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取新闻的最佳角度

2014-02-05 03:24常世勇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3期
关键词:衡水日报节水

□常世勇

(衡水日报社,河北 衡水 053000)

选取新闻的最佳角度

□常世勇

(衡水日报社,河北 衡水 053000)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任何事物都是多侧面的,从不同角度去看,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我们从事新闻报道亦是如此:同样的新闻事实,往往因选取的角度不同,有的稿件显得面黄肌瘦、弱不禁风;有的稿件则血肉丰满、活灵活现。因此,一旦发现了可报道的题材,只有选准“最佳”的新闻报道角度,才能把新闻写透写活,使读者喜欢看。那么怎样选取新闻的最佳角度呢?

要打破只从正面看事物的老框框,善于从侧面选择角度去表达事物

看待一个事物,从正面看是一个模样,从侧面看会有多种印象。因此,写“大”新闻,要有“小”角度,也就是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同一主题,如果角度小,便不会显得重复。

2002年初,新世纪第一个关于农村的中央一号文件颁布后,各地宣传一号文件的稿件比比皆是,不外乎开大会传达精神、组织宣讲团下乡、各级党校培训等等。一位基层通讯员避开正面宣传的框框,从群众生产生活中找线索、选角度,写成消息《党话说在咱心里——农民诗人牛满贵用新民歌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主题大、角度新、语言活,在众多稿件里脱颖而出。《衡水日报》刊发此稿后,新华社还发了通稿。

衡水市是农业大市,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稿件不少,尽是修路、改厕、有线电视村村通等内容,写出来总觉得单薄了些。2007年初,我们从冀州市财政局了解到一组数字,该市上年完成财政收入2.3亿元,其中用于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事业的支出达4000多万元,同比增长30%。记者抓住农村公共事业支出大幅跃升这一侧面深入细致采访,写成了《冀州新增财力优先保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需求》,在《衡水日报》刊登后反响强烈。

要摆脱部门具体工作的束缚,善于从群众生产生活角度去表达事物

我们常说,上报信息是给领导看,而报纸上的新闻是给大众看。现在比较普遍的问题是,不少来稿跳不出实际工作部门的圈子,下笔就从领导角度、工作角度写稿件。写来写去,不是几点体会或经验,就是工作是如何部署、成绩是怎样取得,或者办了几件实事,逐个加以罗列,要么成了行业广告,要么成了工作简报。即便写成了稿件,也往往是编辑难编、读者怕看。只有摆脱具体工作束缚,从读者视角去写稿,报道的新人、新事、新经验才能出新意。关键就是要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群众身上,放在生产生活一线。

2007年春天,衡水市水利部门工作简报上出现一条信息,介绍桃城区按照节奖超罚开展农业节水的经验。如果就此改写成一条新闻,充其量也就是个不起眼的工作做法。但记者敏锐地认识到: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改变农民用水观念,让他们自觉节约农业用水,既是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也是涉及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问题。记者跳出部门工作的框框,把这一做法放到社会大背景下考虑,通过深入采访,写成了《桃城区“提补水价”破解农业节水难题》这条消息,详细介绍了他们“市场机制+政府补贴”的节水经验。由于对群众生产生活指导性强,在《衡水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后,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引起强烈反响。

要跳出工作过程的一般套路,多从思想领域里找角度表达事物

有些记者、通讯员写稿只热衷于工作过程,采访时总是询问成绩是怎样取得、会议是怎样召开、领导是怎样说的等等。如果把这些原封不动拿过来写成稿件,势必成了工作总结。《衡水日报》编辑部对记者、通讯员明确要求:要把采访的重点放在群众身上、放在思想领域,努力揭示新闻事件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内涵,多给读者提供一点精神层面的思索和启迪。

有位通讯员提供了一份城建工作简报,介绍市区兴华大街是一条存在15年的“断头路”,而今在城建会战中仅用40天时间被打通的信息。简报更多是从工作角度写拆迁的原则、步骤、方法,而忽视了只有做好拆迁户思想工作才能赢得支持这一事实。我们认为,新闻点恰恰是“以人为本,和谐拆迁”这个大主题,于是要求通讯员从如何做被拆迁户思想工作的角度,深入采访主管领导、拆迁工作人员和群众,写成了消息《15年“断头路”40天成“畅通街”》,刊发后受到衡水市市长的批示肯定。

围绕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我们在宣传时抛开修街铺路、植树绿化等表面现象,从人的思想观念转变入手,写成了《冀州婚嫁新时尚:嫁女先问沼气池,靓女争嫁生态村》、《文明生态村“选美赛”》、《农家婚礼溢诗香》、《不看地位不攀富争嫁十星文明户》等一批稿件,用鲜活的事例、群众化的语言,揭示了文明生态村创建给广大农村群众带来的思想观念上的喜人变化。

要避免对同一报道对象老调重弹,选取与时俱进的亮点做角度报道事物

实际工作中,媒体对同一对象不可避免要反复宣传报道,但切记不要老调重弹、毫无新意。要想写好,就要巧选切入点,从别人没有发现、没有写过的角度,沿着读者关心、关注的视角,与时俱进地发现新亮点。

冀州市北内漳村是《衡水日报》多年来跟踪报道的一个老典型。记者、通讯员在不同的时期先后写出了《从丑小鸭到金凤凰》、《村办企业用上机器人》、《衡水市建成第一个电脑村》、《北内漳84户村民喜迁别墅楼》等稿件,记录了这个全国文明村在不同时期的时代闪光点。安平县南王庄在上个世纪曾被毛主席誉为“五亿农民的方向”,是各级媒体上的“常客”。《衡水日报》在不同时期,结合时代发展特点,选取不同的角度,先后刊发了《南王庄支书访大寨》、《南王庄北内漳对话新农村建设》,以及反映“上校村官”王晓勋率领南王庄干部群众再创辉煌的系列报道。这些老典型并没有因为反复见诸报端失去新闻价值,反而因为选取的角度不同而常写常新。

桃城区“一提一补”农业节水机制,是《衡水日报》近年来持续关注的一个重大典型经验。我们围绕其探索、出现、总结、推广整个过程,有侧重地跟踪最新进展,先后刊了一批稿件:经验尚在探索阶段的《桃城区像分地一样分水到户》;经验初步出现阶段的《桃城区“提水补价”破解农业节水难题》;经验逐渐成型阶段的《桃城区建成2万亩高效农业节水灌溉项目》;经验向全国推广阶段的《桃城区节水机制获全国农业节水科技三等奖》、《国家节水办向全国推广河北桃城区农村节水经验》。《衡水日报》与时俱进地选择报道角度,从而把桃城区用经济杠杆撬动农民切身利益,使其节水观念产生根本性转变,最终实现了由“要我节水”到“我要节水”的嬗变这一过程,全面准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猜你喜欢
衡水日报节水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衡水鸿昊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适宜衡水的梨品种筛选试验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衡水专场(二)
灵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