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肿瘤患者腹腔引流物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4-02-07 08:19:50王勋松金国斌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埃希菌球菌大肠

王勋松,金国斌

(江西省肿瘤医院检验科,江西南昌330029)

·检验与临床·

腹部肿瘤患者腹腔引流物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王勋松,金国斌

(江西省肿瘤医院检验科,江西南昌330029)

目的分析我院腹部肿瘤患者术后腹腔引流物常见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MicroScan Walkaway 4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引流物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在194株分离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2.9%),其次革兰阳性球菌(27.8%)和真菌(9.3%)。大肠埃希菌(38.7%)和肠球菌属(20.6%)是腹腔引流物的最主要的病原菌,53.3%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最敏感;45%的肠球菌属表现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最敏感。结论腹部肿瘤术后腹腔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临床应高度重视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

肿瘤;引流物;病原菌;耐药性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4.06.045

腹腔感染是腹部肿瘤患者术后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高[1],重症者极易继发多功能器官衰竭而危及生命,病死率高达24%[2]。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及时、合理、有效地选用抗生素对提高腹腔感染性疾病的治愈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为此,我们对近期我院腹部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细菌学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临床医师的用药提供一定的实验室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我院腹部肿瘤外科肿瘤患者术后继发腹腔感染送检的引流物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相应要求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3],排除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

1.2 方法对分离菌株用MicroScan Walkaway 4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同时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真菌只鉴定,不进行药敏试验。

1.3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均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4 统计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WHONET5.6软件进行结果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离情况共分离病原菌19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2株、革兰阳性球菌54株、真菌18株,分别占62.9%、27.8%、9.3%。革兰阴性杆菌占大多数,以大肠埃希菌最多(38.7%)。其次肠球菌属(20.6%)。真菌以白念珠菌为主,见表1。

表1 腹腔引流物中病原菌分布情况

2.2 分离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在主要分离的细菌中,75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有40株,阳性率53.3%。40株肠球菌共检出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HLAR)18株,占比45%。分离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详见表2、表3。

3 讨论

在分离的194株病原菌中,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比62.9%,其中大肠埃希菌75株,占38.7%列第一位,肠球菌属40株,占20.6%列第二位。与文献报道相同[4]。大肠埃希菌与肠球菌属都是肠道正常菌群,属于条件致病菌,而腹部肿瘤患者外科手术复杂、范围大、术中暴露时间长,并且消化道肿瘤手术非无菌手术等因素极易引起术后腹腔感染。另外,真菌分离18株占9.3%,这可能与肿瘤患者抵抗力差或盲目大量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及长时间留置导管有关,也呈上升趋势,值得关注。

革兰阴性杆菌中75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有40株,阳性率53.3%。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和第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都大于70%。对庆大霉素也有48%的耐药率,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这是因为ESBLs是一类由细胞质粒介导的能水解头孢菌素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破坏抗生素的抗菌活性,但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同时产酶菌株常伴有对喹诺酮及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协同耐药[5],使得治疗中抗菌药物的选择范围更窄,表现出多重耐药。阿米卡星、加酶抑制剂复合药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大肠埃希菌的最有效药物。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氨基糖苷类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都比较低。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但也出现了对亚胺培南7.1%的耐药率,值得关注。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都比较低。

革兰阳性球菌中肠球菌属也是腹腔感染中重要的病原菌,其耐药机制复杂,对多种抗生素具有天然耐药性,且容易被诱导产生新的耐药性[6]。分离的40株中对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HLAR)18株,占比45%。对环丙沙星、四环素耐药率都大于30%。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可做为腹腔肿瘤术后腹腔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与文献报道相符[7]。分离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0%。由此可见,腹腔肿瘤术后引起腹腔感染多为医院感染菌种,对常见抗生素耐药严重,往往表现为多重耐药。

因此,腹部肿瘤术后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减少导管在体内的留置时间,降低术后感染率。临床医师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避免盲目、滥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蔓延。

表2 122株革兰阴性杆菌对常见用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表3 54株革兰阳性球菌对常用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1]Grant SW,Hopkins J,Wilson SE.Operative site bacteriology as an indicator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 edective colorectal surgery[J].The Am Surg,1995,61(10)∶856-861.

[2]Wittmann DH.Intrabdominal infections-introduction[J].Word J Surg, 2008,14(3)∶145-146.

[3]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51-753.

[4]Michear L.Current management of severe intra bdom inalinfection [J].Current Surgery,1998,55(2)∶39.

[5]胡丽华,周建英,吴佳丽,等.超广谱β-内酰胺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5)∶281-282.

[6]杨青,俞云松,倪语星,等.2007年中国CHINET肠球菌属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3)∶175-179.

[7]洪玲,解佳妹.我院2009年度-2013年度肠球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93-294.

R446.5,Q939.92,R446.19

A

1674-1129(2014)06-0760-02

2014-08-27;

2014-09-16)

猜你喜欢
埃希菌球菌大肠
一株禽源粪肠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结节病合并隐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一株副球菌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特性研究
环境科技(2016年3期)2016-11-08 12:14:10
52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大口喝水促排便
家庭医药(2015年11期)2015-05-30 13:37:08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大肠俞穴调理肠胃大肠俞 通络调水止病痛
中老年健康(2014年7期)2014-05-30 09:01:27
尿液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I类整合子分布及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