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怀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永康321300)
●临床教学
输液室临床护理带教体会
李华怀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永康321300)
目的:对输液室临床护理带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体会。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2年7月在本院输液室实习的55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对照组,抽取2013年8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输液室实习的59名护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护生进行分组带教,实习结束后对两组护生分别进行出科考核和卷调查。结果:观察组实习生在笔试考核、技术操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实习生平均考核总分(88.31±2.98)显著优于对照组(76.41±2.4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观察组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总体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输液室实施分组带教模式可有效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及护生综合素质。
护理带教;分组带教;输液室
在临床带教的过程中[1],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同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护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其语言表达、沟通的能力等均为临床护理教学的重点。输液室实习是锻炼护生无菌操作和基本护理的重要环节[2],传统临床带教方法在出科考试时,输液室实习护生的理论及技术操作效果不佳,因而探索新的带教模式对提高输液室实习护生的实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本院输液室实习的165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对输液室临床护理带教进行分析研究,现总结如下,仅供业内参考。
(一)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2年7月在本院输液室实习的55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对照组,抽取2013年8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输液室实习的59名护生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大专生23名,中专生32名,对照组大专生20名,中专生39名,两组护生在学历、学习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课时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1.对照组。对护生采用传统带教模式,由指定带教老师一对一负责全程带教,首先向护生讲解输液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护理常规,并示范专科护理操作,护生跟随带教老师学习,参与临床实践。
2.观察组。结合教学目标制订带教计划,按输液室功能区进行带教,明确输液室每个功能区的实习目标,将输液室分为接诊区、配药区、观察输液区。在接诊区,带教老师知道护生掌握输液大厅的工作流程、查对输液注射单以及与患者家属沟通的技巧。在配药区,带教内容以查对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药物配伍禁忌等为重点。在输液观察区,以带教内容以无菌穿刺技术、输液患者的观察要点以及健康宣教等为重点。采取一对一的跟班形式,由固定的带教老师带教每名护生,对各功能区的教学重点进行强调、重复说教,每月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安排1次讲课,在每项带教操作中抽取1名操作优秀的学生做示范,由他同学观看,将护生分组,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发言,指出不足之处,带教老师最后做点评,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印象。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意见,以便及时发现其学习中的想法和困难,整改带教措施,完善带教工作。
(三)评价方法。
在实习结束的前一天,对护生进行出科考核,本组研究中的问卷由本次带教组长参考相关资料命题,包括出科理论、技术操作等内容。
以无记名方式对观察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此问卷由本院专家参考相关资料制定,包括护生对该教学法的满意度、适应程度、对此教法可提高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是否认同等4项内容,共114名护生参与了此项调查,问卷回收率100%。
(四)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一)两组实习生出科考核成绩情况。
观察组实习生在笔试考核、技术操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实习生平均考核总分(88.31±2.98)显著优于对照组(76.41 ±2.4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二)两组护生对带教方法的评价。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98.2%的护生对分组带教法满意,认同此教学法,认为此教法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可促进培养护患沟通能力,98.2%的护生对本次实习效果较为满意;对照组护生对传统带教法满意度为77.9%,有66.1%的护生认为该带教方式可提高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和护患沟通能力,79.8%的护生对其实习完成情况满意,两组整体情况相比,观察组护生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在传统带教模式中,带教老师仅凭经验带教学生,因而学生积极性不高,分组带教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3-5],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临床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其有效弥补了继续教育和终生教育在专科护理技能方面的欠缺。另一方面,围绕学生制定带教目标有利于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以便及时整改带教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输液室理论及操作技能的掌握效果。除此之外,很多护生年龄小,自主学习能力差,因此带教老师应多方面揣测其心理,耐心教导,督促其学习。在输液室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也应根据实际,将传统带教与分组带教紧密结合,使二者优势互补,以进一步提高带教质量,为护生日后走上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1]于颖哲.输液室临床护理带教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9(32):67-68.
[2]孔香兰,田艳平,葛 艳.小组带教法在门急诊输液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11(11):2896-2897.
[3]秀 玲,史卫星,姚 伟.影响儿科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全科护理,2009,7(7):1851-1852.
[4]杨 敏.浅谈门诊输液室实习护生的带教体会[J].当代医学,2012,7(149):118.
[5]李剑平,杨惠玉,包章丽.输液室的护理带教[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694-695.
G424.29
A
1002-1701(2014)06-0086-02
2014-02
李华怀,女,本科,主管护师。
10.3969/j.issn.1002-1701.2014.06.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