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友芬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蕲春县 435300)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20%~25%[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育龄期子宫肌瘤患者要求微创及保留子宫而选择腹腔镜下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切除术,而术中出血、残腔缝合以及术后复发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难点[2]。我们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26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前均经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浆膜下或肌壁间肌瘤,并完善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潜在恶性可能;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阴道出血、失血性贫血、痛经及不孕等,排除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及有生育要求的患者。1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单纯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两组患者在年龄、肌瘤数、肌瘤直径、肌瘤位置等等方面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静脉麻醉,建立气腹,CO2压力在12 mmHg。切开腹膜,沿骨盆漏斗韧带方向剪开腹膜桥,向下、外分离暴露髂外动脉及髂外静脉,解剖髂内动脉前支并游离子宫动脉,确认其搏动后,用两枚钛夹将其双重夹闭,同样方法处理对侧。在肌瘤突出最明显处切开子宫及假包膜至肌瘤表面,牵引肌瘤,沿假包膜以超声刀剥离肌瘤,采用PK刀凝固并剪断蒂部,可吸收线缝合肌层以闭合肌瘤剔除的残腔,腹腔镜下打结。对照组仅单纯行常规传统的子宫肌瘤切除术。采用电动子宫旋切器旋切取出切下的肌瘤。
1.3 观察指标
1.3.1 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复发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吸引瓶中总液体量减去冲洗液体量)、手术剔除的肌瘤数,术后随访1年,每3个月行B超检查,观察肌瘤的复发率,其中以新长出肌瘤>2 cm定义为术后肌瘤复发。
1.3.2 性激素水平测定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月经周期卵泡期及术后12 个月抽取空腹静脉血3~5 mL,室温下静置1 h,离心机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于-20℃冰箱冻存备用。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卵泡刺激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复发情况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切除的肌瘤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组子宫肌瘤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肌瘤复发情况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FSH、LH、E2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性激素水平的比较 (x±s)
子宫肌瘤是来源于子宫肌肉层平滑肌细胞的良性肿瘤,以30~50岁育龄妇女多发。目前子宫肌瘤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体内雌激素异常有关。内科药物治疗只能短时间内缓解临床症状,无法达到根治肌瘤的效果。因此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方式。
传统开腹手术具有适应证广泛、治疗效果确切的优点,但却具有对机体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恢复相对较慢的缺点。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避免了开腹手术的不足,因而目前应用越来越多。但在实际腹腔镜操作中,由于盆腔空间较为狭窄,腹腔镜下观察较为局限等,往往容易造成较小的肌瘤遗漏进而术后复发[3,4]。Nezhat等[5]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进行2年的术后随访,发现肌瘤复发率高达33.3%。子宫肌瘤的供血血管较为丰富,主要来自左、右子宫动脉,因而术中出血量多;而为了止血,采用的反复多次电凝止血可能对机体免疫功能等造成影响[6]。本研究根据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的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原理,对观察组患者先行阻断子宫动脉后行子宫肌瘤切除,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除的肌瘤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子宫动脉阻断后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小子宫体积,术野清晰,利于解剖结构的良好对位缝合。
正常的子宫平滑肌血管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及溶栓能力较强,可以较快地促进子宫血供恢复,而肌瘤细胞对缺血缺氧损伤敏感而易发生死亡,且瘤体血供障碍导致肌瘤细胞内雌孕激素受体不能与雌孕激素结合,或其受体随肌瘤坏死而消失,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继续生长,减少子宫肌瘤的术后复发[7]。同时子宫动脉与卵巢动脉、阴道上动脉之间多具有较为丰富的吻合支,因此子宫动脉阻断多不引起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组织器官的缺血坏死,较为安全可靠[8]。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无失访病例,观察组子宫肌瘤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是女性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在维持女性正常的生理、生殖功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9]。有研究[10]指出,约有1.6%~12%的育龄妇女子宫动脉栓塞后发生闭经,但目前关于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尚不多见。本研究通过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12月血清FSH、E2、LH 水平,发现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在术后12月均无明显变化,表明未对卵巢功能造成明显影响。其原因在于卵巢的血供主要来源于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阻断后不会导致卵巢缺血而影响卵巢功能[11]。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加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了术后复发率,且不影响卵巢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沈 杨,许 茜,徐 洁,等.子宫肌瘤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3):189-193.
[2] 罗红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J].微创医学,2012,7(2):146-147.
[3] 谷雨枫,朱雪琼.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16-18.
[4] 孙军花,葛晓英.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4):613-614.
[5] Nezhat FR,Roemisch M,Nezhat CH,et al.Recurrence rate after laparoscopic myomectomy[J].Am Assoc Gynecol Laparosc,1998,5(3):237-240.
[6] 陈碧霞.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2):170-171.
[7] 欧阳振波.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9(2):220-223.
[8] 张金红,张海军.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出血量增多因素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3):80-81,84.
[9] 薛 翔.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卵巢功能的保护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1):19-22.
[10] Walker WJ,Pelange JP.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symptomatic fibroids:clinical results in 400 women with imaging follow up[J].Br J Obstet Gynecol,2002,109(11):1262-1273.
[11] 谭 毅,李 刚.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生育功能的影响[J].微创医学,2012,7(4):37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