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
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山东 菏泽 274000
菏泽市牡丹区34 745名高中毕业生耳前瘘管发病概况
李雷
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山东 菏泽 274000
目的调查本区高中毕业生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发病概况。方法对菏泽市牡丹区2008~2010年34 745名高中毕业生进行查体,发现疑似先天性耳前瘘管者根据耳鼻咽喉诊断学标准和分类调查方法进行诊断,明确诊断后进行详细询问调查。结果总发病率为2.133%,男女发病率分别是1.911%、2.426%,女生明显多于男生。结论发病率超过以往国内抽样调查患病率,应为地域或环境差别所致。
先天性耳前瘘管;发病率;影响因素
菏泽市牡丹区先天性耳前瘘管发生率尚无文献记载,了解其发生率最好的方法是出生时筛查,但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实现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借参加高中毕业生高考前查体时进行高中毕业生断面调查,从侧面反映本地区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发病概况,发现先天性耳前瘘管区域性的发生率似乎与教科书上有一定的差异。笔者将我们对牡丹区34 745名高中毕业生查体时的发现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对牡丹区2008~2010年34 745名高中毕业生进行高考前健康查体,其中男生19 780人,女生14 965人,多为1989~1991年出生,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及左、右或双侧耳前漏、有无感染、手术史等,安排耳科专职医生专项检查[1]。
1.2 方法
受检同学在五官科诊室检查室接受检查,学生坐于耳鼻喉专用检查椅上,女生自动暴露外耳。在额镜光照下,观察耳廓的外形、大小、位置、两侧是否对称、有无瘢痕、畸形及付耳、有无先天性耳前瘘管或鳃裂瘘管。主要注意观察耳轮前方及耳轮脚、耳轮降部、耳轮与耳垂交界处、耳垂部、耳甲腔、三角窝或对耳轮等部位。并观察在漏管开口附近是否有小的色素痣,如有则询问感染史及手术史。
发病情况:受检学生34 745名,发病741名,总发病率为2.133%。男发病率为1.911%,女发病率为2.426%。左侧为0.976%,右侧为0.719% ,双侧为0.466%。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发病率有地区和人种的差异,高低不等,欧洲和美国为0.1%~0.9%,非洲一些地区为5%~10%。我国的发病率为1.2%[2]。先天性耳前瘘管男女均可发病,发病率基本相等。我们调查的结果为2.13%,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与国内抽查的结果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无症状,多数是在体检中发现。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病史,检查时可见耳轮脚前有瘘口,其周围皮肤可有红肿、隆起、压痛,触之有波动感等,反复发作者局部有瘢痕形成。临床上要注意先天性耳前瘘管与第一鳃沟瘘管的鉴别诊断,后者常累及外耳道、鼓膜和下颌角,但先天性耳前瘘管并不累及上述组织。虽然先天性耳前瘘管手术治疗时可能会伤及面神经,但疾病本身并不累及面神经及其分支。先天性耳前瘘管的病理表现主要为瘘管管壁被覆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的复层鳞状上皮,可具有皮脂腺、汗腺及毛囊等组织,周围组织可含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管腔内常有脱落上皮、细菌等混合而成的鳞屑或豆腐渣样物,管腔可膨大成囊状。一旦发生严重感染,上皮层即被肉芽组织取代,感染后引起局部及其周围组织的红肿、疼痛,管腔内可形成局部脓肿,以葡萄球菌感染最为常见。多数学者认为先天性耳前瘘管具有遗传倾向,并具有以下遗传特征:(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子代耳前瘘管患病侧与父或母一致;(3)不规则显性遗传或外显不全,即存在隔代遗传。对于遗传的不规则显性,以及临床上许多散发病例,目前未有合理解释[3]。我们认为,这可能与工业产品、芳香烃、尾气、农药、化肥、食品添加剂、抗生药物滥用等大小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本次研究调查了菏泽市牡丹区2008~2010年的高三毕业高考生(不包括外地就学考生),共查出741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总患病率为2.133%,低于王岳霞等报道的山西汾阳的3.3%[4-5];也低于上海的3.06%[6]。2008年的发病率较其他两年稍高,但未发现明显原因。
[1]郑中立. 耳鼻咽喉诊断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67, 376.
[2]孔维佳.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435.
[3]彭玉成, 邹方庚, 孙爱华, 等. 先天性耳前瘘管遗传特征的调查研究[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2, 10(2):94-97.
[4]王岳霞, 张丹梅, 王斌全. 2 796名高中生耳鼻咽喉流行病学与生活质量调查[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0(6): 755-756.
[5]高凯, 贺广湘, 邓昊. 先天性耳前瘘管研究进展[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 48(6):521-523.
[6]梅红林, 徐林根. 上海市金山区中小学在校生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发病率[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0, 10(6): 392.
R76
B
1674-9308(2014)03-0008-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