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研究报告*
□ “开放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
对远程学习者特征的认知往往易停留在工学矛盾、以在职成人为主等一般性描述上,且据此开展的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也不多见。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也发生变化,国家开放大学作为一所新型高等学校,其教育对象的开放性、办学系统的全国覆盖、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的目标以及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的理念,使得自身学习者的情况更加复杂、多样。本文在现有学籍管理系统和问卷、访谈的基础上,对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的年龄跨度、地域分布、职业分布等基本特征,以及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等学习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认为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的结构复杂且分布广泛、学习动机多样且学习需求实际,据此提出需要政府对国家开放大学给予政策和经费方面的大力支持,学校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观念转变和具体的教学改革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的几点建议。
学习者研究;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建议;国家开放大学
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等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2012年,教育部批准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明确了“国家开放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1]。“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不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简单更名或翻牌”[2],而是适应历史发展的战略转型,是由规模化办学向质量办学的转型。这种转型直观上看是办学体制机制、办学模式、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专业和课程建设、系统运行机制、考试考核模式、信息化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建设或转变,而本质上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建设与创新,是以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为核心价值取向的转型。
ISO9000将“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从用户的角度把质量定义为“产品适应用户需要的程度”。相应的,一所高校提供的教育服务满足学习者需要的程度也就成为衡量其办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之一。特别是,教育部党组审议通过的《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指出国家开放大学的历史使命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教育部关于同意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的批复》要求国家开放大学“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学习者在年龄、地域、职业、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对不同类型知识和能力的需求程度等方面的特征,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开放大学的培养目标、学科专业的开设、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支持服务的提供,以及考试考核、教学与管理的模式等。因此,国家开放大学要成功实现转型和升级改造,必须重视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对学习者有个清醒、准确的把握。
文献调研发现,尽管业内对远程教育的学习者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比如工学矛盾、以在职成人为主等,但是在年龄、地域、职业、学习需求、学习动机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全面、不深入。国家开放大学作为一所新型高等学校,其教育对象的开放性、办学系统的全国覆盖、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的目标以及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的理念,使得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者,无论在年龄跨度、地域分布、职业分布等基本特征方面,还是在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等学习特征方面,都更加复杂、多样。同时,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也发生着变化,社会成员对职业技能和新知识技能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这就需要国家开放大学要对其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便为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研究主要利用SQLSERVER数据库管理工具,使用EXCEL的数据透视表功能,对国家开放大学现有学籍管理系统中的学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掌握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的基本状况,并在全国范围内发放问卷,选取中东西部(湖南、广西、成都、太原、河北、沈阳、大连、无锡、浙江、南海、云南、广西、甘肃、西安、新疆兵团)15个省市级广播电视大学,覆盖本、专科78个专业,最终回收问卷8550份,其中有效问卷6721份,有效率78.61%。整个研究主要从学习者结构、学习动机、学习期待、知识与能力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访谈和分析,以期对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者有一个更加深入、全面的掌握。
截止2013年底,国家开放大学在校生总规模达367.63万人,占我国高等教育(含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本专科在校学生的10.37%;2013年招生总数(1,088,876人)占我国高等教育(含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本专科在校学生(11,292,355人)的9.64%[3]。
1.年龄结构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年龄跨度大,从18岁到80岁都有。其中,以18-25岁最为集中,占44.41%;其次为26-35岁,占38.69%。已婚学习者比例达61.66%。
2.地域结构
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覆盖面广,学习者遍及大漠边陲(如在校生占比新疆2.78%、甘肃2.34%)、林海草原(如在校生占比内蒙古2.15%、黑龙江1.70%),少数民族地区(含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内蒙古)在校生占比6.35%(233,304人),西部地区(含山西、内蒙古、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等14省市自治区)在校生占比35.66%(1,308,621人)。
3.从业结构
学习者以在职从业人员为主体,工作领域集中于第三产业。在校生中在职从业人员比例为76.81%(不含自由职业者),学习者职业领域分布集聚度较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规模的62.61%,其中,教育类比例最高;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以制造业(如纺织业、汽车制造业等)为主;传统的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比为1.26%。
4.区域结构
原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已经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城乡的办学网络,服务群体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基层学生(地市级以下)占在校生总规模的67.10%。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居住和就业在城镇地区的占比为93.29%,但户籍仍在乡镇以下的为34.42%,居住地与户籍地分离现象显著。在校生中,“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生占比5.45%(196,597人),士官学生占比2.83%(103,982人),残疾人学生占比0.2%(5,984人)。学习者当中,士官等特殊群体及农村等教育资源匮乏地域学生占比较高。
5.岗位结构
学习者在工作岗位职级上,以普通工作人员为主。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从工作岗位级别角度看,普通职员的比例达 75.00%,中层领导比例为13.35%,位于领导或决策层的占11.65%。
调查问卷中“学习动机”部分,共19个题目,包括19类学习需要,这些学习需要分属于动机的三个维度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计分法,选项分别为“完全符合”、“符合”、“说不准”、“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依次计分为5、4、3、2、1。分数越高表示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越高、越强。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学习者学习动机呈多样化的特点,以“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为主要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普遍较强,多项学习需要得分较高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普遍较强,有8项学习需要得分均值在4.0及以上,这8项学习需要分别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文凭的需要、增强个人竞争力的需要、求知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就业或改善就业的需要、充实生活的需要(按得分均值由高到低的顺序)。而一些情感类动机如实现自尊的需要、情感的需要等得分较低(接近3分或低于3分),不是主要的学习动机。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学习动机倾向以内部动机为主,包括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增强个人竞争力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学习者的自我提高内驱力也比较强烈。
2.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动机强度不断减弱
20岁以下年龄段学习者学习动机均值为3.95,40岁以上学习者学习动机均值为3.68。不同年龄段学习者间的动机差异主要表现在增加收入的需要、改善家庭生活质量的需要、情感的需要、改变社会地位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满足家长期望的需要等方面。30岁以下的年轻人较为看重满足家长期望的需要、增加收入的需要、改善家庭生活质量的需要,有着更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主要表现为外部动机。
3.来自不同产业的学习者学习动机有所差别
来自不同产业的学习者学习动机有所差别。来自第一产业的学习者学习动机最强,学习动机均值为3.92;其次是第三产业,学习动机均值为3.87;最次是第二产业,均值为3.82。鉴于来自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学习者是学生的主体部分,对比这两类学习者在19类学习需要方面的差异。按照从业领域分组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做差异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结果发现不同从业领域学生在增加收入的需要、实现自尊的需要、就业或改善就业的需要、文凭的需要、服务社会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
4.来自不同区域的学习者学习动机各有侧重
国家开放大学是跨区域、跨行业、办学体系覆盖全国城乡的新型大学,主要由总部、分部、学院、学习中心组成,每一级办学机构分布的地域有所区别,面向的人群亦有不同。总体而言,“分部”主要设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学院”设在地市,“中心”设在县市、乡镇,不同层级的机构将面对不同区域的学习者。
来自不同区域(分为直辖市、省会城市、地市、县市、乡镇、农村6类)的学习者在满足家长期望的需要、提职或评职称的需要、服务社会的需要、改变社会地位的需要、增加收入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实现自尊的需要、个人的兴趣爱好、就业或改善就业的需要、情感的需要、文凭的需要11项需求方面差异显著,并且这种差异表现出一定的线性变化特点。
在满足家长期望的需要、提职或评职称的需要、改变社会地位的需要、增加收入的需要、情感的需要、文凭的需要6项学习需要方面,沿着直辖市、省会城市、地、市、县市、乡镇、农村顺序,学习动机呈强度下降趋势。在服务社会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实现自尊的需要、个人的兴趣爱好、就业或改善就业的需要5项学习需要方面,沿着辖市、省会城市、地、市、县市、乡镇、农村顺序,学习动机强度呈上升趋势。来自城市的学习者更为看重提职或评职称的需要、改变社会地位的需要以及满足家长期望的需要;来自乡镇和农村的学习者更为看重服务社会的需要和求知的需要。
调查问卷中“知识需求”部分,共7个题目,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两大类,基础知识包括外国语知识、计算机相关知识、自然科学类知识和人文社科类知识;专业知识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前沿知识。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计分法,选项分别为“非常需要”、“需要”、“说不准”、“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依次计分为5、4、3、2、1。“能力需求”部分,共有13个题目,能力分为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学习者按照能力需求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需求程度最高的排在前面,依次类推。“学习期待”部分,共有11个题目,主要包括学习者在学习方式、媒体形式、支持服务等方面的期待。
1.希望学以致用,更加重视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
(1)所学知识能够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
调查结果分析显示,超过半数(60.66%)的学习者希望课程内容能够更多地符合实际工作需要,22.39%的学习者希望课程内容能够更多地扩展知识面,10.71%的学习者希望课程内容能够更多地培养动手操作技能,有6.23%的学习者希望课程内容能够更多地反映学科前沿。
(2)更加重视专业知识,尤其是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
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学习者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强度整体高于对基础知识的需求强度,其中,学习者对于专业技术知识的需求强度最高(4.39),其次是计算机相关知识(4.30)、专业理论知识(4.30);学习者对于外国语知识的需求强度最低(3.58),其次是自然科学类知识(3.69)。专业技术知识包括专业方法、程序、实务等方面的知识,指导学习者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对实际工作最为重要,所以其需求强度最高。总之,学习者往往会根据每一类知识对实际工作的重要程度,来确定该类知识的需求强度。
(3)不同工作年限学习者的知识需求存在差异
在基础知识方面,工作年限长的学习者对外国语知识的需求偏低,而不同工作年限的学习者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需求基本保持稳定。专业知识方面,工作年限为0-6个月的学习者对于各类专业知识的需求强度最高,分别为专业技术知识(4.43)、专业理论知识(4.34)和专业前沿知识(4.18);工作年限越长的学习者,对专业技术知识的需求强度越低。
(4)所学专业与从事工作的关系影响对知识的需求强度
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所学专业与从事工作关系分为专业对口、相关或相近、完全不同三种类型,所占比例依次为32.88%、46.78%、20.34%。其中,专业对口类型的学习者对各类专业知识的需求强度最高,完全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对各类专业知识的需求强度最低。
(5)不同职业领域的学习者对知识需求存在差异
住宿和餐饮业学习者对外国语知识的需求强度较高,农林牧渔业学习者则对外国语知识的需求强度较低。信息技术领域的学习者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需求强度较高,建筑业学习者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强度较低。医学领域的学习者对专业理论知识需求强度较高,农林牧渔业学习者则对专业理论知识的需求强度较低。医学和教育学领域的学习者对专业技术知识的需求强度较高,法学类学习者则较低。
2.希望重点加强与岗位职责密切相关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1)加强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
59%的学习者更加关注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57%的学习者更加关注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其中,管理学类,69%的学习者认为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教育学类,56%认为专业拓展能力、54%认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重要;农林牧渔类,超过60%的学习者认为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重要;医学类,56%的学习者认为需要加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传媒类,80%的学习者认为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重要;旅游类,68%的学习者认为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重要。
(2)不同工作年限学习者对能力需求存在差异
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工作年限长的学习者更侧重专业核心能力提高。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学习者,其中45%认为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要,43%认为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要;工作年限在6-10年的学习者,认为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要;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学习者,认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要。
(3)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对能力需求各有侧重
20岁以下的学习者中,51%的学习者重视专业拓展能力培养,46%的学习者重视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20岁至30岁的学习者中,55%的学习者侧重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和49%的学习者侧重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30岁以上的学习者不重视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视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3.倾向于灵活的考核方式
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学习者倾向于平时作业、练习以及课程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随学随考。首先,在考核方式上,77.95%的学习者希望综合采用平时作业、练习以及课程考试三者,其中49.22%的学习者希望是以平时作业为主,课程考试为辅;仅有10.28%的学习者希望只通过最后课程考试来完成课程学习考核。第二,在考核时间上,59.86%的学习者依然选择固定的考试时间,40.14%的学习者希望能够随时参加考试。第三,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在考核方式期待方面差异较小。
4.倾向于混合式学习方式
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学习者倾向于混合式学习方式。首先,在学习方式上,49.65%的学习者希望通过面授教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方式进行学习,29.85%的学习者希望完全基于网络开展学习。第二,在学习材料形式上,85%的学习者希望同时提供电子化材料和纸质学习材料,10.86%的学习者希望提供的是全电子化材料;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在媒体形式偏好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媒体形式的偏好由“以电子化材料为主”向“以纸质材料为主”转变。第三,在辅导方式上,70%的学习者希望电子邮件和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
1.学习者人数众多,结构复杂且分布广泛
国家开放大学2013年在校生367.63万人,相当于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的近1/10、成人高校(含成人专本科和网络专本科)在校生的83.48%,居世界开放大学之首。他们是由不同年龄、产业、职业、地域、区域的人员组成,结构复杂,分布十分广泛。
具体来看,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的生源、年龄和流动性呈“七八九”特征分布态势,即生源67%来自地市级城市及以下,年龄83%集中在18-35岁之间,居住和就业在城镇地区93%,居住地和户籍分离现象显著,表现出学习者的流动性较大的特点。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的职业、职级和工作领域呈“八七六”特征分布态势。学习者当中,在职的从业人员占比77%,工作岗位职级75%是普通职员,其工作领域62%集中在第三产业。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以社会普通劳动者为主体,他们既是享用教育优质资源的弱势群体,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国家社会经济转型期,这一群体更是提升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的主要对象。此外,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者中还包括那些同样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社会特殊群体,即士官、农村、少数民族、西部等教育资源匮乏地域学习者,他们同样需要适应其学习和个体发展的知识和技能等。当然,相对集中、来自基层的学习者更多的是城镇化进程中的转移人口,他们自身的文化基础薄弱、职业技能欠缺,在城市就业后,急需得到符合其自身需求的相应的教育资源。
国家开放大学是办在社会中的大学,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一直践行着服务社会弱势群体、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加快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形成的社会责任,只有更加关注学习对象的成分结构,才能提供有质量的教育服务,这对推动社会全面健康发展、早日建成终身学习型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2.学习者学习动机多样,且主要动机是提升自身素质和适应社会生活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学习动机多样。学习动机多样性不仅表现在学习者有着近20种不同的学习需要,还表现在不同人群的学习动机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根据调查,学习者学习动机需求选项有8项得分在4.0分(满分为5分)以上,且“提升自身素质”和“适应社会生活需要”为得分最高的两项动机。此外,不同产业、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的学习者学习动机都有所差别,这反映出国家开放大学生源组成结构的复杂性和受不同工作、家庭、社会环境及舆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学习者认知水平、焦虑程度、兴趣爱好、需求强度、志向水平和价值观等内在因素的制约,学习者呈现出多样性的学习动机。由于他们集社会角色、工作角色、家庭角色和学习角色等诸多角色于一身,承担着工作、家庭、社会责任,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将提升自身素质和适应社会生活作为自己学习的主要动机。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学习动机研究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与教学设计,以及开展教学、管理和服务提供了重要依据。
3.学习者学习需求实际,且主要学习需求是满足职业发展和灵活学习
学习者知识需求的本质在于学以致用,即学习者需要能够应用于实际工作的知识。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对于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效果、适应生活最有帮助的知识。具体而言,就是要提升专业知识、尤其是专业技术知识的比重和质量,通过教学研究和学科知识梳理,更新、改革教学内容,确保为学习者提供最有价值的知识。依据调查结果,60.66%的学习者希望课程内容能够更多地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强调教与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职业性。学习者更重视专业知识,特别是专业技术知识,以满足实际工作和未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需要。无论学习者工作年限长短,都注重在信息化时代下要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信息化在各行各业的推广普及和计算机网络成为重要的办公条件,使得各个年龄段学习者对于计算机相关知识的需求强度都较高。学习者对于外国语知识相对不够重视,很可能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少。
学习者普遍认为加强和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专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学习者提升能力的要求基本上是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即满足其所从事行业的职业及岗位职责要求。学习者对专业核心能力水平提升的需求,说明了他们对所从事职业及岗位要求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对个人职业定位、个人发展定位有较为明确的目标。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先确定专业的核心培养目标,开设一批与行业、企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在明确这些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定位其“核心能力”要素,然后确定“课程内容”。
半数及半数以上的学习者希望学习方式、考核时间、考核方式、学习材料等的形式更具灵活性。学习者希望通过面授教学和自学相结合、电子化材料和纸质学习材料相结合、电子邮件和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混合方式进行学习。在考核方面,学习者倾向于平时作业、练习以及课程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随学随考。要满足学习者上述考试需求,就需要教育机构考虑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逐步向平时形成性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模式转变,视不同学科,大力推进数字化试题库建设,支持随学随考,为学习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评价服务体系。
上述调查结果为国家开放大学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出版、教学模式改革以及管理和服务模式变革提供了重要依据。
分析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的规模、年龄结构、从业结构、区域结构以及岗位结构等可以看出,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拥有百万学习者的巨型大学,是一所面向普通老百姓的、办在社会中的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的任务是伟大的,同样也是艰巨的。这所大学承担着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公平,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社会责任,这一点正是与关注精英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的重要不同之处。如此众多的学习者,生源结构复杂,带来了多元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需求,更需要国家开放大学在有着三十多年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经验基础上,进行转型与升级改造。
1.对政府的建议
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新型大学,承载着前所未有的使命和任务,更需要政府加强重视、关注和指导,给予政策和经费方面的大力支持。但是,目前来看,政府对此政策模糊、经费投入不够,严重影响了这所大学功能的发挥。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给予明确政策,确定国家开放大学功能定位
按照刘延东同志在2012年7月31日开放大学成立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国家开放大学“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教育公平、克服应试教育弊端和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措施”,需要政府进一步给予明确的政策重点扶持与建设,国家负责统筹终身教育体制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出面综合规划和资源配置,进行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制度法规、组织架构、服务体系、学习资源、网络平台和立交桥等建设,以国家开放大学为主体,使之真正成为“惠民生、促公平、增国力”这一新形势下的新载体和新抓手。
(2)加大经费投入,提升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国家开放大学体系中35所省级电大的财务调研数据和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数据,对比省级电大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可以发现,2009-201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普通高校增长幅度要快于省级电大;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高出省级电大近10个百分点。省级电大学杂费收入比例在50%以上,高出普通高校20余个百分点。这样的经费收入结构说明学杂费(在电大主要是学费)收入对于支撑国家开放大学事业运转发挥着主体性作用,相应的也反映出,在电大学费针对普通劳动者学习需求增长的现实条件下,开放大学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增加国家财政投入。
此外,如此众多、分布广泛的学习者,若要满足他们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就需要重点建设信息化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将资源推送到他们身边,使得全体社会成员得到共享;就需要加强学习支持服务,利用信息技术来弥补时空距离所带来的诸多教育教学问题,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学习过程加强辅导,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发展他们的个体能力。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本费用,比一般的教育类型成本要高很多。
建议国家设立专项经费,建立继续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将继续教育放在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程度,消除其边缘化状态,更好地促进社会教育公平化,实现教育机会、资源和服务的均等化。
2.对学校的建议
国家开放大学是跨区域、跨行业、办学体系覆盖全国城乡的新型大学,主要由总部、分部、学院、学习中心组成,各组成机构需要再次认识我们的学习者。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者,无论在年龄跨度、地域分布、职业分布等基本特征方面,还是在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等学习特征方面,都更加复杂、多样,特别是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经济和学习型社会发展对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的变化,更需要我们深入认识学习者需求,深入研究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提高认识
转变思想观念,即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从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开始,了解学习者的年龄、地域分布情况以及他们职业和岗位情况,明确我们的教育对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不同之处,重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改革,正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与归宿。
进一步提高认识。学校既要适应不断发展着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也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广泛应用的趋势,认识到成人高等教育的功能已经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向全民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转移,我们学校要更加强调向职业教育、终身教育方向的转型和升级改造。
(2)重新调整专业发展方向,梳理课程体系
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国家开放大学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课程体系设置原则应以满足实际工作与社会生活需要为宗旨,避免过分强调学术性和专业的系统性。在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实际需要,结合国家开放大学的性质特点,重新调整专业结构及其发展方向。
围绕学习者的实际学习需求,在学习者能力提升、技能提高上狠下工夫,重新梳理课程体系,以体现专业的发展方向。“更新、改革课程内容,把最有价值的知识传递给我们的学习者,或者说让学习者学习到对自己最有价值的知识”,以满足其职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专业技能和适应生活的能力需要。
(3)探索形成“基于网络”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国家开放大学建设试点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改革工作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不少问题、矛盾都是深层次的,而且是相互关联、错综复杂的,其中就包括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改革目前的教与学模式,以混合教学模式为主,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主动学习、远程支持服务和面授相结合的模式,同时强调向完全采用网络的教学模式发展。“以专业为基础,以课程为单位组建网络教学团队,开展网上导学、助学和促学,以及在线开展教学活动等;以学生在线学习为主线,搭建适应自主学习需要,涵盖整个学习过程的网络学习空间;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愿意学习、善于学习和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为目的,改革考试模式,发展基于网络的形成性学习评测”,形成性学习评测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模式,深入探索网络时代背景下基于网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本报告执笔人:王迎,赵婷婷,朱煜,王立,魏顺平,齐坤,张凤龙。
[1]教育部关于同意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的批复.[2014-04-0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s181/201207/xxgk_138826.html.
[2][7][8][9]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改革与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3,(4):5-10.
[3]2012年教育统计数据[DB/OL].[2014-04-01].http://www.moe.edu.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index.html.
[4]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DB/OL].[2014-04-10].http://www. 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201309/ 156896.html.
[5]刘延东: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DB/OL].[2014-01-04]. http://dianda.china.com.cn/news/2012-08/01/content_5206668.htm.
[6]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司编.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9-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
责任编辑 日 新
G420
A
1009—458x(2014)05—0020—07
2014-04-18
“开放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100039)。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放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FKB120430)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