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春梅,史贤华,陈学云
2010年滁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1],滁州市65岁及以上人口为423239人,占总人口的10.75%,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比2000年上升了2.89个百分点;比安徽省全省的10.18%高0.57个百分点;比全国的8.87%高近2个百分点。可见,滁州市的老年化趋势较为突出。本项目对滁州市城市老年人的收入进行分层研究,了解滁州市老年人的收入状况。在此基础上,了解不同层级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消费、生活满意度、健康、住房、子女及养老等情况。并通过回归分析探讨滁州城市老年人收入分层的影响因素,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提出政策建议。
课题组2014年对滁州市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配额抽样法,抽取60~69岁 (低龄老年人)123份,70~79岁(中龄老年人)100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40份,共发放问卷263份,有效问卷262份。
通过描述统计,将滁州城市老年人月收入分为384元及以下、385~930元、931~1500元、1501~2500元、2501元及以上五个级别(384元为滁州市低保线、930元为滁州市最低工资水平、1500元为滁州市退休工人工资),结果如表1所示。滁州市老年人人均收入为1306元,收入水平较低;收入标准差为1062元,差距明显。对滁州市老年人的收入分层频率分析表明,68.7%的老年人收入在1500元以下;2501元及以上的仅为13.4%。滁州市在岗职工月工资为3487元,用滁州市老年人的平均收入除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可得滁州市老年人平均退休金的工资替代率为0.37,退休金的工资替代率较低。
采用多选的方式询问老年人收入来源,结果如表2。30.8%的老人有子女赡养收入,28.6%的老人有退休金。采用单选的方式询问老年人收入来源,42.4%的老年人收入主要来源于退休金,依靠子女赡养的比例也不小,而依靠再就业工资的占8.8%。本文的老年人收入是指老年人各种收入的总和。
表2 滁州市老年人收入来源及主要方面单位/%
让老年人对消费的前三位排序,第一位是生活费,第二位是医疗和住房费用,第三位是住房和补贴子女。可见,老年人的生活费用较高,恩格尔系数也较高,医疗费用是老年人消费的主要方面。
采用排序第一的消费变量和老年人的收入进行交叉分析,发现各种收入水平下的消费不存在明显区别,交叉分析的Pearson卡方检验的双侧P值为0.278。生活费是消费的主要选择,但2500元以上和930~1500元月收入的两个群体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娱乐所占的比重较低,收入最高和最低的两个群体有所分布;对子女补贴最多的是收入最高的群体。
表3 滁州市老年人消费排序单位/%
利用老年人的主观感受进行测评,滁州市老年人选择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重分别为3.4%、15.2%、31.2%、43.7%和6.5%,可见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满意度一般。利用收入与经济状况满意度进行交叉分析 (如表5),交叉分析的Pearson卡方检验的双侧P值为0.017,效果较好。总体来说,收入越高,经济状况满意度就越高,但对经济状况非常满意的差别不大,特别是最高收入组和最低收入组的比重相差不大,这验证了经济状况满意度更多取决于相对收入,而不是绝对收入。
表4 滁州市老年人收入与消费交叉分析 单位/%
表5 滁州市老年人收入与经济状况满意度交叉分析 单位/%
(1)从滁州市老年人收入与健康自理情况看,交叉分析Pearson卡方渐进 Sig.(双侧)值为0.575,效果不好。不能说明收入越高,健康状况就越好。在完全自理,并可以照顾家人这个群体中,低收入组的表现明显高于高收入组。
(2)从性别看,收入与性别的交叉分析Pearson卡方渐进 Sig.(双侧)值为0.000,效果较好。男性的收入明显高于女性。女性82.3%的收入在1500元以下,男性42.7%的收入在1500元以上。
(3)从户口所在地看,城市户口的收入明显高于农村户口,交叉分析Pearson卡方渐进 Sig.(双侧)值为0.000,效果较好。农村户口的老年人96.3%的收入在1500元以下,城市户口的老年人43.6%的收入在1500元以上。
(4)从婚姻状况看,问卷将婚姻状况设为未婚;已婚,无子女;已婚,有子女;离异或丧偶4个选项,没有调查对象选择未婚,选择已婚无子女的仅有2人;已婚有子女群体的收入明显高于离异或丧偶群体。交叉分析Pearson卡方渐进 Sig.(双侧)值为0.464。
(5)从受教育程度看,受教育程度与收入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就越高,交叉分析Pearson卡方渐进 Sig.(双侧)值为 0.000,效果较好。说明教育对老年人的收入分层也有较大影响。
(6)从退休前的工作看,很多学者研究认为现有城市老年人在经济收入上存在的差异,实质上是他们离退休前就已经存在的收入差异的延续[2]。本文的实证调查也验证了这个结论,交叉分析Pearson卡方渐进 Sig.(双侧)值为0.000,效果较好。离退休后工资较高的工作是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文化教育、医疗系统从业人员、干部和军人;离退休后工资最低的是无职业和农林牧渔等从业人员。
(7)从与子女的关系看,交叉分析Pearson卡方渐进 Sig.(双侧)值为0.464,效果不好。总体看,收入越高,与子女的关系越好。
(8)从总体生活满意度看,收入越高,生活总体满意度就越高,Pearson卡方Sig.值为0.081。但是,收入最低组的选择非常满意的比例为16.7%,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
表6 老年人收入与基本状况交叉分析 单位/%
(续表 6)
从图1和图2看出,51.3%的老年人都是与子孙同住,与配偶一同居住的占35.2%;从房屋产权上看,55.9%的老人有自己的房产,30.4%的老年人居住子女的房产。
图1 老年人居住情况
图2 老年人住房产权
调查发现,收入越高越愿意和子女一同居住,Pearson卡方Sig.值为0.043,检验能够通过。但收入与居住养老院的意愿相关性不大,Pearson卡方Sig.值0.164,检验未通过。说明滁州市老年人对养老院的评价较低,居住养老院的意愿也较低。
是什么因素影响老年人的收入差距呢?以滁州市老年人收入(Y)为因变量,以年龄(X1)、最主要收入来源(X2)、健康自评(X3)、是否继续就业(X4)、是否上老年大学(X5)、性别(X6)、户籍所在地(X7)、婚姻状况(X8)、受教育程度(X9)、退休前的工作(X10)、子女数(X11)和与子女的关系(X12)为自变量,构建方程:
Y=a+b X1+c X2+d X3+e X4+f X5+g X6+h X7+i X8+j X9+k X10+l X11+mX12(1)
采用全部进入的方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模型(见表8)。
表8 影响老年人收入的回归分析结果
模型R2为0.417,F检验的概率为0.000,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从单个变量上看,继续就业、户口所在地、受教育程度、退休前的工作、子女数这几个指标在99%的概率显著性水平下检验通过。是否上老年大学这一指标在95%的概率下通过了检验,但为负,这与我们的假设不一致,有可能收入高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也越高,或许是因为中国的老年教育课程所面对的群体就是中低教育层次。年龄这一指标在90%的概率下通过了检验,年龄越高收入越高,这也许是政府对高龄人群的社会救济较多和家人对高龄人群的赡养费用较多所致。而收入来源、健康自评、性别、婚姻状况和与子女的关系这5个指标未通过检验。
本文所指的滁州市老年人收入是指每月的个人存款、子女赡养、退休金、再就业工资、社会救济金和其他等收入来源的总和。总体来看,滁州市老年人的收入偏低,退休金的工资替代率也较低。对滁州市老年人收入分层研究发现:
(1)滁州市老年人收入可以分为5个层级,收入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居住分级,收入最高的三个小区主要居住人群分别是地质队退休人员、政府部门退休人员和高校退休人员;收入最低的三个小区主要居住人群是拆迁小区或老小区;收入中等的三个小区都为最近几年的新建小区。
(2)滁州市老年人收入的主要来源是退休金和子女的赡养,老年人对子女的依附性较强。其消费生活费第一、医疗费第二,然后是住房费用和补贴子女。
(3)总体来说,收入越高经济状况满意度就越高。经济状况满意度更多取决于相对收入,而不是绝对收入。
(4)男性老年人收入明显高于女性,城镇户籍明显高于农村户籍,受教育水平高的明显高于受教育水平低的。验证了老年人在经济收入上存在的差异,实质是他们离退休前就已经存在的收入差异的延续;收入与老年人与子女的关系和生活总体满意度也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收入与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关系不大。
(5)收入越高越愿意和子女一同居住,但收入与居住养老院的意愿相关性不大。
(6)影响老年人收入的因素有继续就业、户口所在地、受教育程度、退休前的工作、子女数、是否上老年大学和年龄这几个指标。
杜鹏研究了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3],具有较高收入的老年人具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与子女的关系更加融洽,积极老龄化的意愿也更高。陈勃指出主要依靠离退休金生活的城市老年人的经济收入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收入分配问题[4],从滁州市退休金的工资替代率来看,我国社会收入分配机制和再分配机制还需完善。
(1)政府应该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增加老年人的退休金,提高退休金的工资替代率,按照国际公认的70%计算[5],城市老年人的退休金平均应该达到2440元。同时,政府应该加大社会再分配的力度,对困难的老年人给予救助。滁州市现在的城市救助金每月仅为54元,很多老人仅依靠救助金,生活相当困难,应大幅度提高救助金;滁州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仅为384元,国际上通行的最低生活保障应该为最低工资的60%左右[6],因此滁州应该提高到558元。
(2)改善养老院的设施,加快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老年人对养老院的评价较低,主要原因是滁州市养老院设施太差,服务有限。要加快养老体系建设,为不同需求层次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服务。
(3)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老年人的首选养老方式,子女的陪伴和照顾尤为重要。倡导敬老重老的社会文化,是滁州市文化内涵建设的目标之一。
(4)宣传积极老龄化思想。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是积极老龄化的前提,但收入提高后还需要社会给予相关环境和思想的认同,鼓励老年人就业、参加继续教育等老年活动。
(5)为老年人继续就业提供更多途径,改善我国老年人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更符合其需求的课程。同时,鼓励老年人不仅接受教育,还要成为教育者,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传授下去。
[1]安徽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安徽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10-25.
[2]蒲新微.老年群体的层级结构与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D].长春:吉林大学,2007.
[3]杜鹏,武超.1994-2004年中国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变化[J].人口研究,2006(2).
[4]陈勃.对“老龄化是问题”说不: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与对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上海人难体面养老 退休收入替代率远低于国外[EB/OL].新民晚报.(2011-10-24).http://money.hexun.com/2011-10-24/134508090.html.
[6]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