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泽
金砖银行:挑战国际金融秩序说易行难
◎蔡恩泽
7月15日,全球最重要的五个新兴经济体——“金砖五国”在巴西福塔莱萨签署协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试图以此重构二战以来由欧美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然而,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重构说易行难,其路漫漫。
7 月15日,金砖五国领导人在巴西发表《福塔莱萨宣言》,宣布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经过近一年半时间的协商筹备,金砖银行终于“靴子落地”。这是金砖国家抱团取暖、团结纾困的里程碑,也是金砖国家试图挑战国际金融秩序投石问路的一颗石子。
目前国际金融秩序的现状是,美国把持世界银行(WB),西欧掌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WB中,美国一家就占据15%的投票权,而金砖五国加在一块才只有13%的投票权;在IMF中,美国拥有近17%的表决权,英国和法国各自持有的表决权也都大于任何一个金砖国家,金砖五国表决权的总和才不过11%。因此,在WB和IMF内,美欧牢牢把握话语权,政策走向千方百计向西方发达国家利益倾斜。而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的金砖五国在WB和IMF内“人微言轻”,难以左右政策杠杆。
然而,从经济层面来看,金砖五国的力量已相当强大,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均占全球的1/4,国际储备占据全球半壁江山,彼此间贸易额约占全球的15%。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本世纪前10年,金砖国家平均增长率超过8%,远高于发达国家2.6%的平均增长率,也高于4.1%的全球平均增长率。2013年,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21.31%。国际组织预测,金砖国家2014年整体经济增速仍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是发达经济体的两倍。可是金砖国家的国际金融地位与经济地位却极不相符。
与其受人挤压,不如另辟蹊径。正是经济实力与金融权利的错位,促成金砖五国萌生另立门户的念头。寻求自我做主的共同愿望将金砖五国扭到一起,决意另起炉灶,成立自己的银行,与美欧分庭抗礼,打破现有国际金融秩序。
金砖银行将会使目前仍处于松散状态的金砖国家增强紧密性,世界上最重要的五个发展中国家进一步“牵手”,由过去金砖国家银行间的泛泛合作开始投股连心、开展实质性的金融合作。形成抱团效应,可加快金砖国家之间合作的机制化和一体化,而不再是所谓若即若离的外交调协机构,最终将成为一个具有执行力的经济联盟。
金砖银行可以促进金砖国家本币走向国际市场,通过金砖银行这个“中转站”,建立本币离岸市场,金砖各国的货币可以相互兑换流通,加大循环力度,促进国民储蓄在金砖国家之间的流动,有利于金砖国家的货币实现国际化。同时,金砖国家可以依托金砖银行减少美元资产和美国债券投资,而转向相互之间的股权投资和产业投资。这不仅会改变长期以来的全球资本循环格局,形成新的金融聚合模式,也必将扭转全球财富失衡的局面。
金砖银行还可以调节世界资本的动向,在解决某些项目的主权担保及风险分担上,有一定优势,可以推动一些单一国家金融机构不易操作的项目,进一步促进南—南资本流动和技术合作,让有发展潜力的国家获得更多资本,让资本获得更多的回报。金砖银行成立后,将面向发展中国家,垂青新兴市场。
然而,金砖银行挑战国际金融秩序说易行难。虽说金砖银行具有1000亿美元的体量,其面向的新兴市场也是一个广阔的金融市场。但是,金砖银行面临的对手是西方老牌金融机构,无论是WB,还是IMF,都是深耕经营了70年的金融大佬,而金砖银行毕竟是才出世的婴儿,想挑战美欧在国际金融市场的霸主地位,与其平起平坐,为时尚早。
首先是主导权问题。无论是WB还是IMF,美国都是一家独大,占据绝对的主导权,历来颇受诟病。但美国的主导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WB和IMF成立当初,二战临近结束,世界各国饱受战乱煎熬,经济千疮百孔,百废待举,需要银两,而美国却大发战争财,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有求于美国,美元乘势而起,成为国际货币流通的首选。美国占据国际金融市场的主导权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且有了美国这个金融“磐石”,70年来,WB和IMF确实也运转正常,度过了数次金融危机,为国际金融市场稳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金砖银行从酝酿、筹划到成立,坚持平均、平等的原则,从平均出资到商定总部,极力避免某一国家主导金砖银行的局面,平等色彩一直贯穿始终。平均有平均的好处,大家地位平等、利益均占、平起平坐、心情舒畅、一团和气,能够保证金砖银行顺利成立,但人多嘴杂,决策难断,商机稍纵即逝,民主决策容易沦为清谈扯皮,未必能保证后续正常运转。从长计议,金砖银行还是需要有主导力量,关键时刻起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最终贷款人”的形象出资,避免各家在风险发生时大难临头,各奔东西。
其次是“去美元化”问题。成立金砖银行的初衷,就是要与美元脱钩,打造具有金砖特色的货币体系。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正在推动货币多元化,实际上就是“去美元化”。乌克兰危机后,俄国担心受西方制裁,以“去美元化”先发制人。美国重罚巴黎银行时,89亿美元的罚单“吃掉”其一年利润,法国财长号召欧元区贸易使用非美元货币结算。“去美元化”潮流让金砖银行得“人和”之利。
但抛弃美元后,再以哪种货币取而代之呢?是中国人民币、印度卢比,还是俄罗斯卢布、巴西雷亚尔,抑或南非兰特,目前不得而知。平心而论,上述货币,无论哪一种,眼下还没有能力完全取代美元的国际地位。如果要创新一种货币,更是关山阻隔。
再次是如何应对风险。目前美联储正积极酝酿QE完全退出的问题,一旦QE退出市场,全球流动性将回流到发达国家,包括金砖五国在内所有的新兴经济体都将受到剧烈冲击。而金砖国家金融体系成熟度相对较低,抗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届时,因为受平等机制的制约,无人担当主角,倘若遇到某种极端风险情况,一旦资本耗尽,金砖银行自身也难保。
况且金砖国家并非铁板一块的利益共同体,由于各自国家内部的政治体制、经济格局各不相同,利益诉求也各不一样。而各自潜在的地缘政治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如印度与中国,从来都是面和心不和,印度的大国情怀挥之不去,在国际舞台上总是想要与中国抢风头。金砖国家能否团结一致,以组建金砖银行为契机,挑战现有国际金融秩序,为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作出贡献,变数仍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