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东蕾,何 华
(中国药科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9)
现今在高等院校,监定抄袭行为,惩治抄袭者,弘扬学术规范已经逐渐形成风尚。学术规范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中。学术失范不仅涉及学术道德问题,也涉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1]。近年来,研究生的抄袭行为造成的侵犯著作权犯罪已经屡见不鲜[2]。对于这种行为除了以一定的规则约束以外,各种各样的反剽窃系统已经推出。国内的清华同方,万方,维普和武汉大学都相继推出了基于一定的中文全文数据库的海量数据基础上的学术论文不端检测系统。国外比较著名的是英国的“论文参考文献引用和防抄袭”系统。导师只须把学生上交的电子版论文用上述各软件扫描一下,凡是抄袭他人或与他人论文雷同、相似,其剽窃部分或相似部分的内容,当即就会显现。英国有学校规定,扫描结果的相似度,如果超过20%,轻则传唤问话,然后修改或重写,重则处分甚至开除学籍。情节特别严重的,还可能被起诉[3]。
本文的目的是从研究生的视野中调研其对抄袭的认知程度。
将问卷上传至问道网(http://www.askform.cn/Default.aspx)上,调研的时间为2011-12-11至2012-8-3,共有171份反馈问卷,1名博士研究生,其他均为硕士研究生,55(32.16%)名男性,116(67.84%)名女性,170名为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1名为淮海工学院的研究生。171名研究生中,94名来自于药学院,36名来自于中药学院,37名来自于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19名来自于国际医药商学院,5名来自于理学院。
通过文献调研[4-5],设计了38个项目的题库,经过小规模试验分析,最终确定调研问卷由30个项目组成。其中25题为客观选项。15题为积极语句,10题为消极语句,客观数据由3级量纲组成:1——yes,2——no,3——其他。以此计算问卷的Cronbach alpha和Kappa值。1题为主观回答。Cronbach alpha=0.705,表明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Kappa=0.87,表明该问卷的外部一致性较强。因此该问卷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全部问卷回应者都同意要在论著中注明参考文献(M=1,SD=0)绝大多数回应者对抄袭都有认知(M=1.2,SD=0.52)要杜绝抄袭(M=1.01,SD=0.11),尤其是在高校(M=1.02,SD=0.17),但是具体的实践中,回应者对于清华同方的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认知程度较低(M=1.83,1.86和1.91,SD=0.39,0.36,和0.36),最低的是对于国外的Tunitin(M=2,SD=0.36)。同时,回应者对于如何在科学发表中如何得到图像,声频和视频的特许的认知程度较低(M=1.86,SD=0.36)。
大多数回应者都不赞同导师对抄袭的容忍(M=2,SD=0.32),对抄袭的侥幸心理(M=1.91和1.74,SD=0.36和0.47)。另一方面,大多数回应者不知道如何表述对他人成果的引用(M=1.38,SD=0.54),赞同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应该免费向社会公开(M=1.32,SD=0.67)。同时大多数回应者也承认在写作中会从互联网上拷贝一些句段(M=1.26,SD=0.5)。
1.院系之间的差异。以SPSS对各院系的问卷结果进行方差分析(Un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得到F=1.077,P=0.371>0.05,因此,各院系的调研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2.性别的差异。以SPSS对问卷结果进行性别的方差分析(ANOVA)得到F=0.091,P=0.765>0.05,因此,性别的调研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69(约40%)份问卷回答了这一问题,11(约6%)份问卷认为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是一个很好的防止剽窃抄袭的工具。31(约18%)份问卷认为对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不了解或者没接触过。18(约11%)份问卷认为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应当进一步改进和普及推广,包括统计,数据容量等。5(约3%)份问卷认为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应当向社会提供免费服务。3(约2%)份问卷认为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的应用只是一种手段,关键还是应该提高全学术界乃至全社会公民对学术规范的认知。1份问卷明确提出希望在学校能有关于这方面的课程培训。
本研究用问卷调研的方法,探讨了高校研究生对抄袭及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的认知程度,从而提出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具体措施。
从问卷回应中可以看出,研究生对于各种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认知的排序较后,尤其是对于CNKI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开发的AMLC系统所包含的三个子系统: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等的认知程度较浅。从主观回答的问题看起来,只有约40%的回应者对此问题感兴趣,回应者中,对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不了解的居多(31份)。因此,在研究生的教育中必须加强对于各种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认知教育,具体的可以在研究生信息检索类课程中加入这方面的内容。
目前,所有的国内外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都有着使用权限的限制,这就使得学术界推广此类系统出现了一些困难,国内有的系统在创建伊始使用了试用的方法向社会推广。在调研中,对“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应该免费向社会公开从此得出一些启示,国内的各种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能否在其功能有选择的基础上向社会免费开放,就像CNKI题录数据库向社会免费开放一样。这样有利于学术规范的教育和系统的推广。
国外的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如turninit,已经有了中文的网站。在上述的调研中,无论是主观问答还是客观选项都表明研究生对这一系统知之甚少,跟不要说接触使用了,而先进的制度要求有些专业的研究生必须有SCI论文方可拿到学位,这就产生了一种防止抄袭的困难。因此各学术机构,尤其是高等学府必须引进国外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的使用权限,以保证我国的学术规范步法与国际快速接轨。具体的应该投资于高校的学报编辑部,引进turninit。
现今国内的导师手中没有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的权限,有的学校只是在研究生答辩前去校方的某一部门,如研究生院(部)等,将论文草稿进入系统官方扫描,相似性超过一定的百分比的再行修改。有的学校干脆让学生自己去付费检测,一次不行再来一次。这种状况对于研究生的学术规范意识的长期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应该提倡研究生导师能够有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的权限,对于学生的创作进行即刻的监控。当然如果让每一位研究生导师都有权限也是不实际的,应当考虑一定范围内的导师的权限,如人文社会科学类的,或者博导类的。
调研结果表明:研究生们在引用他人的成果时觉得很难用正确的语言表述,不知道如何在科学论文发表中如何得到图像,声频和视频的特许。因此必须专门给研究生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或者讲座,将引用的类型及应用和特许的获取贯穿于始终。
[1]张希华,明 凤.研究生教育中的学术规范与知识产权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21):167-170.
[2]马亮亮.研究生知识产权类犯罪之原因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0(14):78.
[3]Beasley,J.D.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plagiarism prevention and detection: research process automation,a new approach for prevention[J].Plagiarism:Prevention,Practice and Policies 2004 Conference,2004,1-11.
[4]Esra Eret,Tuba Gokmenoglu.Plagiarism in higher education:A case study with prospective academicians[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2:3303-3307.
[5]Stapleton,P.Gaug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plagiarism software:An empirical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graduate writers[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12,11(2):12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