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玲
某院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的构建
李海玲
(潍坊市人民医院急诊部,山东 潍坊 261041,wflihailing@163.com)
目的 探讨适合某院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的构建,以提高急诊专科护士的能力。方法 建立新的、系统的专科护士培训与准入制度,根据工作年限及掌握专业技术能力要求按急诊三个区域,分四个阶段,对急诊专科护士进行系统化、有目标、有计划的岗前和在岗培训。结果 通过实施分区域、分阶段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护士的理论水平、操作能力、预检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适应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某院通过对急诊专科护士进行科学的分区域、分阶段的专业培训,收到满意成效。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为病人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急诊专科护士;专科培训;培训体系;构建体系
培养专业的急救医护从业人员是未来急救医学发展的方向。[1]护理也已逐渐向专科方向发展,护理专科化已经成为临床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标志性方向之一。[2]根据“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要求,按照“三甲”医院的标准,某院急诊部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对急诊专科护士进行分区域、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规范化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某院急诊部依据功能区域划分为:①急诊病房:下设急诊内科、急诊神经内科、急诊外科三个病区;②急诊监护室;③急诊门诊:设预检分诊区、抢救区,留观输液室。某院急诊部共有护士82名,其中男性2名,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26岁,其中科护士长1名,各功能区域分设5名副护士长,国家级急诊专科护士4名。
1.2 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2010—2011年取得护士资格证书,经医院岗前培训合格分入急诊部的20名护士,男性1名,女性19名,年龄20~23岁,学历:大专7人,本科13人。传统组为2008—2009年新入科的17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24岁,学历:大专8人,本科9人。两组护士在年龄、性别、学历及入院考试成绩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培训方法
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即由高年资护士带教年轻护士。年轻护士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后,即给予相应班次工作。新培训模式组即采用对急诊专科护士建立科学的分区域、分阶段专业培训体系。根据工作年限及掌握专业技术能力要求,按急诊病区、急诊监护室、急诊门诊三个区域,分岗前护士培训、急诊病区护士培训、急诊监护室护士培训、急诊门诊护士培训四个阶段。护理部建立系统的专科培训、准入制度,科室成立培训小组,由科护士长任组长,其成员由副护士长、国家级急诊专科护士(科室每年选派1~2名护士参加国家级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组成。采用集中授课和操作演示,保证培训统一规范。科室制定培训计划、目标,组织实施,对急诊护士进行系统化、有目标、有计划的岗前和在岗培训。特殊护理单元:急诊监护室、急诊门诊还需接受准入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后方能独立上岗。考核中理论考试成绩80分以上,操作考试成绩90分以上及格,不及格者延迟3个月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离岗(病假、产假、哺乳假等)3个月以上者,需经科室对其从制度、工作流程及操作规范等方面考核合格后方可返回工作岗位。各阶段的培训、考试考核成绩记入本人护理技术档案。
1.3.1 第一阶段:新职工的岗前培训。
新职工上岗前由医院人力资源部和护理部对其进行集中岗前培训,经医院考试合格后进入急诊部。到急诊部后,先分至急诊内科、急诊神经内科、急诊外科病区。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由科室培训小组成员按照分工进行培训。要求知晓急诊各项核心制度,科室规章制度、各班职责、急诊患者入院出院流程、护理文书书写、急诊科的感染知识以及掌握基本技能操作。培养良好的医德,强调工作中 的“慎独”精神。3个月后进行相关理论、操作考试,合格后方可在急诊病区独立值班。
1.3.2 第二阶段:在急诊病区护士的培训。
新上岗护士分别在急诊内科病房轮转一年、急诊神经内科病房、急诊外科病房各轮转半年,并通过科室的考试考核,熟练掌握病房常用仪器如:除颤仪、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的使用及维护保养知识,具备基本急救技能和一定的病情观察能力、常用药物知识。掌握急诊疾病护理知识,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做好急诊住院病人的健康宣教、出院指导,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及严谨的工作态度。
1.3.3 第三阶段:在急诊监护室护士的培训。
急诊护士经过在急诊病房2年的轮转,进入急诊监护室,首先进行3个月的岗前培训,根据医院监护室护士准入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学习急诊监护室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与流程,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培训各种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术、心电除颤术、监护技术、呼吸机操作技术、血液灌流与滤过技术、各类管道的护理技术,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流程,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流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置流程等,边培训边实践,完成相应的理论学习及操作实践训练,并且考核合格,并由科室对其综合能力评价合格,经护理部批准后进入急诊监护室独立值班。
1.3.4 第四阶段:急诊专科护士培训。
在急诊监护室工作1年后,经过1个月的岗前培训进入急诊门诊工作。根据医院急诊专科护士准入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学习急诊门诊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与流程,预检分诊流程、分诊技巧、洗胃技术,急诊绿色通道、急诊重点病种及常见急症的护理与急救配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急诊患者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突发传染病的隔离与处置等。在培训中,结合临床设置模拟病例现场演练,如:猝死、过敏性休克、小儿高热惊厥、群体伤、群体食物中毒等病例的急救流程,使护士更容易接受,也更注重实用性,使其进一步熟悉抢救流程,提高抢救技能。同时将理论性知识编成应知应会小册子,人手一册,方便随时学习。经过1个月的培训,经理论、操作考试考核合格,并由科室对其综合能力评价合格后,经护理部批准进入急诊门诊独立值班。
经过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对急诊专科护士的分区域、分阶段培训,护士的理论水平、操作能力、预检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等方面,新模式与传统模式培训相比较有明显提高。急诊护士适应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相比以前也都有了明显提升,基本具备了协调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和独立的抢救能力,能与医生密切合作,并根据病情分级分区救治,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急诊专科护士(见表1)。
表1 传统模式与新模式培训前后急诊专科护士工作业务能力对比情况
急诊专科护士实行分区域、分阶段的培训体系,使护士感到自己的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培训的同时,定期和不定期的专科理论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和急救技能的考核,激发了护士工作和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了责任感,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加速了急救护理人才的成长,使医院逐步形成一支充满活力、富有经验的护理队伍。
3.1 应急能力增强,抢救成功率高
急诊科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科室,就诊患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且复杂的特点,急诊专业涵盖了所有临床专科的急症处理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要求急诊护士具备全面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3]急诊专科护士通过在急诊内科、急诊神经内科、急诊外科病区三个病区2年,急诊监护室1年,共计3年的轮转,涉及专业面较广,由浅入深,系统学习了急救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在抢救急危重病人时,训练有素,有条不紊,具备相应的应急应变能力,积极配合医生的抢救。根据Whelan[4]对护士在执业过程中面临心脏停搏这种危重病人,给予医护人员抢救的时间较短,而在这样较短时间内完成较多复杂的抢救措施,需要理论知识与抢救技能比较扎实的护士积极配合,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3.2 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稳定了护士队伍
传统的新护士培训方法,是由高年资护士带教年轻护士。这样的培训方式不够系统、全面,并且有时会带有高年资护士的一些个人色彩。然而通过对急诊护士科学划分区域和分阶段培训方式,使急诊护士系统学习并掌握了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并使培训更规范统一,每个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也有一个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工作能力获得迅速提升,亦减轻了高年资护士的工作压力,相对缓解了人员紧张问题。而且急诊护士与同年资的其他科室的护士相比有较强的成就感,综合素质、业务能力都有较为显著的提高,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稳定了护士队伍。
3.3 沟通能力强,病人满意度高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优秀护理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根本能力,这一点对急诊护士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种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培训后,使其能为病人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健康知识。同时学习掌握了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提高了沟通技巧,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及时化解处理,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避免了很多纠纷,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专科护士的专业能力较为成熟,其专科护士的成长轨迹体现初级 高级 高级强化阶段的层次递增,同时也是护士个人核心能力提升的一个充分展示的过程。[5]某院通过对急诊专科护士建立科学的分区域、分阶段专业培训体系,促进了急诊专科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收到满意成效。
[1] 向强,文亮,刘明华,等.急救医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4(10):464-465.
[2] 李惠萍,房彤,王维利.依托高等护理教育的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J].安徽医药,2008,12(1):93-95.
[3] 高慧娟.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与考核[J].当代护士,2011,(12):178.
[4] Whelan Y.Cardiac arrest:the skills of the emergency nurse practitioner[J].Accid Emerg Nurs,1997,5(2):107-110.
[5] 梁美英.急救专科护士(CNS)培养的必要性及发展趋势[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6):929-930.
〔修回日期2014-11-10〕
〔编 辑 商 丹〕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Specialist Nurse Training System in A Hospital
LIHaili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People's Hospital ofWeifang,Weifang 261041,China,E-mail:wflihailing@163.com)
Objective: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emergency specialist nurses by constructing suitable training system. Methods:Building new specialist training system and access system,according to thework experience and requirements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according to the emergency three regions,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and making the training plan in four phases to provide a systematic and objective training on emergency specialist nurses.Resu lts: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gional,emergency specialistnurse training system in stages,nurses'theoretical level,operation score,triage accuracy,success rate of rescue,patient satisfaction,work ability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Conclusion:The ubregional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system showed satisfactory results.It can mprove the quality and work efficiency of emergency nurses,to provide efficient,convenient,high quality service for patients.
Emergency Specialist Nurse;Specialized Training;Training System;Construction of System
R195
A
1001-8565(2014)06-0777-03
201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