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东,艾子敏
(1.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 河南 新乡 453100; 2.河南省辉县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辉县 453600)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严重综合征,出现一系列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我国慢性肾衰竭的发病率在2%~3%,呈逐年增多趋势。慢性肾衰竭属于中医学“水肿”、“溺毒”范畴。慢性肾衰竭在西医主要是根据不同的时期对症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多种炎症因子增高,处于微炎症状态,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可引起动脉硬化和营养不良。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因为湿毒内停、脾肾亏虚,治疗应以祛湿泄浊、益气养阴、温补脾肾为主。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98例,现报告如下。
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经明确诊断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98例和对照组(西医)98例。治疗组男52例,女46例;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47.1±14.9)岁;慢性肾小球肾炎58例,糖尿病肾病13例,慢性肾盂肾炎10例,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8例,狼疮性肾炎2例,梗阻性肾病7例;病程2.5~5.3年,平均病程(4.2±0.45)年。对照组男50例,女48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6.5±15.3)岁;慢性肾小球肾炎61例,糖尿病肾病9例,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12例,慢性肾盂肾炎8例,梗阻性肾病5例,狼疮性肾炎3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种、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王海燕主编的《肾脏病学》诊断标准[1]制定,临床分期标准参照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肾脏病专业组1993年拟定的标准[2]制定。诊断标准: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 ml/min;血肌酐(SCr)>133 μmol/L;有慢性肾脏疾病或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病史。临床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肾衰竭期、尿毒症期。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符合湿浊证、血瘀证、脾肾气虚证。
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湿浊证、血瘀证、脾肾气虚证型;感染、电解质紊乱、酸中毒、高血压等得到有效控制;年龄<70岁;近1个月无急性感染,活动性肝病及手术创伤,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有良好的依从性,无精神疾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尿毒症期已使用替代疗法治疗的患者;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合并有心脏、脑、肝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患者低盐、低磷、低脂、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到0.8 g/kg·d,控制高血压和肾小球高压,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低钙血症,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脾补肾活血泄浊类中药复方:党参30 g,生黄芪30 g,白术12 g,茯苓20 g,生地黄20 g,山药30 g,山茱萸30 g,丹参30 g,制大黄10 g,积雪草20 g,枳壳6 g,常规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3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及各项指标。
以下指标于治疗前后检查。①肾功能,包括尿素氮(BUN)、血肌酐(Scr);②细胞及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包括CD4+、CD8+、CD4+/CD8+、IgM、IgG、IgA,测定方法直接荧光免疫标记法;③微炎状态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а(TNF-а)。CRP的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IL-6、TNF-а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
表1显示,2组治疗后BUN、S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BUN、S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BUN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BUN、SCr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2显示,2组治疗后在CD4+、CD4+/CD8+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CD4+、CD4+/CD8+方面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在CD4+/CD8+水平显著升高(P<0.05)。
表2 2组细胞及免疫功能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3显示,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在微炎症状态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在CRP、IL-6、TNF-а方面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TNF-а方面显著降低(P<0.05)。
表3 2组微炎症状态影响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1
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病因复杂、病机多变的特点,湿、热、瘀血共同作用引起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是其主因,肾为先天之本,有固摄、封藏作用,主藏精,肾的固摄、封藏发生异常,则会出现蛋白尿。肾主水液,司膀胱气化,肾病日久,损及分清泌浊功能,湿浊留于体内,弥漫三焦。病机则强调脾肾衰竭、浊邪壅阻,早期多表现为脾肾气虚、阴阳失调、代谢失常、湿瘀浊等病理产物较轻,治疗上以补虚为主,多采用补脾健肾治疗。浊邪内蕴是肾虚的病理产物,湿浊积重引起湿毒,此期为肾衰阶段,上犯清窍,水湿凌于心肺,湿停中焦,外溢肌肤,引起各种脏器功能失调,患者大都久病致虚、因虚致实、实邪伤正,最终标本虚实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致使本病迁延难治。
慢性肾衰竭病程漫长,久病多虚,肾虚是其根本,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精血亏耗则见诸多虚损之症,治疗当以健脾补肾、益气扶正。健脾中药当用党参、山药、黄芪。党参含有多糖和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等营养元素,健脾和胃、健运中气;药理研究表明,党参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4],对抗体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山药常与茯苓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功效;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作用,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补血多用丹参、当归,本研究应用丹参具有活血散瘀功效,丹参提取物能明显增加尿
素氮、肌酐排出,减轻病情;温润之药采用山茱萸,引无根失守之火,降而归肾,阴阳平衡,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功效。在脾肾两虚的基础上,浊邪壅阻,需要降低毒素泄浊。积雪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大黄通过肠道清除毒素减轻肾负担,利湿泄浊。诸药共奏扶正健脾补肾、泄浊清毒功效。机体的免疫平衡主要靠CD4+、CD8+维持,CD4+能增强免疫功能,CD8+具有抑制功能和细胞毒性作用。慢性肾衰竭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会引起CD4+/CD8+比值的降低,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刘建和等[5]研究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竭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本研究中,CD4+、CD4+/CD8+方面显著升高(P<0.05),IgM、IgG、IgA无明显变化,说明采用健脾补肾活血泄浊类中药复方能改善患者免疫状态,对细胞免疫作用明显,对体液免疫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患者感染率。
肾病日久,久则入络则血瘀停滞,气滞血瘀又可加重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水肿,久病身体产生毒素刺激炎症细胞活化产生炎症反应,炎性蛋白、炎症性细胞因子升高,机体长期处于微炎症状态。研究表明,痰瘀是微炎症状态发生的病理因素,内在因素是脾肾气虚、正气不足,在整个过程中“痰湿”、“血瘀”相互促进、相互为患,贯穿于疾病过程始终。微炎症状态患者CRP增高,内皮细胞功能紊乱,TNF-а诱导IL-6的表达,对促进血小板在内皮细胞聚积形成血栓具有重要作用[6]。微炎症状态可以使患者感染率升高,引起心血管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表明,心血管病患者常有持续低水平炎症,同时也会导致营养不良情况发生或者贫血,因此需要同等重视微炎症状态的治疗。西医目前常用于改善微炎症状态的药物有维生素E、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7]。根据慢性肾衰竭的病机特点,本研究采用健脾补肾活血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衰竭,治疗后在CRP、IL-6、TNF-а方面显著降低(P<0.05),说明采用健脾补肾活血泄浊类中药复方能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减缓慢性肾衰竭的发展进程。
上述研究提示,健脾补肾活血泄浊方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能改善微炎症状态,控制CRP、IL-6、TNF-а炎症因子水平,延缓肾功能衰竭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l385-1386.
[2] 王海燕,郑法雷,刘玉春,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慢性肾衰诊断标准及分期[C].中华内科杂志,1993,32(2):131-134.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
[4] 焦红军.党参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2005,25(4):92-93.
[5] 张明.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状态的干预作用[J].中外医疗,2011,30(25):66-67.
[6] Yudkin JS,Kumari M,Humphrises SE,eta1.Inflammation obsity stress coronary heart disease:is interleukin-6 link[J].Atherosclerosis,2000,l48(2):209-214.
[7] 李秀珍,王鸿泰,李捷.控制微炎症反应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 2007,9(5):636-637.
[8] 张卫平,卫德强.中西医结合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影响的初步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