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威,李改萍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重庆 400054)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资源的重要性逐渐提高,以知识资源为载体的管理者和员工的地位也在逐步上升,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来研究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近年来受到了学者们热捧[1]。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现代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考虑股东的利益,还要考虑其他相关者的利益,那么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应放在什么样的位置才能更好地指引企业财务活动呢?
20世纪60年代,利益相关者理论源于美、英等国研究者对“股东至上”理论的质疑。1963年,斯坦福研究所首次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并将其定义为:存在这样一些团体,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1984年,Freeman指出:利益相关者是能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是受到企业实现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群体和个体。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对企业投入一定专用性资源,并分担一定风险的任何个体和群体,他们的活动能够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2]。总之,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企业是多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契约组合,在考虑股东利益的同时还要兼顾其他相关者的利益。
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总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有学者提出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二者作为企业财管目标依然存在一些缺陷[3]。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要求企业平等地对待股东和其他主要相关者的利益,共同分配企业利润,把相关者的利益放在同等位置,此目标存在的主要缺陷是:违背了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性原则,在执行时失去中心。财务管理目标应具有侧重点,目标过多易造成管理层决策的随意性,企业力求每个目标的实现,但是企业的资源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把所有相关者的目标都作为核心目标来实现[4]。
在企业财富蛋糕一定的情况下,各方利益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假设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把这块蛋糕做大,则股东要求创造更多的净利润,债权人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得本金和更多的利息收入,管理者和员工要求工资、福利和工作环境等提升,顾客期望以更低的价格获得高质量的产品,供应商要求与企业订立长期供货关系以降低风险,政府和社会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的保护环境责任、缴纳税款、增加员工的就业率等等。这些利益方的相互竞争加剧了股东与各利益方的矛盾激化,阻碍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最后导致连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个基本目标都难以实现。
财务管理目标的制订,要符合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要充分考虑财务管理实际情况,使其具有实用性。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丰富内涵,考虑了财务活动的时间因素和风险报酬关系等所有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但可能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反而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以企业整体为对象,对其未来的现金流量进行折现来表示企业的价值,企业的整体是由所有有关的大大小小利益相关者以契约的形式连接在一起的,以企业整体所有利益相关者为对象的财务管理目标,缺乏实用性[5]。
这种缺陷的具体表现如下:企业在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时会出现混乱性和模糊性;同时“灭杀”了财务管理目标的管理职能、指导和意义。企业价值最大化在理论上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现实中很难实现,使此财务管理目标看似空中楼阁,对企业而言只是一种摆设,失去了实践指导职能。
企业存在于整个社会中,它的财务活动其内部发展和外部环境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利益相关者来实现,讨论错综复杂的利益相关者难免会顾此失彼,本文研究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内部相关者(股东、管理者、员工)和外部相关者(债权人、顾客、供应商、政府、社会)。
1.股东和债权人提供物质资本
二者投入的物质资本形式和时间是不同的。股东作为现代股份制企业的所有者,是企业重要的内部相关者,在企业最初设立时投入原始资本,形成企业的股权资本;债权人作为企业重要的外部相关者,以提供借款的方式补充企业长短期资金,形成债务资本,到期收回利息和借款。股东从最初投入资金到最后撤出资金,伴随企业一生,为企业的生存奠定基础,是其他一切经营活动的基础,他们希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关注企业的营运能力,与企业的生存紧密地连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所有利益相关者中股东承担了最大的风险;债权人作为企业资金的补充者,承担收回本金的风险,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其地位低于股东[6]。
2.管理者和员工提供人力资本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管理者和员工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二者作为企业内部运营的相关者通过合同的形式来保障自身权益。管理者在股东的委托下代管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股东的意愿;员工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行动者,他们以企业这个物质资本为核心,以体力和智力生产要素为载体,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顾客提供了产品,为企业创造了利润,他们的付出是不可忽视的。管理者和员工与企业是长期契约关系,作为人力资源具有一定专用性,他们的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一旦企业破产,他们将面临失业,承担了一定风险[7]。
3.顾客和供应商提供市场资本
企业生产的产品最终是为了满足顾客,顾客要求物美价廉。市场遵循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顾客在市场中选择满意的产品,其选择决定了企业的命运,这就要求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供应商向企业提供生产原材料,这些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后续产品的质量。因此,企业在注重本身产品质量的同时,还要关注供应商的利益。总之,企业一定要同时顾及顾客和供应商的利益,这三者构成的一条生产链决定了企业是否能良性循环往复发展。
4.政府和社会提供公共资本
二者提供的公共资本是不同的。社会是自然生态的公共资本,不以人力为转移的;政府是人力公共资本,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又是相互协调的。政府通过行政、法律等手段维护公平的交易秩序,为企业提供各种公共设施和服务,同时政府又通过税收等手段实现其就业等目标。社会是一个资源大集合,向企业提供丰富的资源平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这个大集体。近年来社会开始倡导企业社会责任,因此企业要做到自身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比如,我们都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但是有些企业会排放污染物质,危害环境健康,此时政府会采用强制手段命令企业执行保护措施以维持自然生态环境平衡。政府和社会共同向企业提供一个健康的交易活动环境,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同时政府和社会的利益要求符合我国当前和谐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8]。
企业管理中的层级性非常重要,管理上做到层级分明,工作中才能有条不紊、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事半功倍。现代财务管理目标作为企业管理中指引整个财务活动的标准,也要求具有层级性。各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的财务活动要满足企业的内部发展和外部环境的需要,企业只有在满足内部需要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因此应先满足内部需要的利益相关者,再考虑外部环境中的相关者利益。依据投入要素重要程度(内、外部发展需要)与企业内外部利害关系程度这两个标准划分,利益相关者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利益相关者构成层级图
由图1可知,债权人与股东相比,只是承担了收回本金的风险,且企业清算时,债权人可优先取得补偿,因此,股东承担的风险要大于债权人。知识资本的重要性带来管理者利益的上升,因此现代财务管理目标总体为股东利益为主,其他相关者利益为辅的层级目标,具体划分为:第一层级目标为股东利益;第二层级为债权人、管理者和员工;第三层级为顾客和供应商;第四层级为政府和社会。总之,其他相关者的利益是为更好的实现股东利益,而股东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必须兼顾其他相关者利益。
1.财务管理目标的综合性、层次性和重要性
综合性体现在企业由单边治理向多边共同治理的理念转变,在进行财务活动管理时,管理者改变了单纯的股东利益至上的管理思维方式,关注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实现,在多边共同谈判的基础上,通过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实现合作均衡利益。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再加上企业的经营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使相关者对企业提出了不同的财务活动要求,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是多层次的,各层次分别体现了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企业的财务活动在考虑了综合性和层次性后,一般会引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模糊性,使其处于“不倒翁”状态,阻碍企业整体发展进度,企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涉及到各方的利益,做到面面俱到,势必会损伤效率,影响企业财富创造增加速度,进而损伤相关者利益。重要性要求企业抓大放小,首先要考虑企业所有权方的利益,将所有权方利益最大化作为实现其他相关者利益的前提。
2.符合现阶段知识经济和人文经济的需要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科斯提出的企业契约理论指出:企业是资本与劳动的长期契约关系,各利益方投入生产要素参与到企业博弈中。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时代,各方投入的生产资源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各资源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致使传统财务管理目标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资源投入逐步无形化,知识资源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且财富贡献率在逐步提高,知识资源的重要性显示出管理者和员工地位的重要性,在企业决策中有决定话语权,因此拥有人力资本的管理者和员工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日趋增强,使股东不得不考虑他们的利益。
人文经济倡导人类研究的对象就是人本身,衡量事物的标准就是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倡导社会和谐发展,自然生态和人类的和谐共存,经济活动的目标将是满足人的最高需要。对企业而言,顾客就是“人”,企业的一切活动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
3.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用性要求
实用性体现在此层级目标有明确的衡量各相关者利益的指标体系和操作系统。财务管理目标作为指引财务活动的总体目标,要有具体的指标来量化企业活动,规范财务行为。此财务管理目标运用薪、息、税和净利,再对其加权来分别代表管理者、员工、债权人、政府和股东的利益。其中,顾客利益以顾客的满意度来表示,供应商利益以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和合同期限来表示,社会贡献以保护环境和参与慈善事业为主。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盈利是企业能够创造财富和不断扩张的基础,赚取利润是企业首要目标,只有在企业盈利的情况下其他相关者的利益才能得以保证。在财务活动过程中,企业因股东的投资而存在,以股东利益为主,实现资本的保值与增值是企业财务活动的主要目标,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偿还贷款、增加就业率、社会经济稳定和环境保护等为辅助目标,通过各个辅助目标的实现来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整个目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财务管理目标的系统性和操作性,对企业来说切实可用。
[1]刘廷.谈利益相关者理论下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J].商业时代,2011(14):75-76.
[2]许慧.基于相关者利益均衡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当代经济,2007(10):140 -141.
[3]许绍定.现阶段财务管理目标探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5-108.
[4]焦永梅,朱文龙.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财务管理目标[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4):5 -6.
[5]朱廷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财务管理目标[J].现代企业,2006(6):70 -71+64.
[6]陈功.从“股东财富最大化”到“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两种经济形态下产权主体博[J].经济师,2000(5):16 -17,29.
[7]郭凌云.论利益相关者财务控制下的财务管理目标[J].经济师,2005(6):213.
[8]张博.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目标的重新定位: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J].商业时代,2011(18):83-84.
(责任编辑 彭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