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孟
中医临床药学发展策略分析
丁 孟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5)
中医临床药学;发展策略
受我国传统文化与历史观念的影响,中医临床医药发展比较晚,存在诸如临床医师观念落后,临床药学普及率差等不少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中医临床药学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中医临床药学系的本科教育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基础相对薄弱。现有临床药师除了能够提供某些相对简单的药物信息外,在临床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方案的决策方面尚不能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意见,其与医生的业务沟通能力非常缺乏。与临床医生相比较,临床药师专职教育和专业培训尚需重视并强化。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临床药学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发展很不平衡,其中有很多原因:来自临床医师的观念障碍,实行临床药师制,建立药历是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需要医务人员超越通过生物学指标评价治疗结果的观念;临床药学工作在各级医疗机构均已开展,但普及率不高,调查显示,目前各级医疗机构均较重视药学服务工作,中医临床药学工作在各级医疗机构也均有开展,在药师参与临床会诊、合理用药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尤为突出,但不同级别、属性的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开展状况差异较大;我国高等药学教育严重滞后;我国高等药学院校一直没有建立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教育,高等医学院校长期偏重于药物生产、检验、研究中药化学知识的积累,强调学生实验室技能培养等,这种状况导致临床药师的专业需求与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脱节,所以,即使是具有药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已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药师,对参与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及药物治疗合理性、经济性建议的能力还较差。以下简单介绍促进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的策略。
虽然,目前开展中医临床药学工作步履艰难。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关心人民的用药利益应当比发达国家更强,问题的关键是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以及药学人员勇于开展临床药学的实践精神。本文结合我国临床药学的实际状况和我国的国情,提出适应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加强我国临床药师的培养与认证工作,强化药学资源的管理与交流工作,加强临床药学有关立法与保障设施建设。
为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医疗机构药师需要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并承担新的责任,发挥新的作用。这就要求医疗机构药师向临床药师转型,要求药师从供应、调配、制剂为主,向患者提供药学监护、关注药物治疗为主进行转变,如何在现实中学习了解临床医学知识、药物治疗学知识,实现和医师及患者对话,将是临床药师面对的第一个问题。药师深入临床是临床药学基本工作,它要求药师增加与用药对象的接触,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实行药师与患者、医师、护士及其它医务人员共同协作。强调社会效益,要求药师参与用药决策,提供药品有关信息和用药知识。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用药水平,发挥药师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作用。广大医疗机构药师要适应形势的要求,转变过去的服务观念,充分认识到我们以往的服务不全面,药师职责就是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用药服务,只有这样药师才能受到患者的欢迎,才有利于确立医疗机构药学的学科地位。
临床药学不仅是药学,还包含了医学、药物经济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鉴于药学专业人员知识结构的单一、临床知识的缺乏、解决临床用药问题能力不足,针对性地组织药师更新已有的药学知识,掌握更多的药物间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与临床相关的信息,掌握医学、检验、诊断等方面的知识,使药师更专业地与医师、护士交流,避免在药学服务中因药品应用问题出现的种种医患纠纷。未能直接引入临床药学专业人才的情况下,选择药学基础水平较高、沟通能力较强的药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我们也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在大医疗机构建立临床药学进修基地,加强基层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以及定向招收并培养毕业后即可胜任临床药学工作的高级人才。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第一线,参与查房、会诊、抢救、病案讨论等,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选择治疗药物,指导合理用药。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适于他们临床需要的治疗药物,符合他们个体化的剂量和给药时段,并且在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来说,仅消费最低的成本。此外,医疗机构药剂科应顺应全球信息化浪潮,进行全面的信息化建设,建立“数字信息化药房”。药学人员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新颖实用的药学信息。如药学科研、药学教育、药品生产信息、新药研究信息、药物配伍禁忌、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学术动态等,药师可在网上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包括药物咨询、合理用药、治疗药物监测、不良反应收集等各种形式的药学交流。
国家权威部门应加强医学、药事的法规建设,尽快出台针对临床药学服务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理清药患间的法律关系,明确彼此的责、权、利,使药患纠纷的解决有法可依,同时也为临床药学服务的健康发展莫定基础。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成功建立的基础上,还应尽快建立“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从而推动合理使用基本药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用药行为。此外,还应制订和推行“标准治疗指南”,标准治疗指南中除了用药建议外,还包括诊断指标,需做的检查,给患者的建议和费用等,并经证实该“指南”是有效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之一。
[1]黄帮华.我国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与展望[J].医药导报,2009,1:56-57.
[2]陈洁.药物经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3.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4.087
:1672-2779(2014)-04-0135-02
苏 玲 本文校对:李 亮
201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