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管理模式再探索

2014-02-05 15:01:25宋兴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队伍仪器

宋兴辉

(浙江大学医学部,浙江杭州310058)

●院校管理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管理模式再探索

宋兴辉

(浙江大学医学部,浙江杭州310058)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已成为当前高校和科研机构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的主要方式,为高校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文章以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平台为例,总结了平台运行过程中特点,运行成效及不足,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公共平台;数字化;预约系统;实验技术队伍;培训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已成为当前高校和科研机构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的主要方式,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技术平台(以下简称公共平台)自2010年成立以来,在管理体制、数字化建设以及实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经过三年时间,平台运行良好,仪器使用率和共享率明显提高,实现了资源利用合理化,为学院甚至学校百余个课题组提供仪器检测和技术服务。由于高校科研的快速发展,在取得诸多成效的同时,平台的现有状况也与用户的快速增长的需求产生了矛盾。本文拟在原有平台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平台管理模式,从而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新发展。

一、公共平台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很多高校通过建立大型仪器公共平台对仪器进行了集中管理,起到了资源整合,优化资源的作用,提高了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半数字化管理浪费人力物力,影响工作效率。公共平台有部分工作尚未完全采用数字化管理,包括仪器收费账单统计,大型仪器的申购、论证、维修等环节,仍采用人工统计、手工填写纸质版申请表、邮件等方式开展,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人力物力,影响了工作效率[1]。

2.技术员队伍无法发挥潜能。大型仪器公共平台技术员队伍的建设已逐步受到重视,在福利待遇和职称晋升等方面有了改善,但目前存在问题,技术员每天都忙于为学生操作仪器完成实验,时间紧、任务重,被牢牢的绑在一台或多台仪器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研究高精尖技术;因而,即使专业知识再扎实,创造力也无处发挥,从而无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研究生缺乏技能。现在的研究生教育忽略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对仪器操作技术员老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操作仪器的能力,毕业后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将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二、大型仪器设备公共平台管理模式的成效总结

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平台经过三年时间的运行,使仪器年机时数提高了2-3倍,7台仪器年机时数高达2000小时,全校热点仪器排名前十位我平台占据6席。我平台仪器使用用户资料显示,51%的用户为院外和校外用户。以上数据说明公共平台的成立使仪器设备从使用率到共享率均有大幅度提高。这些成绩主要基于以下几项工作。

1.规范的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实现公共平台科学管理的前提和高效运转的保障。公共平台自成立以来,以“一切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宗旨,确立了公共平台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各技术分平台,并制定了系列管理制度。确保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进行,实现了各项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2.信息化的仪器设备管理。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和仪器使用率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公共平台自主开发了预约便捷的仪器设备网上预约系统。采用googel日历格式,将每台仪器每天可预约的时间毫无保留地呈现在用户面前,用户通过预约界面可以查询平台仪器预约情况的所有信息,包括已经被预约了的时间,预约人的信息、未预约的时间;仪器管理员及联系方式;仪器放置位置;仪器性能及收费标准。如需要预约,通过找到未预约时间,用户名登陆后,立刻可以预约并在预约时间内使用仪器。仪器管理员同时会收到这台仪器某个时间段被预约的短信通知,继而做好实验准备工作。仪器使用完毕后,仪器管理员通过预约系统完成实验,同时发送信息和邮件给用户告知实验完成及收费情况。这套网上预约系统,实现了实时预约,增强了仪器设备使用的透明度,从而大大提高了仪器的使用效率和共享率。

3.高素质的技术队伍。随着传统观念的转变,实验技术队伍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认可。公共平台的水平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实验技术队伍决定的,作为公共平台重要组成部分的软件,其在公共平台中起着最主动和决定性的作用。我平台通过在原有实验队伍中遴选和公开招聘的方式,组建了一支14人的技术队伍,其中博士1人,硕士11人,本科1人,大专1人。这支队伍结构合理,具有高水平的专业背景,团队精神和较强的活力和创造力,为公共平台的运行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软件保障。

三、大型仪器公共平台管理模式的再探讨

总结之前的工作成效,结合工作实际,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对大型仪器公共平台管理模式的设想进行再探讨。希望对大型仪器平台的发展有所启示。

1.建设数字化的仪器采购平台。大型仪器设备采购数字化建设对于推动设备采购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2]。从仪器申购、论证、招标、安装、使用、维修维护,都有详尽记录,而且在网上操作进行。(1)通过在网上添加仪器申购版块,可以使各位教授把课题组需要平台购买的仪器的申请及时上传至网站,申购设备真正做到打破时间和空间地域的限制。平台管理人员获取后建立采购意向清单,一旦经费到位,便可按照需求表进行采购,避免了盲目采购造成的浪费,同时也满足了各位教授对仪器的需求,进一步促进科研的发展。(2)作为采购系统信息化的整体设计理念而言,基本实现申报、审批、采购一体化,明确采购流程,清晰审批、采购的权限界定,在审批环节实现采购信息的痕迹化管理[1]。(3)保持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率,是最大限度发挥仪器设备作用,保证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所以仪器的维修维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将仪器的维修维护过程数字化、信息化是缩短仪器维修维护周期的最佳途径。仪器需要维护时,将仪器状态更改为“维护”,以便学生提前选择其他仪器;仪器出现突发状况时,马上将仪器状态调整为“维修”,避免学生误约。待仪器维护维修完成,及时将仪器状态变更为“开放”,使学生能够及时预约到自己所需要的仪器。通过不同状态的转换,把仪器状态及时传递给用户,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维修维护带来的不便。

2.规范统计仪器收费单,以统一账单形成发送至用户。在目前根据每条实验完成记录统计某台仪器收费情况的基础上,制作以PI为收费单位的统一格式账单,每月或每季的收费情况由后台自动统计完成,并以电子邮件的形成发送至PI。实现用户清楚在平台使用仪器的每一笔消费,也有利于平台及时收回所产生的效益,形成良性循环。

3.开发新形势下的公共平台新功能。传统意义上公共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为广大用户提供仪器检测和技术服务,然而在新形势下,一方面,随着公共平台实验队伍成员的学历整体提高,另一方面对研究生实验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两方面的需求使开发公共平台新功能成为当前面临的新挑战。我平台提出的公共平台新功能之一为培训工作。培训工作具体分为两部分内容:(1)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大型仪器正在向多功能、综合性和精密化方向发展,实验技术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开拓眼界、改善知识结构,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3]。以派出学习和组织专家开展培训课程,让公共平台实验人员接受专业的技术培训。(2)开展研究生大型仪器技能课程及培训通过培训工作激励技术员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同时提高授课能力。培训结束后,授予学生独立资格证书,把更多的仪器释放出来,为技术员解放出更多的时间,研究高精尖技术,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而研究生也成为受益者,增强了大型仪器操作能力,提高了自身竞争力,在今后的学习和就业中更胜一筹。

总而言之,公共平台作为近年来一个新兴发展的事物,已经逐步显现出它在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位置。各高校已经通过建立公共平台找到适合自己学校科研发展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方式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随着时代要求的变化,公共平台进一步的发展方向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开拓和挖掘,才能更好的适应科研的快速发展。

[1]施 军,贺 强.高校设备采购信息化系统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06-109.

[2]刘 洋,李 青,马晓亮.高校设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研建[J].中国现代教育设备,2013,165(5):18-20.

[3]孟昭霞.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6):186-189.

G647

A

1002-1701(2014)06-0037-02

2013-03

宋兴辉,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大型仪器管理和操作工作。

10.3969/j.issn.1002-1701.2014.06.019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队伍仪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山东水利(2020年12期)2021-01-18 05:59:02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基于能力培养自制实验仪器设备
北京近4万台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
计测技术(2014年6期)2014-03-11 16:22:11
还剩多少人?
星敏感器用仪器星等的确定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