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2014-02-05 14:11英,冯
职教通讯 2014年14期
关键词:理工学院南洋新加坡

周 海 英,冯 荷 兰

2013年7月,笔者参加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选派至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理念与教学管理研修班的培训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与参观考察,笔者深度接触到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先进的教学理念、办学经验与办学策略,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新加坡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及其改革的认识。因此,笔者以参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感受为起点,探讨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精神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一、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感受

(一)校园文化丰富积极

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校园里,四处环境整洁有序,软硬件设备先进独特而极具人性化,师生之间言笑宴宴随时可以进行沟通与交流……这些无不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理工学院内容丰富而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尤其是在课堂学习与参观交流中,对于我们提出的每个问题,每个任课老师都是不余遗力、尽心尽力、设身处地地为我们解释、回复,他们遇事求真、积极负责,哪怕遇到无法当场就解决的事项,也一定会在课后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去了解,力争在下一次见面的第一刻能圆满给予答复。这种敬业乐业、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教师理念与精神,正是理工学院全体学生得以学习并不断传承的精神,正是理工学院积淀已久且愈来愈丰富积极的校园文化,也正是理工学院近年来迅速发展并跻于世界高职教育先列的真正原因。

(二)教学理念超前创新

南洋理工学院拥有一整套超前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工厂理念。[1]在借鉴学习德国双元制的过程中,根据自身国情,新加坡创立了南洋理工学院所特有的新加坡双元制——教学工厂。南洋理工学院通过二级系院在校内建立起一个个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工厂,使学校成为一个可以承担起企业项目的非传统的学校,而学生可以通过工作完成项目来完成学习专业的技能,从而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机合,实现提高实践能力、一毕业就能胜任企业工作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理工学院搭建AES资源平台(经验积累和分享库)[2],要求所有教师和学生都通过平台库进行教与学的过程,不再设定固定教材,将实际企业引入教学环境,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课堂即模拟工厂,学生即模拟职员。这种将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领域、通过模拟到模仿到融合环境来进行职业教育教学的理念与目标符合了新加坡职业教育对职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

(三)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新加坡理工学院极其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他们认为只有素质高、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所以学院聘任教师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要具备五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的高学历、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且学院所有聘请的教师80%[3]来自企业的经理或业务骨干。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理工学院十分注重三点:(1)注重教师参加终身学习进行提高的心理年龄。只要教师上进心强,能主动申请进修学习或重修第二学历,不管年龄多大,学院一般都给予大力支持;(2)注重教师获得的新文凭,他们要求教师要具有多个文凭,以满足知识和技能快速更新的需要。因此,许多专业教师隔2~3年就要去从事一段时间的工业项目的研制,从生产实践中吸取营养,充实自己;(3)注重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新职务的技巧培训、工作轮调轮岗、参与企业实践、参与企业实习项目与考察、参与实际工作项目开发等多种渠道来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认为,与企业发展伙伴关系是学院培养企业需要人才、提升教师教学实践技能、引入新科技与新教材的有效途径,可以为学生到企业实习创造机会。因此,在南洋理工学院,有许多关于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规定和措施,如在职教师至少要有五年及以上在企业的工作经历,专业教师一定要定期到企业去接受业务能力培训,学生在第三学年一定要到企业进行实习或从事项目设计,等等。同时,学院还主动邀请企业、行业、政府机构参与专业课程的设计,以利于培养出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企业的需要。目前,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展开深度校企合作的企业有IBM、微软、HP、思科、NEC等跨国公司及数百家国家前沿技术领航企业。

二、南洋理工学院高职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成立于1992年的新加波南洋理工学院,在短短仅21年的时间里发展壮大成一所蜚名中外的知名院校,其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及办学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并探讨,相信我们一定能从其发展轨迹中找出一些属于高职教育所特有的规律性的东西,以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实践证明,职业技术教育是新加坡经济实现巨速腾飞的关键。以前,新加坡国民并不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但在20世纪60年代末,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总理将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行政领导、经费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支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受到了高度重视并迅速发展起来,高职教育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众化教育。这就启示我们,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好,一定要将高职教育置于战略发展的首要位置。国家层面要制定相关的教育制度及教育政策,成立相关机构,不仅仅是从宣传的角度出发贯彻高职教育在国民心中的地位,更要从法制、机构、经济、政策等多方面给给予实质性的支持;高职院校层面要高度树立人力资源教育排头兵地位的意识,从实质层次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符合国家需要、市场需要、企业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

(二)面向市场,科学制定高职院校的办学思路和理念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设立了先进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论,科学化的教学工厂面对市场直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学生,无界化校园理念强化了学院的灵活度与反应能力,为学院提供了更多综合科技创新与应用机会,NYP系统能力开发通过综合项目与系统项目的多元化实现了跨系部的多元学科和跨部际的多元技能组合。这就启示我们,我国高职院校要进入发展的春天,就要科学制定一套完整的立足于当前又面向未来的办学思路与理念。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思路要重视实用性,要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与企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更要重视高职教育适当的超前性,使高职教育的内容始终走在社会大生产与建设的前面,对社会实际起到一个超前的指导作用。学校要改变以往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的局面,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对国际新技术的研究动向,注意研究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可能会带来的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变化,以及时调整学校的课程内容和专业项目。

(三)育人为本,有效开展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校企合作走在世界前列,其“教学工厂”理念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学校从生产厂家直接承接若干项工业生产项目,再将之分解分类作为全体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在这种教学模式里,生产厂家提供给学校与现实社会中完全一样的生产车间,并派出相关技师工人入住车间,既解决了学校设备、资金、专业师资培训方面的问题,又能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全面学会未来上岗所需掌握技能实现“学以致用”。这就启示我们,我国高职教育要真正实现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形成一套完善的以学校和企业为中心的“双主体”校企合作办学模式。[4]政府层面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高职校企合作制度,形成真正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企业为主体的相关合作模式及指导意见,清晰明确政府、企业、学校在合作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政府要在在资金政策上给予校企合作项目大力支持,形成对校企合作项目的多轮全方位定期评估系统并奖优罚劣。[5]高职院校层面要高度重视,建立起一套能深度推进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如“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领导机构”等,由上而而,领导主抓,责任到人。同时,学校要密切结合社会与企业的需要,育人为本,实地调查,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专业学习方案,从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与社会接轨、就业即能上岗上手的技能型人才。

(四)沟通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新加坡的高职教育衔接体系非常完善,其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之间可以进行多层次的转换、跨越和提升。如在各个层次和各种类型的分流及转换时,新加坡主要是考虑其前提证书的是否获得或文凭课程的学业成绩是否合格,而不专门设相关的招生入学考试。大学预科学习成绩通过的学生可直接升到大学,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在参加学习获得相关证书后可进入理工学院学习,工艺教育学院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升到理工学院,理工学院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可直接升到大学。这就启示我们,我国高职教育要进行多层次的沟通衔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立交桥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中职、高职、高职本科、高职研究生甚至高职博士生之间的直通车流程。新加坡的以课程成绩为选拔标准的办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不用参加升学考试可以减轻想升学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的课余负担和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为获得证书和课程成绩而真正努力读书,具有学习的积极性,以获得应有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或升学,同时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中职、高职、本科和研究生之间的直升,改变当前世人对应用型人才最高文凭止于大专的概念,并减轻政府、高职院校及相关教育部门为举办高职院校的招生考试和入学考试所耗费的各种人财物支出。[6]

学习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先进的办学思路、办学体系及办学经验,对我们进一步加深理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及其改革事业大亦裨益,对把我国诸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示范性高职名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根据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不同特色,结合其在自身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1]张丹.浅析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职业教育理念.辽宁高职学报[J].2008(7):13-15.

[2]张倩.商科高等职业教育“教践研”一体化的思考——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借鉴.[J].教育理论与实践(9):24-26.

[3]周敏.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理念考察与借鉴.成才新观察[J].2012(11):9.

[4]王聪,唐玲.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J].2013(1):82-83.

[5]叶阿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企业价值观培育[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131-133.

[6]赵红宇.浅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3):85-86.

猜你喜欢
理工学院南洋新加坡
南洋爱国华侨三领袖的赤子情
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作品选登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武昌理工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2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Domestictio and Foreignization in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民国南洋华侨文献出版热及“南洋”观辨析
史书上的“南洋”位置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