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欣
(重庆市设计院,重庆400015)
中国本土建筑的发展及思考
蒋 欣
(重庆市设计院,重庆400015)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本土建筑不断地受到西方建筑设计思想的影响。在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同时,我国本土建筑的发展应在实践中加强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的理解及应用,体现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建筑设计在呼应时代性的同时又不切断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设计出能表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建筑。
建筑设计;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现代特征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的本土建筑随着历史的车轮逐渐形成极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中国本土建筑不断受到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我国建筑师在吸收、借鉴西方建筑思维和技术的同时,需要深入研究与发掘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提炼,充分展示中国本土建筑的文化魅力和内涵。
在文化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今天,中国正成为世界上最受瞩目的建筑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外著名建筑师和世界一流建筑事务所在中国频频亮相,很多大城市正成为国外建筑师的主战场,他们的到来在引入不同建筑风格的同时也强烈地冲击着中国本土建筑应有的特色。究其原因,是由于代表着国外先进生产力的外来文化影响着我国建筑设计市场。其实,中国有着大批思维敏捷的优秀建筑师,本土建筑师也有其固有的特色。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与世界经济及文化彼此交融,相互渗透,中国本土建筑文化正逐步受到重视。国内建筑师在通过不断吸收先进文化,发扬本土文化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在建筑设计作品中体现具有中国本土建筑文化元素的特点。我国建筑师应把握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不断发掘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并通过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来展示自身的才华。
图1 国家大剧院及故宫古建筑群
图2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实景
国外建筑师虽然在建筑技术的前沿性上较国内建筑师更为突出,但在中国特定环境下的建筑设计,却由于他们对于异国文化理解的缺失而受到限制。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位于长安大街旁,紧邻天安门广场,周边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故宫等具有传统中国特色的建筑群,而国家大剧院却是一个鸟蛋似的形状,外表面覆盖反光极强的钛合金材料,与故宫古建筑群及北京城灰色的基调反差较大(图1)。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其夸张的造型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建筑结构上的难度所带来抗震的先天不足及高额造价是一系列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图2)。这些建筑单从建筑技术、建筑结构上来说,都是当今最先进的,但又显出对地域性及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的漠视。任何建筑都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尽管环境有一定的包容能力,而这些建筑却过多地超出了环境的接纳能力,使其较周围环境而言显得相对孤立,而且耗费资金。这就是外国建筑师所欠缺的关键要素,即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和理解不足。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不断推动着中国本土建筑的发展,伴随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建筑意境的高度把握及高超创作技巧,使建筑的形与神达到深层融合。例如将文学语言糅入建筑语言之中,匾额、对联的运用升华了建筑意境。此外,天人合一、虚实相生等设计思维及设计手法无不体现着中国本土建筑文化的发展硕果。中国本土建筑不仅凝结着国人的情感记忆,而且丰富着当今城市建筑文化的内涵,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特征。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中国本土建筑师需要做出应有的反应,不断挖掘本土建筑文化的历史价值及现实价值。面对西方建筑师的设计手法及理念,应正确地、辩证地认识,作为先进的建筑技术、思维方式,我们要多吸收借鉴,而同时又要充分发扬本土文化,提高建筑师的文化底蕴,增强设计功底,在应对全球化影响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国文化的特有个性。对当代建筑师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建筑设计在反映时代性的同时又不切断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设计出能够反映民族、生活、历史和文化的建筑。本土是对应于异国而言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必然包含那些可以吸收并成为自己特点的因素,这部分因素,既是异国的,也是中国的。同样,本土建筑的发展依存于历史脉络之中,必然将历史沉淀融化为自身因素的一部分,这部分因素,既是现代的,同时也是传统的。所以,立足于中国本土,既包含随时代发展而迸发出来的活力,也包含可以接纳的异国文化。但包含不同于全盘照搬,既不是全盘西化,也不是全面复古,而是加以消化吸收,并积极创新。
我国本土建筑的发展,需要的是理解及不断应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这不仅是对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也应是中国建筑师的主要特点及优势所在。建筑设计者应通过深入地研究传统文化,将其中的精神特质运用到建筑设计中,结合建筑发展的时代性,创造出富有原创性的具有文化意味的新形象。王澍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将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运用到建筑布局中,校园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人与景形成良好互动。建筑大面积采用白墙黑瓦,尽显中国画意蕴,给建筑赋予诗的意境。旧砖旧瓦的循环使用不仅生态环保,控制造价,其质感和色彩还能很好地融入自然,并体现出中国本土建筑的意境和品格(图3)。当然,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群人的共同努力,建筑师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这方面,日本建筑师面临着和我们相似的问题。同样是拥有本土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也同样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他们对待传统文化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图3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实景
在材料、技术、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建筑师需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断创新,才能唤起人们对中国本土建筑文化的共鸣,形成符合现代潮流的建筑风格。例如在设计时可以通过对传统建筑符号进行抽象,采用因袭、类比等方法提炼适合时代的建筑符号并赋予新的含义。另外,也可以通过继承传统思维方式,将其运用于设计中,如传统哲学、风水学等思想。贝聿明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是中国古典园林特点的延伸和对时代性的体现。他把传统园林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探索着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博物馆的玻璃屋顶结合石材顶的构造源于传统的屋面体系,过去的木梁、檩条结合椽子的结构体系被现代的钢结构和灰色花岗石组成的屋面系统所替代。此刻,屋顶得到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图4)。
图4 苏州博物馆实景
对于本土建筑的发展,建筑的地域性特征也应得到充分的发掘和研究。不同地域的建筑,其气候特点、地理位置、当地风俗文化等客观条件的不同都会影响建筑的风格及特点,这也是中国建筑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崔恺设计的拉萨火车站,就是在特殊地理及气候环境下,通过现代的表现手法,充分体现西藏特有的地域文化。整个车站在建筑形态上,既渗透着藏式传统建筑主要元素,又展现出现代化建筑的风格。建筑师在设计中采用了白、红、黄三种传统藏式建筑色彩,大面积的藏红色墙面与主入口的白色外廊形成强烈的色彩和体量的对比,使建筑形态极具视觉冲击力。混凝土外墙面的拉毛处理结合藏族特有文化符号的使用,充分表达出藏区建筑的文化特色(图5)。由此可见,在尊重地域文化、发展地域建筑的同时,建筑师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把握现代建筑特征。张锦秋院士在一次学术报告上所引用的一句话可以作为地域性建筑发展的方向,那就是“现代建筑的地域化,地域建筑的现代化”。
图5 拉萨火车站实景
总之,建筑设计的意境与种种设计手法都可以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吸取无限的经验与精华。由于社会在不断前进,人们的创作也在不断地发展,设计风格亦会不断更新,反映时代气息。我们应该通过认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去指导建筑设计,并通过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要求我们建筑师抓出合乎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元素,找到适宜中国的建筑设计构思手法,用适合的手法去提炼升华,将其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把中国本土建筑发扬光大。正如贝聿铭先生所说的:“新材料、新技术固然重要,但对建筑艺术创作来说,更为重要的则是找到正确的民族化道路,使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1]吴庆洲.建筑哲理意匠与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余卓群.建筑设计理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1.
[3]王天赐,贝聿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孙苏
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Chinese architecture is steadily influenced by West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thought.With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calls for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 practice, reflecting Chinese culture and making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nect with times without cutting off contact with traditional culture.Thus,the building reflecting the ethnic,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China can be established.
architectural design;traditional culture;national features;modern characteristics
TU-80
A
1671-9107(2014)01-0043-02
10.3969/j.issn.1671-9107.2014.01.043
2013-10-10
蒋欣(1982-),男,重庆人,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公共建筑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