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实、能、新”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2014-02-06 08:10王洪珅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导师

霍 红,杨 洋,刘 香,王洪珅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技、实、能、新”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霍 红,杨 洋,刘 香,王洪珅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以模块化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心理模块理论为基础,以“技、实、能、新”四个方面基本素质为主要目标,从学生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和情境实践能力四种实践能力培养为切入,形成了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和校外培训方面的培养环节,从而构建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实施策略

当前我国体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正经历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然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体育专业实践为导向,偏重体育实践和应用,旨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体育训练的高层次体育人才为目的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日趋突出。

1 “技、实、能、新”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

1.1顺应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趋势,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需要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力的教学科研人才,但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已更多地转向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部门。为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更好发展,必须重新审视和定位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硕士研究生的类型结构,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明确提出要“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这意味着我国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必须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才能顺应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趋势,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需要。

1.2突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增强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践性的内在要求

体育专业研究生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类型,学术型学位教育是按体育学科设立,其以体育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体育理论和研究,旨在培养大学体育教师和科研机构的体育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是以体育专业实践为导向,偏重体育实践和应用,旨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体育训练的应用型体育人才。一直以来,学校在培养过程中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等同于学术型研究生,忽视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和实践性,导致体育专业研究生专业技能缺乏。实践性是体育学科的显著特征。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体育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和体育多种能力的获得都取决于体育活动的实践。学生只有在体育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并把已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体育实践之中;只有通过自身练习,加深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巩固已学的技术和技能,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鉴于此,本研究首先构建了一个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研究,更好的揭示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其次通过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研究,改善当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不合理现象,从而促进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1.3完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提升教育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

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与全日制学位研究培养并无根本区别,导致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缺乏针对性。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上,重学术能力而轻实践能力,从而导致“体育能力教育”缺失;在课程设置上,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而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从而导致体育课程结构失衡;在教学方法上,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操作,从而导致体育课程的实践性无法彰显;在教学评价上,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从而导致体育教学评价形式化。本研究构建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涵盖了学生的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和情境实践能力四种实践能力,囊括了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和校外培训四个方面,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宏观分析框架,实现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2 “技、实、能、新”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内涵解读

“模块”通常可以被理解为“组合系统的、具有某种确定功能的、典型的通用独立单元。它可以通过标准的界面结构与其他功能的半自律性的通用独立单元,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1]。从模块的定义看,“模块化是一种网状层级结构,包含了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形成了系统庞杂的动作系统,每个领域培养完成所需的教学知识和技能就形成各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模块,这些模块围绕主题共同构成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系统,以专项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构成各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模块和子模块,这些教学模块根据所创设教学主题的需要不断进行分解和组合,从而形成了灵活的教学模块自组织机制,教学主体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环境对灵活学习所需要的教学知识与技能,从而使该培养模式灵活多变且具有适应力强。

“技、实、能、新”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正是立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自身的特点,以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体系以及模块化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入手,涵盖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技、实、能、新”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技”是指体育专项技能和教学技能的培养,涵盖了体育专项技能、体育教学技能、训练指导技能,此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区别于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本质所在;“实”是指实践能力的培养,包含专项实践、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此为由体育学科特点和专业学位培养的特点所决定的;“能”是指基础能力的培养,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深入学习的基础素质;“新”是指创新能力的培养,涵学习创新、科研创新、实践创新,此为高层次人培养的核心素质。本培养模式即围绕“技、实、能、新”四个方面基本素质的培养,通过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和各领域培养大纲;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积极实行导师组制,创新教学方法;打造成体系的校外实践基地,突出实践性培养等多项措施,形成了完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见图1)。体育硕士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和完善的,基于模块化网络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技、实、能、新”四个主题为中心,将教学需要、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与资源动态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在自主优化选择资源的过程中,不断形成体育教学能力,并使这些知识和能力内化到自身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之中。

图1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图

3 “技、实、能、新”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策略

3.1以“技、实、能、新”为中心模块,形成完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块体系

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以“技、实、能、新”四个子模块为基础,根据各专业模块之间的关系和特点,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等各领域教学大纲,在培养模式上采用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结合原则;课程学习采用系统讲授、案例分析、实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安排多种实践教学和专题讲座;在培养过程中实行导师组负责制以及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实行弹性学制,形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色突出的培养体系模块群。科学确立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合理定位,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为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完善课程实施环节,优化课程结构模块

课程体系是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渠道,打造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子模块是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首要问题。在课程设置上,首先应立足于与行业紧密结合,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选修课和教学实践课。增加针对运动员诊断学习方面、团体项目创编方面、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方面、运动技术分析与诊断方面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同时为强化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的课程教学,以便有充足时间用于能力培养;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和学分,调整教学实践课的学分,分为专业实践指导和教学实习两部分。在课程实施方面,每周应专门安排固定时间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形成了较为独立和系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模块体系。

3.3以导师组制为核心,形成师生互动模块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和专业引导,形成师生互动,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以及研究生导师主导作用发挥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子模块的打造方面依据专项要求,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组制为核心。学校应按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项,积极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导师组制,导师组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好每学期的学习计划、接受学生选课咨询、指导学生组合配置合理的课程结构,提供课外的学习资料、读书书目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导师组每次指导情况做记录,提供指导的具体内容,以供检查,特别是对以后的指导工作提供对比、调整和提高的基础材料。[6]结合所学课程及社会调查时间等有关情况,导师组定期与学生见面,与学生座谈,将自己研究领域里的一些热点问题提出来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选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以便学生掌握该领域的研究动向,了解前言信息。集体包括指导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归纳、拟出研究提纲,进行具体研究与实践。导师组对学生的社会调查实践、专业文献综述、专业综合能力测试、毕业实习以及论文的写作、修改和完善等方面负有指导责任。[7]导师组采用研讨互动式,学生交流为主,老师引导为辅。问题导入式、课题教学式,实习考察式等新型教学方式被广泛运用。导师组较之单个导师,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客观和全面,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减少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调动了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增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紧迫感。

3.4以突出实践性为核心,打造教学实践体系模块

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针对体育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性尤为突出的特点,着手打教学实践模块,在实践性培养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其一,积极实行校外校内双导师制,我国目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基本是由各高校教师组成,对于体育理论有深入的研究,但是具有实际工作背景的高层次指导教师不足,不利于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然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遴选也要走出学校,要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聘请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水平的校外人员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外合作导师,是校内外导师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导师力量的良性互动。学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聘请其他高校和机构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正高级教师作为校外兼职导师,积极落实双导师制度,明确校外导师的权责,督促与校内导师共同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确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所承担的科研内容及相关细节,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环节上的指导工作,参与学位论文的指导,并为相关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课程或专题讲座。其二,加强实施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实践基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平台,学校应与其他高校及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体育部门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在实施过程中,双导师制度与实践基地的创建是相辅相成的,既可以通过校外导师提供实践基地,也可以在长期合作的实践基地中吸纳具有专长的高级专业人才作为合作导师。学校应选择与研究领域相关的、有一定层次或规模并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体育部门,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单位,并以学校的名义签署合作协议,约定社会实践单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3.5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机制模块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着力培养和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支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新世纪赋予的重任。在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形成创新机制培养板块:首先是应通过设立“研究生科创基金”调动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资助专业学位研究生发表论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科技竞赛活动,努力搭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教育平台,不断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其次是应通过举办研究生学术科技节,专家教授的系列讲座、“校园学术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学术访谈、学术论坛、学术沙龙、读书报告会等一系列方式活跃研究生的学术氛围。再次是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式方法,采用问题式、讨论式、案例式、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使教学具有创新特征;同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建立了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实践的场所;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或自拟题目进行研究并将之纳入了整个教学体系、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学分,要让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技、实、能、新”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以主题为核心的模块化网络由于其能够有效地对体育教学技能和体育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同时,由于其能够促进学生在培训活动中体育教学能力和体育教学风格的形成,从而有效地弥补了以往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的不足。目前,“技、实、能、新”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完善模块化网络,形成有利于学生体育教学技能的网络结构,如何通过模块化网络来促进学生体育教学素养和教师人格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1]胡晓鹏.模块化整合标准化(产业模块化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9):67-74.

[2]Baldwin,C.Y.and K.B.Clark.Design Rules:The Power of Modularity[M].Cambridge,Mass:MIT Press,2000:43.

[3]曹健.建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6):94-96.

[4]段世杰.在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9):5-7

[5][日]青木昌彦,安藤晴彦.模块时代:产业结构的本质[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94.

[6][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499-516.

[7]谭晨.基于模块化教学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06:112.

[8][9]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组制的工作实践与思考[EB/OL].中华论文网,www.papercn.cn.

[10]李国栋,关于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有关问题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1):104-105.

Training M ode of Skill,Practice,Ability and Novelty for Professional P.E.Master Degree Students

HUO Hong,et al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041)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modularization,modern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psychologicalmodule,the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classroom teaching,evaluation and off-campus training,researches the students'practicemotivation,general practice ability,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and situational practice ability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training mode of skills,practice,ability and novelty for professional P.E.master degree students.

master of sports;professional degree;trainingmode;implementation strategy

G807.4

:A

:1001-9154(2014)05-0081-04

G807.4

:A

:1001-9154(2014)05-0081-04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课题,项目编号:11SA146。四川省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项目。

霍红(1956-),女,教授,四川成都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2014-03-26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硕士导师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V eraW an g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