikipedia.Online editor.Online encyclopedia.Psychology of Internet user.
G250.73
2013-09-16编校: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