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吴利琴
英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其中英语写作最能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以往教师更多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章组织结构及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想象创造力、逻辑思维的训练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因此无法激起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写作水平便得不到有效提高,更不用提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了。如果教学中应用多模态辅助教学,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其思想更加集中,知识储备逐渐增加,多元读写能力也得到培养。本文拟首先介绍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内容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接着描述其在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改善英语写作课堂效果,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20世纪末,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国外兴起。目前,该新型话语分析理论已被广泛应用在各类语篇分析中。多模态话语指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2009)。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首先由Kress G和van Leeuwen T提出。他们研究了多模态的表意现象,揭示了模态与媒体的关系;O’Halloran K L探讨了多模态的理论建构;Royce T.则研究了多模态话语中各种符号的互补性和二语课堂中多模态的协同性;等等。
国内多模态话语的研究还处在起始阶段,内容主要涉及其理论的引进与介绍、多模态话语视觉应用领域的研究、多模态话语口语语料库问题的研究、多模态在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等。胡壮麟教授(2007)首先将多模态符号学的概念引进国内,并深入研究了多媒体教学、PPT演示等,指出了在社会符号学的多模态化的时代,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应得到重视。朱永生在其《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一文中首先指出话语分析存在的局限性,接着探讨了多模态话语的产生、定义、性质和理论基础以及其内容、方法和意义,最后指出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不足与今后走向,为我国话语分析的开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李战子、陆丹云在其《多模态符号学:理论基础,研究途径与发展前景》一文中梳理了近20年来国内对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接着探讨了多模态符号学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主要的研究路径并提出多模态发展所需关注的问题。张德禄在多模态话语分析方面的研究颇丰,发表了多篇相关文章,探索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理论框架、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等,关注了在多模态的语境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并提出多元读写能力的教学培养框架。顾曰国(2007)探讨了多模态与教育技术的关系。王惠萍(2010)探讨了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多模态识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培养书面语篇中的多模态资源与多模态识读能力。相关研究不一一列举。
目前,多模态话语分析在教学应用方面还显落后,写作教学上的应用更是缺乏,然而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得其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有了极大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它不但信息量大,而且能够直观、快捷地反馈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模态的方式进行写作教学,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下面介绍具体方法。
课件制作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课堂教学的成效通常是由教师、学生和多媒体之间的互动决定的,其中课件的设计至关重要。制作课件时,教师应先了解教学内容、目标,从而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整体设计出教学策略;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入手,搜索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尽可能采用富有趣味性和幽默感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进行多元语言解读,解析多模态话语中所含有的意义和传达的信息,进而鼓励学生利用多模态自主构建意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跃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写作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只是被动接受。制作课件时,可以给讲授的写作内容加点儿“包袱”,具体可以利用如图片、音像、语言、游戏、作品赏析、表演、景物等来创设情境。如可以网上下载,或者亲自拍摄图片,然后设计制作成图像背景,将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中形、色、声并茂的特殊功能,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交替使用,注意力集中,从而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组讨论 写作前,教师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将写作任务分配给学生,如先播放相关的一组图片、一段视频或录音报道等。由于动态图片、声像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较为深刻,也较为直观,因而各个言之有序。全班分组,人人参与讨论文章的构思和写作方法,优者可以推荐上讲台做总结性陈述,介绍本组的讨论结果与观点。因此,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从而提高了写作能力。
写作结构的教学 为了让学生了解时间、空间、定义、因果、分类等文章的组织方式,讲解时可利用各种关系图示以及学生所熟知的当前时事或事物的语音和图片材料作为辅助信息,这样会更加直观,他们的写作内容也具有更大实际价值。通过直观的图片、声像资料启发学生仔细观察,从而感知并认知事物,将众多的表象按照特定的要求通过大脑的思维加工成所需的全新的表象并将其有效地表达出来。
作品展示、互评与修改 写作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作品展示,通常学生作文写完对教师的评语并未认真思考。但若将其文章在课件上展示出来,情况将会大大改观。学生一方面尽全力润色作文,希望能有更多赞扬;另一方面为显示自己的水平,又对他人的作品忠言直谏。在互评前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明确批阅要求,如:文章组织结构是否合理;风格是否恰当;语言是否规范准确;等等。让学生以批判的眼光评阅作文,让其谈谈对他人文章的整体印象,尤其注重让学生谈自己的构思过程和创作体会。接着进行小组合作修改,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修改当中,课堂上即写即改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作文训练和评改中受到启迪,锻炼其思维,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教师评析 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展开集中辅导,总结学生写作中的优势与不足,然后精心设计,制成课件,以直观、明了的方式展示出来,活泼灵动地指出写作中的问题。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优美文章1~2篇,让学生评析其优点;将一些具有共同性的写作不足如结构不合理、典型病句、不恰当的语言等汇集在一起,通过点拨后,启发学生修改、归纳和总结;课后教师可将课堂的讨论内容通过电邮、QQ和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与学生共享,学生也可随时随地与教师进行交流。
在写作课堂中,教师通过多种模态的转换利用,充分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堂上学生注意力更集中了,思维便更具独创性。这种多模态互动的写作教学模式必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此过度依赖多模态教学模式而干扰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整体性。
[1]Kress G, van Leeuwen 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 Routledge,1996.
[2]Kress G, van Leeuwen T.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C].London: Arnold,2001.
[3]Martin J R. English Text: System and Structure[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1992.
[4]Kress G. Literacy in the New Media Age[M].London:Routledge,2003.
[5]Laufer B. What percentage of lexis is essential for comprehension[M]//Lauren C, Nordman M. From Humans Thinking to Thinking Machines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1989.
[6]O’Halloran K L.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Systemic-Functional Perspectives[M].London: Continuum,2004.
[7]Royce T. Multimodality in the TESOL Classroom: Exploring Visual-verbal Synergy[J].TESOL QUARTERLY,2002,36(2):191-205.
[8]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
[9]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教学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
[10]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11]王惠萍.英语阅读教学中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10(5).
[12]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
[13]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