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化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的研究

2014-02-05 15:20:29童九翠齐梦霁姚应水李朝品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皖南医学院医学教育

黄 鹤,陈 斌,童九翠,徐 艳,齐梦霁,王 丽,姚应水,李朝品

(1.皖南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2.皖南医学院临床学院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安徽 马鞍山 243021)

临床实践教学是在实践中将知识形成能力和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今后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奠定基础。充分利用直观、具体、整合的特点形成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临床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临床实践教学存在临床技能课程体系、基本规范和考核标准欠缺;医学培养脱离临床实践;临床思维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欠缺。皖南医学院临床教学管理部门临床教学部通过反思教学模式,积极引导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六个临床实践能力多元化培养和评价平台建设,构建起具有皖南医学院特色的完整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发挥临床实践教学正能量,培养能真正治病救人的卓越医师,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成效。

一、构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多元化培养和改革体系

1.临床医学相关专业技能培训教材系统的平台建设。组织临床医学专家编写《皖南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教程》,参照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的技能教程体制,自行设计总目录,力求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将临床技能基本项目分成4个大部分,21个章节,14个具体实验部分,本教程分发到皖南医学院9所临床学院、34所实习教学医院师生手中,指导相关层次各级医师和医学生临床教学技能操作教学和培训工作,再结合临床教学使用情况,进行广泛的调查分析,去杂存精,先后进行了四次改版,并且制作操作规范教学配套视频。

2.临床教学实验课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平台建设。课堂理论教学的知识载体是教材、讲义,是前人归纳、总结出来的规律性和理论性的知识结晶;临床实验课教学的知识载体是一个个鲜活的病例,它反映普遍规律的特殊的真实案例。皖南医学院临床教学部高度重视实验课的教学,并结合医学教育形势,大刀阔斧地对实验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以往的集中见习分解为公共课、专业科深入拓展(病例教学及讨论)及临床见习三大部分。除改革教学模式外,临床教学部还在管理模式上进行了新的探索,采取“课前动员、课中监督、课后反馈”的形式,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

3.临床学院教师和实习生临床技能培训和认证平台建设。组织临床专家赴临床学院进行教学评估和交流,提高其临床教学和技能带教水平。组织医学院直属附院内、外、妇、儿、医技科室临床教学专家和心理学教授对临床学院进行临床教学指导和培训交流。为提高临床带教水平,规范临床医师技能操作流程,帮助临床学院开展临床技能培训师资认证工作,师资认证工作分批、分阶段进行,临床、医技科室的带教干事和教学骨干作为临床技能培训师资认证对象,参加培训合格后,将给予师资资格认证,参与今后的临床技能带教。为了传播先进理念,加强与临床学院交流学习,为临床学院进行临床医学与循证医学教育培训工作。

二、构建医学生临床实践多元化评价和考核体系

1.涵盖多个学院和专业进行皖南医学院毕业生技能考试系统平台建设。皖南医学院临床教学部自2009年连续五届在每年4月份组织临床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生临床技能考试,遵循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和国家执业医师考核标准,实行多站式考核方式,每年在原有的考试程序和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注重对实践操作技能、医学人文精神、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全面考量,考核总体采取“三站式”循环考试。做到考前积极准备,完善考试流程和合理时间配置,对自主研发的试题软件进行升级和维护,在考官培训会上对考试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读,改革和安排毕业生返校后讲座的内容和形式。考中合理安排体现在完成考试总体要求任务下,最后采用标准化病人(SP)进行客观结构化技能考试相关课题研究。因为在考核中的作用将SP病人引入考核,不但减少了评估者的数量,同时也增强了评价的客观性[1]。考后跟踪评价,设计的毕业技能考试改革问卷调查考生,举行考官考后座谈会,统计学处理考生成绩,对整个考试进行系统评价。展示了皖南医学院临床技能教学和培训成果,使具有皖南医学院特色的临床医学相关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和考核体系逐步形成和日臻成熟。

2.涵盖多个临床和教学医院参加皖南医学院临床技能竞赛系统平台建设。皖南医学院临床教学部在每年11月份组织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临床技能竞赛,参赛选手来自各临床学院和教学医院代表队。研究实践中首先规范技能标准,编写比赛培训教程。经过大赛比赛结果的统计分析,显示参赛队对于比赛试题的得分符合正态分布,试题的稳定性良好,难易程度适中,加入和筛选标准化试题库。出题前签订保密协议,兼顾内、外、妇、儿、护操作项目。并编写备选试题,评分细则每题达到50个以上细化评分点。赛前做好市场调查,设计和购置操作模型。竞赛前购置多家厂家模型,要求做好产品跟踪服务,赛前和比赛时工程师参与调试和安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甚至与厂家联系,为项目设计比赛模型和训练模型。赛后模型安排在诊断学实验室,平时进行小组开放式教学观摩和培训使用。经过大赛流程的实践,充分证明初赛多站式加决赛赛道式的赛制合理可行,运行效果良好,得到了裁判员和参赛选手的肯定。站点裁判、赛道裁判、教辅人员安排合理,要求命题者和方案设计人也参与赛道裁判,亲身了解方案运行情况。方案设计者参与赛事环节,熟悉细节过程。赛后收集相关信息,做好统计处理。每位选手的成绩整理,对选拔优秀选手有参考价值;每个临床学院的项目成绩整理,对提高临床学院带教水平具有指导意义。成功选拔出皖南医学院代表队选手参赛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总决赛。今后比赛将在临床教学部指导下由各临床学院具体承办。

3.涵盖多个临床和教学医院参与全国大学生技能竞赛培训系统平台建设。在提高医学教学水平的改革与探索中,临床技能竞赛成为提升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赛促学作为一种新的医学技能培训模式已初见成效[2]。皖南医学院从2011起报名参加临床技能竞赛,三年过程摸索形成了具有皖南医学院特色培训和参赛模式。遴选参赛选手,在直属附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进行培训。组成临床技能培训专家组,围绕教育部指定的参赛项目,讨论培训方案,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和课程,编写教学大纲;专家组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将培训中有争议的问题,在会上共同讨论,不留任何问题死角。整个培训过程历时八个月,分四个阶段进行:理论知识授课—模型模拟培训—临床床边培训—综合技能场景式培训,一周安排二次考核,全程摄像,作为回顾性教学的影像资料,同时引进第三方临床老师参与考核评价,考教分离,确保培训效果。

我国的医学教育模式长期受“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的影响,未摆脱“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的训练”的观念。医学生对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应是熟练掌握且能灵活应用到临床实践的有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而非只记忆而无法应用的机械式学习(Rote Learning)[3]。皖南医学院临床实践教学管理部门临床教学部在构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多元化培养评价体系的研究中采取“重点突出,丰富完善,全面推进”的方法构建起具有皖南医学院特色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但还需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不断的探索与丰富完善。

[1]赵 峻,陈 未,叶 葳,等.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医学教育过程中的标准化与质量控制[J].协和医学杂志,2012,3(3):361-363.

[2]尹 俊,陈晓勤,许杰州,等.以赛促学提高临床基本技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7):72-73.

[3]Jane Howland,David Jonassen, Rose Marra.Meaningful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4th Edition)[M].Allyn& Bacon Publisher,2011.293.

猜你喜欢
皖南医学院医学教育
行走皖南
新乡医学院
《皖南的秋天》《余晖》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皖南印象》
连云港文学(2020年6期)2020-03-17 01:40:06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7:40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