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书诗画之“印”证茶痴

2014-02-08 05:46:16于良子
茶博览 2014年4期
关键词:茶饮居士字号

于良子

茶书诗画之“印”证茶痴

于良子

于良子: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高级实验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协篆刻创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观赏石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甲骨文学会理事。长期从事茶文化、茶叶质量检验技术研究和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工作。

正如唐宋的团饼茶到明清的散茶一样,由于制茶工序的解放,冲泡方式随时易行,杯盏简约,更利于茶之真香真味的个性意趣演绎。自宋元开始,印章出现了文人参与制作的萌芽,印章的材料从金属铸造到易于镌刻的石材,省却了刻模铸范的工序,也更便于文人动手,让文人有了才情发挥的条件,即刀与石如笔与纸般的相映成趣。直接表达艺术情感和意念。以宋代的米芾、元代的王冕和明代的文彭(文徵明之子)为代表,中国篆刻艺术由此起步,进入了自觉艺术创作的征途并逐渐形成各种流派。尤其突出的一点,印章中除姓名外,字号印更为大量出现,而字号印的内容也是极其广泛,其文义与印趣相得益彰。明清开始,茶之品类大增,冲泡方式各呈其妙,茶叶为益思助兴之饮而受到极大的青睐。文人们倾情茶艺可谓如痴如醉,促进了其它艺术如琴棋书画的创作激情,与文人生活的契合度大大提高,茶饮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元素。

以茶为字号,以茶为斋号,在篆刻艺术中体现得含蓄而隽永,茶饮之于文人,可谓性相近、习相缘。以茶饮名志高洁,以艺文展示情致。刀意石味与茗香墨趣的浑然天成中,爱茶爱艺者沉缅其间,遗世独立的情态,从一方方朱泥中呼之欲出。

茶之为饮,有清高、清雅、清贫之文化意味。以陆羽、卢仝为代表的茶人,以茶饮高标其志,遂显洁身自好而蕴林泉之气。以茶为名者,在民间数不胜数,而在文人中更多的是用于字号和斋号。痴迷于茶且以茶茗为字号者日众,如此情愫付诸于篆刻作品,朱白虚实,或工整端庄、或清丽流美,则似乎更能见其雅趣。或钤于书画、或题额其斋室,或为收藏款识,或为佩韦自缓,竞相取用,形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比较著名的有茶山居士(宋·曾几)、茶丘(元·洪俊奇)、茶坡草堂(明·靳应升)、茶禅(清·杨伯润)、玩茶老人(清·丁敬)、苦茶菴(民国·周作人)。

常见的字号还有:“茗垞、茗柯、茗芗、茗香、茗山、茗崖、茶峡、茗生、茶坪、茶村、茶农、茶山、茶山老人、茗卿、茶仙、茶磨山人、茶香居士、茗禅居士、茗香居士、玩茶翁、玩茶叟等等;

仅以茶、茗起首的斋名有:茗斋、茶寿菴、茗柯堂、茗香室、茗香堂、茶梦轩、茶梦菴、茶坡草堂、茶香室等等。

印迹文字间,悠悠的山林气息和淡淡的田园风光,平淡而闲适;看潮起潮落,任云舒云卷,在茶饮中神游心赏,惬然自得。迷于茶饮的艺术家相当多,比较有名的如扬州八怪中的汪巢林(号茶仙),著名篆刻流派西泠八家的首要人物丁敬,海派书画领袖、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都是茶饮之迷。

此外,还可以说说迷于收藏、迷于茶的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书画家项元汴。

项元汴(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浙江嘉兴人。他的别号极多,如墨林、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斋主人、煮茶亭长、惠泉山樵、癖茶居士、墨林懒叟、鸳鸯湖长、漆园傲吏等。刊有《天籁阁帖》,著有《墨林山人诗集》、《蕉窗九录》等。

明万历年间,神宗特赐玺书征他出来做官,项子京不为所动,无意仕途。项子京家资丰厚,并精于鉴赏,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多次提及此人,认为“元汴鉴藏书画,甲于一时,至今论真迹者,尚以墨林印记别真伪。”项子京收藏古人名迹、鼎彝文玩到了痴迷的程度,所藏法书名画、鼎彝金石,储藏之丰,品级之高、无出其右者。不愧为是真正的大玩家、大藏家,因而也结交有更多的名家,如文徵明之子文彭和文嘉等,与项元汴交往尤密。文彭,工书法,且是明代流派印章的开山鼻祖,也是推广石材印章的先驱之一。项氏不少的印章就是他创作的。明代人物画家仇英、大书法家董其昌、花鸟画名家陈淳均与之相交至深。由此可以看到,项子京的人文环境和经济实力及品鉴水准,真可称得上“高大上”了。

项子京曾获一铁琴,上有“天籁”二字,因以名阁。“天籁阁”藏品水平之高、价值之巨,在中国古代书画收藏上是空前绝后的。可惜的是清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清兵攻破嘉兴府城,天籁阁藏品被劫掠,散失殆尽。后来,有些藏品归于皇宫,现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地。存世的顶级书画珍品中,上面的收藏印除了清朝皇帝,就数他的最多。在一百多年后,清乾隆皇帝来到嘉兴时,痛惜天籁阁与所藏书画珍品灰飞烟灭,作《天籁阁》诗一首,云:“槜李文人数子京,阁收遗迹欲充楹。云烟散似飘天籁,明史怜他独挂名。”于是,乾隆按天籁阁意境,在承德避暑山庄新建“天籁书屋”,并命内府将宫廷收藏的原项氏天籁阁旧藏之书画,选出宋、元、明名家米芾、吴镇、徐贲、唐寅画卷各一幅,移藏于其中。

项元汴工绘画,兼擅书法。但特别有趣的是,每绘一画,必自题跋,其辞句之累赘让人生畏,有些求画者宁愿多出些钱,让其仆人等他画毕后,及时取回,以防他长篇大论的题识,当时戏称这笔钱为“免题钱”。同样,在古籍书画上也有钤印不厌其多的癖好,钤印累累,曾受到书画收藏家的讥评:“钤印累幅,犹如聘丽人却黥其面”。也可见他是多么醉心于此了。

现藏辽宁博物馆的唐代大书家欧阳询的真迹《梦奠帖》上钤有项子京的“煮茶亭长”别号印,此印出自汉法而秀妍有加,与另一方 “惠泉山樵”,正好一对。闲情所寄,志趣所见,可知项子京迷于茶饮也属不浅。天籁阁藏品中有不少紫砂壶,项子京自己也亲历制壶,如著名的李茂林所制僧帽壶,盖内有“茂林”长方印记,壶底刻有:“万历子京先生索,文嘉铭。”似为项氏定制。项子京定制壶中还有一种称之为“墨林壶”的,形态饱满挺拔、线条简洁大气,造型雅致,是典型的明代风格。壶底刻有铭文:“煮茶亭长项氏子京墨林”。《阳羡名陶录》的清代著名文士吴骞在《桃溪客语》中记载道:“蒋时英,明万历十年至崇祯十四年间人,原籍江西婺源。时大彬弟子。初名伯敷,后客于陈继儒时改名时英。凡所制作,坚致不俗,其壶为项子京定式,世称‘天籁阁壶’。”故知项子京当年所设计的壶式也是为人所爱的。项子京定制壶、收藏壶,其参与到紫砂壶造型设计,为紫砂壶增添了人文气息,比陈曼生要早200多年。据《项子京历代名瓷图谱》载,他还收藏有两款能变色的供春壶,也当属绝品。

此外,项子京还有一方“癖茶居士”,最直白地道出了自己的对茶的痴情。明人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往事并不如烟,如今遗留在众多古籍、书画、器物上的茶号印款,虽然年代久远,历经沧桑,但仍朱迹灼灼,一直在印证着文人们对茶饮的痴爱。

龙井品茗 摄/足奚

猜你喜欢
茶饮居士字号
黄山徽字号雕刻有限公司
秀江南(2022年2期)2022-04-29 00:44:03
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 擦亮晋字号特优农业品牌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2
青塘居士诗词选
中华诗词(2020年1期)2020-09-21 09:24:30
成双结对
茶饮行业的风险管理
商情(2020年16期)2020-05-19 15:02:38
规范“消字号”产品 增强用药安全
公民与法治(2020年7期)2020-05-11 02:14:26
茶饮品牌文化分析——以喜茶为例
趣味语文
试论茶饮在运动健康产业的发展与展望
魅力中国(2018年32期)2018-03-26 08:03:16
茶饮与陶瓷茶器的关系
艺术研究(2017年3期)2017-09-13 20: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