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付教授经方合方辨治运动疾病

2014-02-05 14:24:24关芳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腰酸肌炎风湿性关节炎

关芳芳 王 付

(1 河南中医学院方剂专业研究生2012级,郑州 450046;2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方剂学科,郑州 450046)

王付教授经方合方辨治运动疾病

关芳芳1王 付2*

(1 河南中医学院方剂专业研究生2012级,郑州 450046;2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方剂学科,郑州 450046)

运动疾病系指发生于骨、关节、肌肉韧带等部位的疾病,临床较多见且易复发。 王付教授运用经方合方辨治多发性肌炎、筋膜间隔区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等常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经方;桂枝人参汤;温经汤;乌头汤;王付

运动疾病系指发生于骨、关节、肌肉韧带等部位的疾病,它既可表现为局部疾病也可表现为全身性疾病。局部者如外伤、骨折、脱位、畸形等;全身性疾病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局部者一般多主张外科治疗,而全身性疾病采用中医药则疗效显著。随从余师王付教授门诊学习,受益匪浅,现将王付教授辨治运动疾病经验介绍于次,以抛砖引玉。

1 多发性肌炎

多发性肌炎是一组以骨骼肌间质性炎变和肌纤维变性为特征的综合征,病变仅局限于肌肉时称为多发性肌炎,若病变同时累及皮肤和肌肉则称为皮肌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失调有关。

案1 任某,女,32岁。2年前在当地医院确诊为多发性肌炎,曾在多家省市级医院诊治,均未取得明显治疗效果,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四肢近端肌无力,肌肉压痛,夜间痛甚,腹胀,腰酸,倦怠乏力,畏寒怕冷,手足不温,气短,耳鸣,头晕目眩,舌质暗淡瘀紫、苔薄白,脉沉涩。辨为脾肾阳虚,瘀血阻滞证,治当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给予桂枝人参汤、四逆汤与活络效灵丹合方加味:桂枝12g,红参10g,白术10g,干姜10g,炙甘草12g,生附子10g,当归15g,丹参30g,乳香12g,没药12g,杜仲30g,生山楂30g。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分早、中、晚3服。二诊:畏寒怕冷减轻,腰酸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肌肉压痛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腹胀、腰酸基本解除,去山楂,以前方6剂。五诊:手足活动自觉有力,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70余剂,病情趋于稳定。为了巩固疗效,将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6g,每日分3服,治疗半年。随访1年,一切正常。

按:根据腹胀、腰酸、畏寒怕冷辨为脾肾虚寒,再根据肌肉压痛甚于夜间、舌质暗淡瘀紫、脉沉涩辨为瘀血,因倦怠乏力、头晕目眩辨为气虚,以此辨为脾肾阳虚、瘀血阻滞证。方以桂枝人参汤温暖脾肾,生化气血;以四逆汤温壮阳气散寒;以活络效灵丹活血化瘀止痛,加杜仲强健筋骨治腰酸,山楂消食和胃。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2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筋膜间隙综合征(CS)是肢体创伤后发生在四肢特定筋膜间隙内的进行性病变,即由于间隙内容物的增加,压力增高,致间隙内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常见原因有挤压伤、血管损伤、骨折内出血等。其发病较迅速,疼痛及活动障碍是主要症状,肿胀、压痛及肌肉被动牵拉痛是其重要体征。

案2 田某,男,36岁,郑州人。3年前因外伤引起腕关节周围皮肤筋膜青紫,重着疼痛,经中西药治疗,未能有效控制病情,经检查诊断为筋膜间隔区综合征,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腕关节周围皮肤筋膜青紫,痛如针刺,肿胀重着,畏寒怕冷,舌质暗淡瘀紫,苔白腻厚,脉沉涩。辨为寒瘀痰蕴证,治当燥湿化痰,温阳活血,给予温经汤与二陈汤合方:吴茱萸10g,当归6g,川芎6g,白芍6g,红参6g,桂枝6g,阿胶珠6g,生姜18g,牡丹皮6g,麦冬24g,生半夏12g,陈皮15g,茯苓12g,炙甘草6g,乌梅3g。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分3服。二诊:筋膜青紫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疼痛好转,畏寒怕冷解除,以前方6剂。四诊:肿胀重着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五诊:筋膜青紫明显消退,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30余剂,诸证悉除。

按:根据痛如针刺辨为瘀血,再根据畏寒怕冷,苔白厚腻辨为寒痰,因舌质暗淡夹瘀紫、脉沉涩辨为寒夹瘀,以此辨为寒瘀痰蕴证。方以温经汤温阳散寒,活血化瘀,兼防温热药化燥;以二陈汤醒脾燥湿,行气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3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着、疼痛为特征,可反复发作并累及心脏,属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人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病毒感染与本病也有一定关系。

案3 安某,女,43岁。有多年风湿性关节炎病史,近因疼痛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两膝关节疼痛而沉重,受凉疼痛加重,下肢麻,恶寒,疲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辨为气虚寒湿痹证,治当温阳益气,散寒止痛,给予乌头汤与小活络丹合方加减:生川乌10g,麻黄10g,黄芪80g,生白芍10g,地龙12g,乳香12g,没药12g,炙甘草10g。6剂,1日1剂,水煎服,每日分3服。二诊:膝关节疼痛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乏力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根据病证变化加减用药治疗50余剂,诸证悉除。随访1年,疼痛未再复发。

按:根据两膝关节疼痛沉重、受凉加重辨为寒湿,审疲倦乏力、下肢麻辨为气虚,以此辨为气虚寒湿痹证。方以乌头汤温阳益气,散寒止痛;以小活络丹活血通络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10.3969/j.issn.1672-2779.2014.12.014

1672-2779(2014)-12-0024-01

苏 玲 本文校对:苏 玲

2014-02-10)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腰酸肌炎风湿性关节炎
miR-340、Th17/Treg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浅析孟毅分期论治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经验
肾虚的各种谣言,别信!
家庭医药(2018年23期)2018-01-30 14:07:11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6例临床分析
《养花》选段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实验室检测对多发性肌炎及皮肤炎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
长时间腰酸背痛须提防是神经鞘瘤在做怪
药物与人(2013年7期)2013-06-24 11: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