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新,王仕杰,张 松,李 圆
(后勤工程学院国防建筑规划与环境工程系,重庆401311)
住宅建筑入口安全设计探讨
郭 新,王仕杰,张 松,李 圆
(后勤工程学院国防建筑规划与环境工程系,重庆401311)
建筑入口作为建筑室内外环境和空间的联系纽带,其安全设计十分重要,尤其是现代住宅建筑,住户众多、户型多样、对安全设计的要求更加细致。本文从空间尺度、门窗设置、交通组织、安全疏散、安全防卫、信报管理、室内装饰、特殊人群的安全设计等方面探讨了住宅建筑入口安全设计的策略和方法,为今后的建筑设计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安全设计;住宅建筑;建筑入口;交通组织;安全疏散;信报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住宅的安全与否是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住宅入口作为建筑的重要空间之一,其安全性不仅依赖于科学的小区管理,而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保证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安全。
尺度适宜的入口空间既可以丰富建筑造型和空间层次,促进邻里交往,又能缓冲集散人流、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单元入口净空高度一般不低于2200mm。考虑到起火时烟会贴着天花板运动,较高的空间还可以使烟远离疏散人员。
(1)门
从门诞生开始,就扮演者保护者的角色,为人类提供安全、舒适的庇护所。建筑入口大门的形态、材质、肌理都影响着使用者的感受和行为。例如,玻璃门给人通透、开放的感觉,实木门给人温馨、舒适的感觉等。门按开启方式分为:平开门、弹簧门、推拉门、折叠门、转门、升降门、卷帘门等。在门体的设计和选用中要注意:一是综合考虑门的特点,一般多选用平开门,注意尽量不要选择弹簧门、转门等形式,老人行动缓慢,小孩喜欢玩耍,弹簧门的设置都会带来安全隐患;二是注意门的标识性,这对于较小的儿童和健忘的老人来说十分重要。
(2)门的设置位置
入口位置的门,主要包括入口对外开门和户门对入口空间开门两种。对室外开的门,平面上应设置在门厅相对开阔处,尽量避免狭小空间。如图1所示,若楼梯下方有开门时,我们要将楼梯下面空间不高于2000mm的地方封堵起来,不然人通过时可能会因不注意把头撞到楼梯板上。室内房间对入口开门若是在走道或者楼梯旁边,外开的门扇很有可能减少疏散宽度,紧急情况下容易挤伤人。这种情况下,图2圆圈中的处理方式是很好的,房间门退后900mm,这样人流就不会被开启的门阻挡,便于人员疏散[1]。
图1 楼梯下方低于2000mm位置的处理
图2 室内房间入口
(3)门斗
在我国北方,住宅可能要求设置门斗来抵挡冷风吹入室内。正常设计的外门斗应当设置两道门,其中外门应当选用平开门,宽度不宜小于1500mm。外门斗的进深尺寸至少应该取2100mm,以保证门斗在有一道门开启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有一辆自行车的长度[2]。门扇上段应该配有采光玻璃,下端则不要配玻璃,避免玻璃破损影响入户者的安全。
(4)窗的设置
窗按开启方式主要有平开窗、推拉窗、悬窗等。在入口设计中,尽量选用推拉窗和内平开窗,不要在入口紧邻通道的墙体上设置悬窗和外开平开窗,在这种情况下,从通道通过的人的头部很容易受伤(图3)。对于图3的处理,可以通过改变窗的类型和设置高窗的方式来解决。
图3 外开平开窗和悬窗的情况
入口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通功能。在住宅建筑中,入口空间是建筑室内外之间的通道和人流集散空间,联系着住宅小区的交通系统。设计中首先必须考虑空间的可达性和易达性,具体要求是尽量以坡道代替踏步以及减少设施的阻碍,避免室内外的过大高差等;其次,还要考虑残疾人通行的需求,设置残疾人坡道,增加残疾人通行辅助设施等。
目前常用的入口无障碍设计主要分为无台阶的平坡式和坡道台阶结合式。无障碍设计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加强易识别性,对于残疾人和老年人来说,路径记忆和选择相比普通人困难,因此设计上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手段,给予他们重复提示和告知;二是提高易达性,保证平台、通道有足够的宽度,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坡度要尽量平缓,坡道应在栏杆600mm处设置扶手,确保残疾人和老年人付出一定的生理上努力就能方便进出室内外;三是积极营造可交往性,可以在无障碍设施中多设计一些围合空间、坐憩空间、等候空间,以满足特殊人群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
出入口对于人员安全疏散和安全脱离火灾环境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国内外建筑火灾的实例分析,大部分是因没有可靠的安全疏散设施或管理不善,人员不能及时疏散到安全避难区域造成的[3]。
火灾发生时,人们紧急疏散的路线,即从着火点到公共走道,再到疏散楼梯间或电梯间,最后到入口并向室外转移,必须一个环节比一个环节安全,避免产生“逆流”[4]。此外,紧急疏散时人们往往来不及思考和选择,所以疏散路线要简洁,易于辨认,在入口更要设置简明易懂、醒目易见的疏散指示标志。因此,入口作为室内疏散交通的最后一环,满足规范要求的同时,不仅要在建筑交通流线上处于便利位置,而且其空间形态、平面布局等也应合理布置。楼(电)梯间应靠近建筑入口设置,或者结合门厅综合设置,使之位置明显易找,且尽量缩短疏散距离。
图4 住宅建筑入口面对车行道
入口对外开门宜与室外车行道路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否则,就会带来安全隐患(图4)[5]。还有因入口空间比较狭窄导致平台宽度不足的情况,门扇与台阶距离太近,缺乏平台的过渡性设计,进出的人稍不留神就会摔倒,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图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6.6.3条强制要求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00m,七层以下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1.50m。住宅的公共入口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设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净高不应低于1.05m,防止人员从临空面掉下而受伤[6]。
图5 住宅入口平台宽度要求
单元入口防卫功能的实现要从建筑、智能化和周边环境设计三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要严格控制住宅的出入口形式,既要有明显的标志性又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单元门与两边墙体的位置关系要避免形成遮蔽的角落,以便使公共视线或者监视设备能够监视入口的情况。避免使用可以攀爬的突出构建和窗台,合理设计雨棚位置。
其次可将智能门禁技术和监控系统应用于新建住宅小区中,使监视实现覆盖每一空间,消除死角空间。智能系统应该人性化,满足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入口的周边环境也要重点设计。注重住宅入口院落空间的强化,并加强住宅建筑之间的围合,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实现能够触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注重入口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减少交通环境的混乱交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组团的出入口,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来行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
美国纽约大学规划与住宅学院院长“社区设计分析研究院”创始人奥斯卡·纽曼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可防卫空间”理论,该理论以环境心理学为支撑,从规划布局、建筑特征、环境和形象特征等各方面详细论述了通过合理设计来使居民维持和控制他们可以清楚界定是自己的领域空间,达到降低犯罪行为的目的。福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杰斐利提出的CPTED理论中要求通过环境设计鼓励人们“留意”对方,增强对进入领域者的“自然监视”,以消除和减少犯罪行为。实际建筑活动中,可以参考和借鉴以上理论,合理对住区进行规划设计,在私密性与开放性这对矛盾中找到平衡,既保护隐私又便于观察。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6.7.1条要求新建住宅应每套配套设置信报箱[6]。这一规定既保证了住户正常接收邮件、报刊等基本通信的权利,又增加了单元入口空间的服务功能。
结合单元入口合理设计信报箱位置,有利于前者的疏散安全和防卫安全。当信报箱的投取信口在公共通道位置时,通道的净宽应从信报箱的最外缘起算。当通往投递口的专用通道设在室内时,其净宽应不小于0.60m。设置有单元安全防护门的住宅,信报箱的投递口应设在门禁以外[6]。此举既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也方便投递。
(1)老年人群的特殊要求
尽量减少台阶,提高入口的可达性和便捷性。住宅入口和周边环境所组成的形态应具备可识别性,避免记忆力下降的老人迷路。通过设置标志牌、丰富入口造型等方式给老年人一定的刺激。此外,条件好的社区可以考虑在门禁系统中设置指纹识别,防止老年人因外出忘记带钥匙或者入户卡不能入户。
(2)儿童的特殊要求
与成人相比,儿童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活动半径较小且范围固定,虽然一般有大人陪护,但住宅入口的安全性对儿童也非常重要。每个孩子都有把任何身边事物变成游戏对象的天赋,因此,作为居住建筑最主要的公共空间,入口是儿童可达性最高、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单元入口要尽量远离车行道,若是车行道离单元入口较近,可使道路形态适当弯曲,多设置减速条,沿车行道设置步行道等措施。在入口门扇、栏杆扶手等位置考虑儿童使用需求,使用不易碎的门扇材质,如胶合板,来避免儿童活动时受到伤害。在入口处室外绿化设计中,高度适宜且分叉低的树种可供儿童攀爬玩耍、柔软草坪能保护儿童嬉戏时免于受伤,草坪中的自动洒水设备和音箱不选用锋利棱角,同时注意与草坪颜色的区分。
在经济发展和商品住房大规模建设的背景下,设计中应该注重细节的处理。住宅建筑入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建筑师在满足其符合功能和形式的要求之外,更应该以人为本,做好建筑入口的安全设计。
[1]王杰.营区建筑环境安全设计研究[D].重庆:后勤工程学院,2008.
[2]马小满.多层砖混住宅楼门斗设计的几点思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
[3]胡勇.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4]陈保胜.浅谈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J].新建筑,2004(6).
[5]王杰.营区建筑环境安全设计研究[D].重庆:后勤工程学院,2008.
[6]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7]邱勤.老龄社会住宅单元人口空间设计浅析[J].中外建筑2010(1).
注:本文图片均为作者自绘。
责任编辑:孙苏
马凳筋的改进与应用
在现浇混凝土楼板中,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固定上层网片钢筋或负弯矩筋的位置,而不至于在混凝土施工时或交叉作业时将上层钢筋踩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施工中往往是采用一些废钢筋头做成各种马凳形状来支撑A型较为常见,制作也方便,但由于固定不牢,容易踩踏;B型看似好看,制作也简单,但由于两点支撑,没有稳定性,且其顶部是圆弧状,容易滑脱;C型、D型也较为常见,优点是支撑牢固,但制作比较麻烦,也比较费料,不易踩踏。为此,笔者所在项目部结合实际情况,经多次试验改进,做出E型马凳,E型马凳筋与A型马凳筋制作工艺相仿,优点是:
1.马凳筋的制作长度
取长度不小于550mm(具体视板厚而定)的废钢筋头若干,制作成马凳。要求平直部分长度为150~200 mm,马凳高度=板厚-2倍保护层厚度-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底部弯钩为30~50 mm。
2.马凳筋的规格
当板厚不大于140mm,且板受力筋和分布筋不大于10mm时,马凳筋可采用Φ6;当1.40mm<h≤200mm,板受力筋不大于12mm时,马凳筋可采用Φ8或Φ10。
3.马凳筋的布置原则
板上排筋如果是双向网片筋,按每m2一个梅花形布置;如果只是负弯矩筋且直径小于10mm时,按每10m一个"人"字形布置在负弯矩筋l/2范围外;如果只是负弯矩筋且直径不小于12 mm时,按每1.2~115 m一个“一”字形布置在负弯矩筋2/3范围处即可。
(摘自:《建筑工人》。请作者与本刊联系,即付稿酬)
Discussion on Security Design of Entrance to Residential Building
As the link of indoor and outdoor environment with space,the security design of building entrance is of great importance,especially for the modern residential building,which has too many residents and various house types.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security design of entrance to residential building a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space size,door and window setting,traffic organization,safe evacuation,safe guard,information management,indoor decoration and special people.It can offer some references for future building design.
security design;residential building;building entrance;traffic organization;safe evacuation;information management
TU-86
A
1671-9107(2014)01-0039-04
10.3969/j.issn.1671-9107.2014.01.039
2013-11-10
郭新(1969-),女,河北邯郸人,研究生,教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
王仕杰(1988-),男,湖南常德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