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 王志刚 吴敏(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中国陆地观测卫星国际合作成果综述
徐文 王志刚 吴敏(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1991年10月成立,是国家发改委和国防科工局负责业务领导、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行政管理的科研事业单位,负责所有国产陆地观测卫星数据的统一处理、存档和分发服务.多年来,中心一直注重国际合作,为我国陆地观测卫星国际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2010年10月在南非国家航天局成立仪式上,中国、巴西和南非三方共同签订"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接收与分发协议
中国陆地观测卫星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为开端,奠定了中国陆地观测卫星的国际化基石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是中国与巴西联合研制的国际合作卫星,也是我国第一代传输
型地球资源卫星,包含"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01星、02星和02B星3颗卫星,凝聚着中巴两国航天科技人员数十年的心血,卫星的成功发射与运行开创了中国和巴西两国合作研制遥感卫星、应用资源卫星数据的广阔领域,结束了中巴两国长期单纯依赖国外对地观测卫星数据的历史,被誉为"南南高科技合作的典范".这些卫星为加大国际合作的力度提供了保障,在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减灾防灾、农业、林业、水利等众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12年4月,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泰国接收站试运行交付仪式
2012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时任国家副主席)听取徐文主任关于中国东盟遥感卫星数据共享平台汇报
根据航天发展的需要,中心也确立了"建设国际一流对地观测卫星中心"的战略目标,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统筹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务实地开展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的国际合作,为我国陆地观测卫星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国际合作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陆地观测卫星经历了一个由原来的单一系列卫星发展到多系列卫星,卫星数据分辨率由中低分辨率发展到高分辨率的过程.经过20多年的技术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了我国陆地观测卫星体系,基本组成包括:"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系列、"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资源-2和3、"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系列等.
2008年9月, 我国成功地用"一箭双星"的方式把环境-1A、1B送入太空, 实现了对我国国土观测单星4天全覆盖、双星2天全覆盖的目标.2011年4月在泰国建成的环境-1A卫星接收站项目,实现了我国卫星遥感地面接收站的首次整站出口.
实践-9卫星是民用新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规划中的首发星,由两颗卫星组成,实践-9A搭载的光学成像有效载荷技术试验项目为高分辨率多光谱相机,分辨率为全色2.5m、多光谱10m.2013年11月和2014年4月,实践-9卫星和高分-1卫星正式作为我国加入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CHARTER)组织的卫星数据源,为国际减灾提供服务.
紧密围绕国家外交战略重点,用航天高科技为国家外交战略提供技术支持
2010年4月,"金砖四国"第二次峰会上,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巴西总统卢拉的见证下,中心与巴西空间院就"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图像数据分发政策签署备忘录,首次明确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系列的全球数据分发政策,提倡在全球建站和数据共享,推动数据国际化应用,不仅深化了中巴的科技合作,而且开辟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的国际分发新篇章.
2014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第31次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会议,中国正式成为该组织轮值主席国并主持该组织的运行
配合周边外交,推进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主动承担国际项目,履行国际义务,树立航天大国的形象
21世纪,我国实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以"睦邻、安邻、富邻"为出发点,为东盟各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积极努力.在服务国家周边外交和东盟外交战略的大背景下,2012年9月中国科技部正式启动了"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中心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东盟)共享服务平台作为该计划第一个项目获得批准,以实际行动通过航天高科技手段造福东南亚人民,为实施国家外交战略"增砖添瓦".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东盟)共享服务平台依托我国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资源,建立卫星数据(东盟)共享服务平台,使东盟各国可以使用我国的遥感卫星数据,实现"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在东盟地区的共享.中心负责该项目的研制、实施、培训交流和技术支持.
本项目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扩大了我国遥感卫星数据的接收范围,提高我国遥感卫星数据的全球供给能力,有利于推动国产遥感卫星数据走向世界,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空间科技与东盟国家的相互融合和一体化发展,支持我国在东盟地区的整体外交战略,提升我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目前已经完成了缅甸、泰国、老挝终端的安装工作,与缅甸和老挝共同建设的中-缅卫星数据应用联合实验室,中-老卫星数据应用中心筹备工作已经初步完成,标志该项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2007年,在国际对地观测组织(GEO)第四次全会和第四届部长级峰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宣布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02B星数据在非洲共享的决定.授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在南非建立02B星数据接收站,并进行数据处理、存储和分发,取得成效后在非洲其他国家进一步推广.以此为标志,中心开始在国际对地观测组织中履行义务.
中心积极参与国际对地观测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全球观测、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多方面发挥作用.中心在《国际对地观测组织2012-2015年计划》中还承担了机构发展和个人能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球森林观测计划等项目,为中国政府开展国际对地观测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02B星南非站已于2008年投入运行,这是我国首次在海外建立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接收站,后续将继续开展"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在南非的落地.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南非站使非洲南部13个国家(总面积约2.047X107km2)有机会使用到"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数据,并应用在沙漠治理、土地利用、资源开发、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监测和城市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领域,将极大地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南非的成功落地,这也是中国遥感卫星成功迈出海外的第一步.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也扩大了我国和南非在遥感领域的国际合作,为中非科技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参与国际组织运行为契机,深入了解国际化运作的理念,与国际接轨
2007年5月,我国以国家航天局(CNSA)的名义加入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组织,为全球灾害监测提供服务.中心作为该组织的中方执行秘书、空间资源提供方和紧急事务官(ECO)在该组织中积极发挥作用,我国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高分-1和实践-9卫星都作为该组织的免费数据源.
6年来,我国正式执行36个时间段的紧急事务官国际值班,响应与处理国际重大自然灾害请求31次,及时调度和安排国际卫星资源对灾区成像,为世界范围重大自然灾害提供了援助.
2014年4月,中心成功承办第31届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理事与执行秘书会议,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阿根廷等15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从2014年4-10月,中心开始具体承担中方担任宪章轮值主席国期间的责任和义务,主持该组织的全面工作,包括卫星应急资源的组织调度,发展新成员、培训、测试、用户反馈、流程改进等,标志着中心在国际组织运行能力和管理方面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扩大中国航天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增加话语权奠定了新的基础.
另外,中心积极参加国际卫星对地观测委员会(CEOS)的多项活动,参与协调该组织中所有国际民用卫星对地观测任务.积极利用国际卫星对地观测委员会与全球卫星数据用户对话的论坛,扩大中国航天在国际上的影响.
利用多边合作和双边合作的多种形式,将我国航天的优势技术输出,促进合作国家的航天技术进步
2011年4月1日,中心为泰国承建的环境-1A卫星遥感地面站正式交付泰方,这是我国首个成套从接收到处理、存储、分发的地面系统出口,实现了零的突破.2011年7月9日,该地面站被命名为"朱拉蓬公主遥感卫星地面站".
卫星覆盖泰国及周边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孟加拉、尼泊尔、不丹、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众多国家及海域,总面积达到2.041X107km2.
2011年5月,中心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在北京正式签署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合同.该项目是中心首次参与国际竞标并成功中标的成功范例,进一步扩大了我国遥感卫星数据在亚太地区的影响,扩展了国际市场.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系统用于收集该组织成员国所有可获得的遥感卫星数据的编目信息和浏览图像,进行整合归档后,统一进行存储和管理;并向该组织所有成员国提供遥感卫星数据的查询、检索、订购和下载服务,同时具有信息发布、数据统计等辅助能力.该项目已于2012年5月交付用户使用.
利用典型应用领域和项目的示范作用,牵引合作国家遥感技术的发展
在中国-东盟遥感卫星数据共享服务平台项目的合作基础上,中心找准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契合点,全面配合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把东盟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成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开展科技合作和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2014年中心与缅甸和老挝开展双边合作,分别与缅甸曼德勒理工大学和老挝科技创新局建立遥感应用联合实验室,把中国的陆地观测卫星数据应用到对方国家,并开展联合遥感应用研究和应用示范项目,切实解决缅甸和老挝国家遥感应用中的实际难题,共同提高双方卫星遥感应用的技术水平;通过中缅、中老示范应用的成功案例,带动东盟其他国家在共享平台框架下与中国开展示范应用合作,扩大中国空间技术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南非接收站
树立我国航天大国的形象,增强话语权
从"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南南合作",到中国陆地观测卫星的非洲落地;从主动承担国际对地观测组织项目,到国产遥感卫星接收站的整站出口;从国际组织会议的承办和轮值主席国的承担,到东南亚国家的数据共享,中国的陆地观测卫星正在大步走向世界,我国负责任航天大国的形象正在逐步树立.
实现睦邻友好的重要手段和支撑,共同实现技术进步
2011年10月,泰国曼谷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中心利用我国的环境-1A卫星对受灾地区进行成像,第一时间生产出灾区遥感影像产品,为泰国有关部门及时了解灾情和制定救灾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南非接收站数据接收范围示意图
通过开展双边合作、区域合作、多边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取得了广泛的成果;通过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和实施,逐步树立了我国航天大国的形象;通过在国际组织中的任职和国际义务的履行,不断地增强我国的航天话语权;通过与周边国家良好的合作关系,服务于国家睦邻友好的外交大局,极大地提高了我国"走出去"的技术含量.
随着我国遥感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遥感卫星数量的逐渐增多,形成我国长期、稳定、连续的陆地观测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中国遥感技术在国际上也会越来越重要,中国遥感卫星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我国的航天遥感国际合作有了良好的、快速的发展,为中国航天更快地走向世界做好服务.
作为国家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将坚定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不断加大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提升我国航天的国际竞争力,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对地观测中心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