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龙 牟宏均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一个面向工业企业的宽口径热门专业,在目前经济转型和产业转移的关键时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区域经济中地位和作用如何定位,如何发挥好高职教育在此时期的作用,本文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探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 它是以数字信息处理为基础,集机械制造、微电子、计算机、现代控制、传感检测、信息处理、网络通信、液压气动、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技术于一体的复合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目前正处于大力发展阶段。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集成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信息等技术的综合性学科。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提出了许多新的和更高的要求。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有:
1.智能化。 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工业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 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趋势主要包括,诊断过程的智能化、人机接口的智能化、自动编程的智能化和加工过程的智能化。
2.高性能化。 高性能化一般包括高速化、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现代数控设备就是以此“四高”为基础,为满足生产急需而诞生的。
3.网络化。 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机械制造自动化过程中大量应用的新兴技术。利用网络技术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柔性制造系统(FMS)等。
4.微型化。 指的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 如片式元器件(SMD)、表面组装技术(SMT)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通孔插装技术(THT)而成为电子组装的重要手段。
5.绿色化。 绿色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过程中,不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损害或少损害, 且资源利用率要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是指在使用时尽量不污染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再利用。
6.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坐标多系列控制功能的NC 系统。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应用RS-232 或RS-485 等常用通信方式外,可实现远程及多系统通信联网需要的局域网络(LAN)的应用,从而实现了网络互联和资源共享。
1.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转移带来新的产业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依存度加大,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国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跨国公司主导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导致世界范围内产业大规模调整和重组,加之国内经济发展的梯次转移,为宝鸡市工业发展与升级提供了良好机遇。
2.国家实施科技自主创新战略的重大机遇。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确定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十六字科技发展方针,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自主创新战略和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为高技术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积极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成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宝鸡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柱,依托自身丰富的科技资源与雄厚的工业基础,将成为国家实现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承载区。
3.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拓展了工业发展空间。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宝鸡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把宝鸡定位为规划区的副中心城市、区域中重要的交通枢纽、 国家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明确宝鸡在区域分工中的定位,加大区域分工与合作, 通过参与关天经济区的产业协作和相互融合,开放式发展、内引外联构筑优势产业集群,优化我市工业结构,提高科技辐射力,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其集聚和辐射作用为我市快速发展及园区的开发建设带来发展机遇。
1.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使宝鸡市工业发展面临国际竞争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和市场准入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加入WTO 后,国内市场日益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跨国公司必将加快进入我国市场的步伐,国内发展高新技术的空间也将受到制约,高新技术发展的成本、质量相对于国际跨国公司将处于劣势,这就进一步加大了产品出口的难度,使对外开放面临较大的挑战。
2.资源和环境因素对工业发展的挑战。 由于国家继续加大对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调控力度,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双重压力日渐突出, 环境容量压力、环境承载能力均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建设用地、能源供应等瓶颈问题依然存在。经济发展的要素成本、环保成本和出口成本快速上升,严重地冲击了传统上以低成本为主要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世界各国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疲软,原有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制约了宝鸡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宝鸡市的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3.现行体制和机制的制约因素对宝鸡市工业发展的挑战。 与东部地区相比,宝鸡市的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实力以及工业企业的竞争力不强外,对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吸引力远不如东部地区,特别是长期存在着投融资、创新激励、市场建设、 政府职能转变等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成为制约宝鸡市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必须突破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4.区域产业竞争加剧与核心竞争力不足对宝鸡市工业发展的挑战。 宝鸡市产业集聚优势不断积累,但面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环渤海等区域产业的竞争加剧,处于资本、资源、人才与技术等竞争的弱势地位,承接高科技项目的能力较弱。 宝鸡市虽形成了一批以自主创新为特征、具有竞争能力和影响力的企业,但核心竞争力不足,核心装备依赖进口,上游的核心技术专利薄弱,缺少市场化国家公共研发平台和高水平的工业化中心。
“十二五”期间,按照“大项目-大企业-产业链-产业群-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建设、 产业集群化发展和园区突进三大战略,继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三高一外”(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加工度、外向型)制造业,构筑宝鸡市产业体系大框架,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实现宝鸡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其具体的发展目标有:
1.总量目标。 按照“十二五”规划,宝鸡市工业要力求在总量规模方面上一个新台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关联和带动作用继续增强。
2.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按照“十二五”规划,在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基础上,初步建立具有国际水平、拥有自主发展能力、具有宝鸡特色的产业群体,使之成为国家装备制造业骨干基地之一、重要的机电产品供应基地之一和关天经济区中强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3.工业布局调整的目标。 按照“十二五”规划,依据宝鸡市“一轴两翼”的产业总体布局,加快建设渭河两岸百公里长廊和南北二山两条产业带,形成产业核心区。
4.自主创新目标。 “十二五”期间,以统筹科技资源,创建创新型试点城市为契机,整合科技资源,构建科技共享服务体系, 全面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5.产业集群目标。 按照“十二五”规划,要重点推动、培育和发展宝鸡市产业集群。
6.资源节约的目标。 按照“十二五”规划,宝鸡市工业要大力发展节水、节能、节材、节地型的现代制造业。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其完备的教学体系、完善实验、实训条件、一流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 是推进宝鸡经济发展转型的有利条件。 为保证能更好地为宝鸡地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助推宝鸡经济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和设置专业。 在宝鸡的“十二五”规划中,宝鸡将成为国家装备制造业骨干基地、重要的机电产品供应基地之一及关天经济区中强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院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考虑了宝鸡地区及周边城市人才的需求实际, 根据学院具体办学条件,通过市场调研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积极探索符合现代人才培养规律、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建设新路子。确定以数控加工技术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技术为中心,对那些市场需求不旺、供过于求的专业技术和课程内容,调减课时;对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技术和课程内容,积极创造条件,增设课程、增加课时,形成课程跟着市场走的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的调整机制。 另外,依据宝鸡经济发展和转型特点,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立足“一专多能”,拓宽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专业适用性,向市场紧缺、需求量大的专业课程和技术倾斜,对传统课程实施改造。 如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高职人才培养可以根据宝鸡大力发展 “三高一外”(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加工度、外向型)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增加如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组态软件、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维修等课程的课时。
2.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及时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应根据宝鸡地区及周边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对课程体系结构进行适时调整。通过企业调研、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 实现“无缝对接”,把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为主要标准, 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整合, 实现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嬗变。实行弹性学制,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动态需求,为宝鸡地区及周边城市加快培养大批紧缺的技能型人才。
3.以教学需求为依托开发实用教材。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具有先进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目前,高等职业学校教材陈旧已是不争的事实。 教材是教学改革的物化成果,同时也是教师成功教学经验的总结。 因此,教材建设必须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即将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根据教改成果的可借鉴性和通用性特点,教材建设应体现规范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学校的教学改革必须也要在教材改革上下功夫,构建适应劳动就业、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需要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发教材,走校企合作之路。结合宝鸡地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开发综合性课程教材和实践性课程教材。
1.把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 依托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整合已有教育教学资源,成立宝鸡职业教育集团,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为宝鸡的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储备人才。 围绕宝鸡地区以促进优势产业发展为目标,以重大建设项目为纽带,建立起紧跟市场、贴近行业、依托企业的全新的职业教育联动机制,按照宝鸡地区重大项目建设要求, 培养大批技能型紧缺人才,确保重大项目建成时,相关技术工人上岗就能无缝对接。 如目前已与投资70 多亿在建的吉利汽车项目实现了对接,签订了用人协议。
2.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助力企业技术培训。 我院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岗位技能需求,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进行技术培训,给他们传授先进的管理知识和岗位技能,提高他们企业管理水平、管理艺术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例如,目前正在进行的红旗民爆限责任公司企业职工的轮岗技术培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校企合作,形成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满足宝鸡地区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等对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检验人才的标准是市场。高职院校肩负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 学院忠实的履行这一职责,服务于宝鸡地区的经济发展,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即是我们的又一举措。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业优势互补,针对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需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进行联合教学和培训,在职业院校和用人企业之间工学交替,签订用人订单,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企业就业的合作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拓宽办学思路,按需开办专业,让教学主动为经济服务、为企业服务。诚邀相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举办研讨会,分析产业动向和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按需调整和新设专业。
此外,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多层次办学,探索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携手育人的新路子。坚持学校与企业一家亲的理念,定期研究和解决办学中的问题。 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应邀请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加, 共同审议课程教学大纲和专业教学计划,研究教学的组织实施方案。
学院应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也可以从企业聘请一些有理论造诣、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直接参与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 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专业实习培训中心,在定点企业设立校外实习培训基地,为学生上岗创造条件。 校企共同安排学生的生产实习,使学生“零距离”接触生产一线的先进技术,直接参与企业生产。 根据企业人才实际需求,将订单式培养模式做强、做大。
[1]张龙.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35).
[2]赵晓莉.浅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1(29).
[3]张贵知,刘晓乾.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6).
[4]李业明,李桂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