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艳瀛
(吉林市丰满区教师进修学校,吉林省吉林市 132000)
《春风带我去散步》教学设计
☆ 张艳瀛
(吉林市丰满区教师进修学校,吉林省吉林市 132000)
《春风带我去散步》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板块“春天来了”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做到以阅读为主线,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要求的诵读,使学生有所体会、感悟,获得情感熏陶,引发思考,习得方法,丰富生活经验。
创设情境;阅读感知
《春风带我去散步》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板块《春天来了》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一板块以春天为题编排了4篇课文,1个综合学习活动。4篇课文通过不同的体裁和作者不同的视觉感受,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不同特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认识春天。篇篇融情于文,把春天的美好贯穿全文,全文无处不洋溢着春的美妙,对春的赞美。
本文是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创作的,他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了春天来临之际,“我”跑出室外,走进春天里,见到了春风中美丽的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本课条理清晰,段落简洁明练,读起来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此外,教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给我们,除了课文,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图画,展现了课文所描述的美丽景色,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图画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资料,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枯燥、单调的读文变得丰满、鲜活。
《语文课程标准》(2013版)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做到以阅读为主线,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要求的诵读,使学生有所体会、感悟、获得情感熏陶,引发思考,习得方法,丰富生活经验。
(1)巩固本课生字、新词,会写“丛、梢”两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了解“格外、一丛丛、高大笔直、树梢”等词语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使学生产生喜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在写话训练中,学习运用四素句,表达真情实感。
重点:体会生字、新词的意思,能正确、规范书写“丛、梢”。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文中写得优美的句子,感受春天的美好。
本课的教学活动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1..揭示课题
孩子们,又见面了。还记得我吗?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描写春天的小散文,题目《春风带我去散步》。
2.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多少个生字,会写了几个字?来!先复习上节课的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反复出示生字、新词,在认读的过程中,既能巩固复习又能调整学习状态,从而快速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指导朗读,感受春天
11..自由读文,梳理内容
检查一下,看同学们读得怎么样,谁来读?
课文读得不错,看,你会填吗?(课件出示:_____带我去散步,我看见了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在自由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以填空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内容,简化难度,规范语言。)
2.走进春天,读中感悟
(1)春天来了,处处都热闹起来,听!这春天的声音!(播放音频)你们听到了什么?跟着金波爷爷的笔,和春风一起散步,你们又能听到什么呢?请大家一起读文章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理解“格外”一词并朗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播放音频(候鸟回归的叫声、冰雪消融的水声、淅淅沥沥的雨声,等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春天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走进文本做好铺垫。)
(2)听了春风的邀请,我脱掉了棉衣、棉帽,连手套都脱掉了,拉着春风温暖的手,去散步了。那么,作者在散步时都去了哪里?看到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六、七、八、九自然段,先大声读一读,再小声带着问题读一读(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3)春风带我去哪里散步了?作者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 。
(学生汇报时,教师板画草地、二月兰、白桦树、鸟巢,并帮助学生理解“一丛丛、高大笔直、树梢”等重点词语,进行词语训练,指导“丛、梢”的写法。)
(4)(课件出示配乐的春景图)孩子们,嫩绿的小草、淡紫色的二月兰、高大笔直的白桦树和打算做妈妈的喜鹊,让我们的心情变得那么愉快,这都是因为春天来了,到处都有勃勃的生机和希望,这是因为春天来了!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欣赏着迷人的景色,再读六、七、八、九自然段。
(5)就这样春风带着我,这里走走,那里看看,我们又来到了哪里?仔细看看,谁来说?我们可以把看到的、想说的都写在学习卡上。三幅图中选择喜欢的一幅来写一写。(课件出示图片和填空:我们来到________,我看见了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得心应手地运用。利用课件出示图片,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习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6)孩子们,和春风一起散步,我们陶醉在美丽的大自然里,可春风等不及了,忽然……(学生齐读)孩子们,春风就这样飞向晴朗的蓝天,飞去更多的地方。
(三)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1)美丽的春天无处不在,金波老爷爷的另一首诗这样写(出示春的消息)。
(2)孩子们,走在春天里,欣赏着春天的美景,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的时间,这首小诗就作为大家的朗读作业,下课。
(设计意图:一篇课文的学习,不应是阅读的结束,而应是学习的开始。因此,利用课件图文并茂地呈现本文作者的另一首诗,再次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享受阅读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2013版)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然而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巧妙运用“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等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图片、音频有效地整合,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与文本对话。在“读”中让学生亲历感知、感悟和体验,在“读”中再次识记生字、理解词语意思、积累语言文字,在“读”中培养语感,进行口语交际(我来到了……我看到了……),在“读”中认识春天,感受着春天的美丽。
[编辑:郑方林]
G434
A
1671-7503(2014)05-00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