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方式改进研究

2014-02-05 15:05:08段耀奎曹文华李金国李传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导师办学

段耀奎,曹文华,李金国,周 欣,李传伟

(1.泰山医学院;2.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我国目前有高校共计2198所(截至2013年6月,全国普通高校,不含独立学院),中央部属仅111所。中央部属院校、尤其是设置研究生院的高校享受国家政策和财政的直接支持,在研究生培养中拥有充足的资源,具有优先的权限,有较多自主权,在研究生招生培养中具备先天的优势。地方院校、尤其是地方医学院校不具备上述条件[1-2]。以本科生教育为主的地方医学院校,虽然研究生教育有了若干年的飞快发展,由于办学历史、师资队伍、教育资源、专业设置、学校定位等多方面影响,研究生教育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3],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地方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挑战。

一、存在的问题

(一)位置偏僻、优质资源较少。

地方院校由于受地域限制,一般位置偏僻,位于省会城市已很难得。依山东省为例,目前的6所地方医学院校中,只有山东中医药大学位于省会济南,其他全在一般的地级城市,而我国的普遍特征是城市越小、级别越低,医疗、教育及科技资源就越少,质量也越一般。这对于身处中小城市的地方医学院校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二)大师级导师缺乏,名师较少。

导师是研究生的引路人,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因素是导师。研究生导师的主要支撑群体包括:国家级顶尖专家、著名学者、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如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入选者,省特级专家、省高校特聘教授、省人才工程、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他们主要集中在部属院校和国家级研究院所,地方院校数量较少。

(三)经费来源途径不同、数量较少。

部属院校科研经费主要来自国家层面项目,资助额度巨大,如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863、973项目、国家重大攻关计划等,由于这些项目资助额度巨大,所以,较少的数量就可以达到很大的经费额度,部属院校省级以下一般项目虽然也多,但经费占比并不大。相反,地方院校在国家层面的项目上数量很少,即使入围大多也是一般项目,资助额度较小,经费数量十分有限。在省级以下项目上,地方院校无论数量或质量都可以与部属院校相比,所以,此部分经费在总科研经费中占比较大。

(四)社会关注度小。

部属院校在教育界处于领军地位,引领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潮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代表研究生教育领域发言,对国家的研究生教育起着决定性影响作用,国家进行的研究生教育试点及教育改革也由此率先实施;相反,地方院校往往处于从受地位,反应意见和建议的渠道虽然畅通,但快捷性和受重视程度无法和部属院校相比,研究生教育受关注程度低。

(五)研究生实践锻炼资源有限。

对于医学研究生来说,要想成为合格的高层次医务工作者,满足毕业后承担临床工作的需要,除科研外,临床实践环节也非常重要。但是,作为承担医学研究生临床实习任务的高层次医院和医学研究所基本上分布在大的中心城市,他们往往是部属院校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或合作单位,地方医学院校要想利用他们,没有直接的便利,这对地方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培养来说也是一个考验。

二、应对策略

(一)开展特色办学、提高学校竞争实力。

地方医学院校必须做好自身定位,要从不同的层面着手,用更多的措施和手段,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首先,要重视生源质量。以培养临床医师的本科教学为首要任务的地方医学院校,不能全盘模仿重点大学的培养标准和模式,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办学,明确办学定位,提高学校综合实力、扩大影响力。学校应整合资源、向重点学科和优势学倾斜,向研究生培养学科倾斜,集中精力发展有特色有优势的学科,根据学生的兴趣、社会需要等为研究生量身定制培养计划,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等,扩大影响,从而吸引优秀学生报考,提高生源质量。

其次,地方医学院校更要注重研究生培养质量。地方医学院校要想在众多高校中出类拔萃,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地方医学院校要从服务地方卫生事业入手、认真重组和凝练学校现有资源以及自身办学定位等方面找准突破口,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优秀导师团队。

研究生培养是导师制,导师是研究生的领路人,导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要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作为地方医学院校可以:第一,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优厚的条件引进优秀人才,特别是近期我们的国家正在实施人才战略,地方医学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政策,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大幅度改善单位人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第二,制定针对高水平人才的倾斜和激励的政策,在学校的职称评审、岗位竞聘、奖金发放等物质和精神上激励研究生导师。第三,提倡资深的老教授们与中青年教师组成学科团队,鼓励退居二线的导师们加入现研究生培养团队,共同指导研究生,实现良好新老结合势态。第四,学校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学校应该投入专款,定期不定期地邀请外单位的顶尖专家、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优秀研究生导师进入学校给导师、研究生交流带教或学习经验,同时,也要经常组织导师及研究生与外校展开交流,学校还应提供机会,让教师能经常出去参加学术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研究生培养能力。第五,应加强导师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医学院校的师资往往具有深厚的医学科学知识底蕴,但是,受专业所限,人文素养相对薄弱。作为地方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导师,不仅应具有崇高的思想素质、精湛的业务水平,而且还应具有广博深厚的人文素质。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地方医学院校要充分利用好大中医疗单位、暂无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的特色高校和医学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这是提高地方院校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另外,学校还可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大型医疗单位、重点院校争取资源,也可与科研院所、高校、医疗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从而增强学校的研究生培养实力、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

学校在和社会医疗单位合作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对合作的单位要有一定的要求,合作单位必须能为医学研究生教育提供有用资源,如师资、设备、病材等;同时,合作单位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培养人才的使命感,合作培养的研究生要有质量保证;合作要有明确的机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培养合格的高层次医学专门人才。

三、结 语

地方院校、尤其是地方医学院校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力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为国家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地方医学院校由于受学校定位、办学历史、学校位置、专业设置等因素的影响,遇到了教育资源薄弱、培养条件有限的影响,地方院校可以通过准确定位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加强与地方医疗单位合作等措施,改善研究生培养条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朱 丽.教育改革决策:本质与应然追求[J].教育发展研究,2010(23):53-54.

[2]甄 良,康 君,英 爽.建构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4-18.

[3]孙兰义,侯影飞,丁传芹,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76-277.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导师办学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V eraW an g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40
导师榜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