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汉城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北京 100052)
改造集散市场建设新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周汉城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北京 100052)
目前“三位一体”(回收网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回收体系模式,因集散市场功能单一、产业链短,不能带动行业走向产业化。回收网点建设适应我国国情,而集散市场成为先进的完整的回收体系的短板。按照示范基地建设标准,把集散市场改造升级为拥有深加工利用产业链,拥有平台支撑优势,能够进行资源的规模化高值化利用的产业园区,把回收和利用两大产业板块融合一体,是再生资源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回收体系;产业园区
2005年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元年。这一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再生资源行业是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回收环节又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从2006年起,在回收法规、建立现代回收体系、开展回收体系试点工作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见表1。
从表1可见,2007年发布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虽然对行业发展起到了一定指导作用,但法规效力不大,对回收行业影响有限。真正对回收行业起到促进作用的是2006年、2009年和2012年开展的三批回收体系试点工作,以及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11]49号)。三批回收体系试点工作,以构建回收网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为核心,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的规模化、规范化和网络化。国办49号文则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网络完善、技术先进、分拣处理良好、管理规范的现代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各主要品种废旧商品回收率达到70%。
三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先后确定了88个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和11个集散市场,合计99个试点单位。截至2012年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30亿元,支持了75个试点城市51 550个回收网点、341个分拣中心。同时,支持建设、改造了160多个集散市场和大型区域性回收基地。
通过三批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政府主管部门建设“三位一体”回收体系的初衷基本实现,我国初步形成了“回收网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的回收体系模式(见图1)。应该肯定的是,作为“三位一体”前端的回收网点建设,虽然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相适应,对于回收体系的支撑和回收规模的扩大起到关键性作用。
图1“三位一体”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模式图
表1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政策法规
试点城市通过建设“三位一体”回收体系,培育了100多家回收龙头企业,大量吸纳下岗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左右,再生资源的回收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70%左右。其中,废铁、废有色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以及废塑料中的塑料瓶、塑料桶,回收率接近100%,废纸的回收率在75%以上。
从2006年以来,全国主要再生资源品种的回收总量和回收总值在稳步增长(见表2)。2013年主要品种回收总量1.68亿t,比2006年的1.007 3亿t增长169%,回收总值5 670亿元,比2006年翻了近两番。目前全社会回收企业达10多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 800万人。其中民营回收企业占回收企业总数的80%,占就业总人数的75%左右。民营回收企业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主体,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占比较低。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存在以下4方面问题。
(1)回收网络还不健全,主要是城乡结合部、广大农村地区及县级城市的回收站点建设滞后,覆盖率需进一步提高。
(2)经营规模化程度较低,回收主体多元且分散,普遍存在“小、散、差”,规模化企业的回收量仅占回收总量的10%~20%,回收网点有待进一步规范。
(3)分拣加工技术水平较低,加工处理环节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低,大多数操作工人缺乏技术培训,设备简陋、技术落后,造成回收利用率偏低、对环境易造成二次污染。
(4)部分品种回收率低,主要是废玻璃、废电池、废节能灯、废纺织品等品种。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三位一体”回收体系模式中,集散市场定位偏差和功能缺失,不能对回收体系的规范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起到引领和拉动作用,也不能适应再生资源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集散市场主要存在以下4大问题。
(1)集散市场产业链短,功能单一,仅局限于废品的集中、交易和分选,没有形成深加工利用产业链条,缺乏“吃废”这个功能。这就造成“三位一体”回收体系模式中,从分拣中心到集散市场的通道出现“短路”的情况(见图1)。也就是说,废品从回收网点集中到分拣中心,在分拣中心分选打包后,不送集散市场,而是直接送给利废企业。集散市场的功能跟分拣中心差不多,在“三位一体”回收体系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
表2 年来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情况表
(2)集散市场没有搭建起服务平台,缺乏信息、研发、培训、标准、金融等服务功能。仅有集中分选,没有平台优势,难以促进市场做大做强,也不能引领行业向高层次、规范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3)集散市场没有环保集中处理服务设施,废水、废汽、固废、废油不能有效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二次污染的情况比较普遍。
(4)集散市场经营管理不规范,废品露天堆放,商户占位经营,粗放拆解,随意改线,偷电偷水,行情好时肆意扩张,市场低迷时拒交场租、水电费,甚至聚众起哄,是一种低层次原始业态。
对集散市场分批进行改造升级,按照示范基地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把集散市场建设成为拥有深加工利用产业链条和环保集中处理设施,能够实现资源规模化、高值化利用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给“三位一体”回收体系注入“吃废”功能,打造“回收网点→分拣中心→产业园区”的新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见图2)。
图2 新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模式图
在这个体系中,分拣中心→产业园区的通道不再“短路”。废品从回收网点集中到分拣中心,打包后直接送到产业园区,而集散市场在有些地区仅仅作为这个体系的一种补充。产业园区连接上游回收和下游利用两大环节,从而把回收、利用这两块分割的体系融为一体,并对行业的规范化、产业化发展起着牵引拉升作用。
集散市场改造升级为再生资源产业园区,要从以下6方面进行设计建设。
(1)要与区域回收网络和分拣中心有机衔接。实现再生资源在产业园区大规模集聚,为下游筑好基础。
(2)要有深度加工和高值化利用产业链条。回收、拆解、初加工、深度加工、高值化利用、废料回用各个产业环节要耦合衔接,完善园区“吃废”和“变废为宝”等功能。
(3)要有平台支撑优势。园区要建设信息服务、科技研发、标准设计、培训服务、物流仓储、环境监控系统、金融服务等功能,形成平台优势,支撑园区做大做强,促进园区企业集群和产业聚集效应,形成多产业共生联动发展格局,使园区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极。
(4)要有环保集中处理系统。园区的废水、废气、废油、固体废物能够集中收集,统一无害化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5)要有产、学、研联合研发机制。打造共性关键技术开发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园区要成为行业科技创新基地。
(6)要有商业模式。结合区域特点,从资源竞争、技术竞争、品牌竞争、标准竞争、模式竞争、平台竞争这六大方面中截取一块作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探索差异化的商业模式。园区要带领行业脱离回收→集散→交易的老“物回”模式,引领行业升级。
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而产业园区是再生资源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的主要形态,更是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园区为产业连接点的新型回收利用体系,因其具有循环衔接的产业链条,可以在产业支撑、农民工转移和环境支撑3个方面助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
集散市场不能支撑回收体系,不能引领行业发展,
Rebuild the term inalmarket to construct new-style recycling system
ZHOU Hancheng
(China Recycling Association,Beijing 100052,China)
At present the recycling m ode of recycling point-sorting center-term inal m arket w as failed in single function and short industrial chain.The recycling points construction is adapt to local condition,w hile the term inalm arket becom e a short board of the target of the advanced and com plete recycling netw ork construction.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dem onstrative bases,it is an industrialization trend for recycling industry developm ent to com bine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and rebuild the term inal m arket,w hich could be an industrial park w ith deep processing chain and platform support and utilization ability w ith large-scale and high vale.
recyclable resources;term inalm arket;recycling system;industrialpark
2014-04-04)
X705
A
1674-0912(2014)04-0018-04
周汉城(1959-),男,福建人,研究生学历,经济师,从事再生资源行业管理服务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