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怀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经过近20年的积淀和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已占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最新的教育统计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266所,占全国高等院校的60.4%,在校生人数已突破1000万。在党的十八大上,党中央作出进一步部署,“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的提出,表明高职教育在经历了规模效益发展阶段以后,今后将逐步转入到内涵发展阶段。在这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笔者看来,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在深化校企合作上更进一步,实现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和融合。
高职教育的职业共生性和就业导向性特征,决定了其是一种更加贴近市场、与行业企业联系更加紧密的教育类型。在这一需求关系中,企业是高职教育服务的需求主体。而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怎样,人才培养能否符合企业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参与程度,更深层次地取决于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和融合程度。
大众化教育近20年来的发展实践表明,高职院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一般来讲,办学特色是一所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院校的个性特征,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在学校的办学思想理念、人才培养定位、专业结构设置等方面,但最终还是要通过学校文化体现出来。①换句话说,富有持续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学校文化是形成和维系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基础,而这种活力和潜力更多的来自于企业的需求。也就是说,只有做到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才能更好地吸收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而形成既符合企业需求又体现学校特点的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在当前无边界职业发展的大环境下,职业胜任力表现为从事一定的岗位工作需要的各种能力的总和,一般由知识、技能、素养等诸要素构成。这些职业素质仅仅通过在学校阶段的学习是无法完全获得的,岗位实践和企业文化的陶冶则是塑造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补充。当然,由于职业性质和特点的不同,不同的职业会要求具有不同的职业素质,这些不同的素质当然也就需要有不同的文化来陶冶。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能使高职学生了解、习惯和自觉遵守相关职业的职业素质要求,从而使他们在校学习时能提前感受这些职业文化,提早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增强面对不同职业时的职业胜任力。
高职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都要面对一个由“学校人”向“职业人”转变的问题。面对全新的环境,无论是在技能还是心理上都要经历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事实上,很多毕业生在工作初期由于缺失企业文化精神而无法找准自己的位置,因而难以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导致最终被淘汰或被迫跳槽。这也是当前高职毕业生面临的一个就业瓶颈。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学校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零距离培养,更要关注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无缝对接与融合,及早为学生提供更多与社会、企业直接接触的机会,增强他们对职业情境的认知和感悟。
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分属于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特点、内容和形式,但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来看,都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亚文化,两者之间又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从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出发,并参照企业文化建设的做法,高职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应主要涉及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②
物质文化属于浅层次的基础文化建设范畴,学校文化中的教学楼、图书馆、实习实训基地等硬件设施在开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企业文化中的生产车间、研发中心等硬件设施在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和技能再造等方面占有一定优势。因此,综合考量学校和企业双方在物质文化上的各自优势,学校可以通过选派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提高学生知识、技能实际应用和转化的能力。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决定了学校文化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创新求变等职业素养和能力;而企业从本质上有着对高素质人才强烈的内在需求。因此,在学校人才“供应”和企业人才“需求”博弈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彼此适应的默契。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行为文化的一种固化,在校企深度合作的背景下,在各自的制度中分别体现出合作内容上的要求,并作出既定约束和保障,有助于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和融合走向深入。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认为:“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和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对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学校精神是学校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一所学校得以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体现在每位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中。企业精神表达着企业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风气,是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共同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学校和企业虽然在精神文化的内容上有所差异,但其实质上是一致的,都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约束力。也就是说,当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在精神文化层面实现对接和融合后,校企合作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会上升至更高的层次。
当前,高职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定位模糊不清,以至于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混为一谈,未能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从而导致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部分脱节,不利于教育实践氛围的营造。在此,理性地探索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指导思想和实施路径,希望能更好地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为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提供借鉴。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决定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在高职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高职院校的整体教育规划,使企业文化成为高职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真正使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在学校文化中得到内化。当然,辩证唯物主义同时强调,内因的决定作用也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起到推动事物发展的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外在因素,同样要发挥其能动作用。因为企业文化可以为高职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智力支持和制度保障,更加紧密地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连接、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连接、学习与就业的连接,从而不断拓展和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
1.在学校环境方面借鉴企业文化,使学校文化建设具有更好的岗位针对性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感受到最多的就是校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校园环境建设状况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因此,在校园环境建设上,通过导入企业文化元素来促进高职学校文化建设,让高职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氛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近年来,“校中厂”、“仿真车间”、“企业文化长廊”等的频繁建设就很直观地体现了校园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具体到高职院校校园环境建设,学生实践环境可以仿照企业真实的生产情境建设,实训室按照企业的生产车间布置,并按照企业的生产标准张贴生产标语、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③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严格按照企业的生产要求进行,从教学设置、操作规范、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仿真性教学,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企业具体岗位的生产氛围。此外,学校在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方面,还可以在校服、工服、胸卡等这些细小的方面着手,力求体现出职业化的色彩,能够更好地塑造学生的职业性格和品质。
2.在学校教学方面渗透企业文化,使学校文化建设具有更强的职业定向性
高职院校要在文化方面实现“校企合作”,必须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得到切实体现,而这些又往往会体现在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学生的职业行为养成等诸多方面。具体而言,在人才培养上要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和合作,打造适应学校人才培养需要的、连接学校与企业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平台;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广泛听取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意见和建议,由学校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研究和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职业行为养成上,学校可以利用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节点,邀请优秀企业到学校展示、举办校企合作洽谈会、优秀企业员工报告会、学生技能汇报会等多种形式,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文化交流引入企业文化,培养和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此外,学校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吸收企业优秀人员兼职教学或鼓励支持教师定期深入企业一线锻炼,在充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学校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水准。
3.在学校精神方面吸纳企业文化,使学校文化建设具有更深的行业指向性
高职院校相比普通高等院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更为密切,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高职学校精神是企业精神的前奏和铺垫,企业精神是高职学校精神的拓展和延伸。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努力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培育和凝练学校精神的时候,要更加注重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和融合,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合理利用和吸纳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管理理念、企业发展理念等在内的企业的精神文化,并有效融入到学校文化中去,在校风、校训、学风、教风等方面得以体现,可以让学生更加迅速、更加直接、更加自觉的理解和接受这些职业理念,为后期的行业就业增加思想和认识上的储备。当前为大多数优秀企业所信奉的企业文化理念有四个:团队协作精神、以客户为中心、平等对待员工和激励与创新意识。有鉴于此,高职院校也应适当地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体现这些理念,大力倡导团队合作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等办学思想,营造鼓励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创优的良好氛围,为全面培养行业企业生产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坚强的保障。
注释:
①高庆.高职学校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53-556.
②丛峰.高职学校文化对接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2):87-88.
③胡剑虹.高职院校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优化对接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22):88-89.
[1]高庆.高职学校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53-556.
[2]丛峰.高职学校文化对接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2):87-88.
[3]胡剑虹.高职院校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优化对接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2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