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列怡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 Westbrook和Waldaman将图书馆延伸服务定义为除参考咨询这一核心业务之外的图书馆服务。1993年,这两位学者又将之重新界定为图书馆在馆舍之外提供的所有服务。[1]2007年5月,我国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经验交流会在天津召开,延伸服务成为图书馆界的热门话题,并逐渐由公共图书馆拓展到专业图书馆、高等院职校图书馆,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图书馆界对图书馆延伸服务的界定仍然存在较大分歧:一方面,因为图书馆延伸服务与基础服务的关系难以区分;另一方面,延伸服务与图书馆的其他服务概念也存在着较多交集关系,容易使人们将延伸服务与其他服务相混淆。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概念产生了一定的模糊性。[2]笔者以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延伸服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图书馆延伸服务可以理解为图书馆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之上开展的所有新型服务的总称。包括创新服务方法,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交通,实现由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浅层次服务向深层次服务、小范围服务向大社会服务转变,更好地适应读者对文献信息方面的需求,等等。狭义的图书馆延伸服务则是指图书馆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突破图书馆物理围墙的束缚,主动为学校全体师生提供的拓展式服务,其目的是为了使更多读者享受到图书馆基础服务之外的更多服务,从而也树立起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新形象,为履行其服务教育科研职能提供保障。[3]本文所述的高职校图书馆延伸服务主要是以其狭义的内涵为范围展开论述的。
与图书馆传统的读者服务方式相比较而言,高职校图书馆读者延伸服务一般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1)提供服务的主动性。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一般表现为被动地“等读者上门”,而延伸服务则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主动走到读者中间,积极采纳读者意见和建议,根据读者的不同要求,主动适应读者的阅读需求等;(2)服务的全方位。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形式比较单一、机械性强,只能为读者提供图书浏览、借阅等业务,而延伸服务则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根据读者选书目标,提供阅读指导、资料查阅、图书检索、图书预订等服务内容,全方位帮助读者寻找到理想的书籍和信息;(3)情感丰富性。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以书籍为主线,主要体现在书籍的流通上。而延伸服务通过书籍的流通,搭建起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之间情感交流的平台,并在书籍的借还过程中融入更多的交流与沟通,使读者特别是学生读者在身心愉悦的氛围中读好书以培养阅读的浓厚兴趣,好读书以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4)服务的互动性。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虽然也是双向的交流,但基本上属于两个单向交流的叠加,缺少直接的、有效的互动,而延伸服务则要求管理员以书为媒,借助为读者办理业务的过程中更多地去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并通过读者的一些反馈意见来不断改进图书馆的工作方式、方法,以更好的促进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提升。[4]
随着高科技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普及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图书馆传统的工作、服务方式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读者需要的是更加便捷的服务方式、舒适的服务环境以及丰富的服务内容等。且随着读者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从纸质文献上获取信息已经不是唯一的途径。因此单纯来图书馆查阅资料的读者较以往有减少的趋势,传统的图书馆阵地服务方式面临着重大转变。新媒体时代,可以说对图书馆的功能和定位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拓展图书馆服务方式和内容,比如,研究开发信息,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作用,努力提升文献提供、参考服务、情报咨询等深层次信息服务的水平,帮助读者实现阅读,进行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等等。[5]
高职校图书馆要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适时的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服务功能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拓展新的服务领域,积极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保持图书馆与教学科研活动以及与广大师生之间的密切关系,并通过开展读者延伸服务,及时收集读者意见和建议,分析读者需求,明确图书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发展的更好,实现图书馆工作自身的不断进步,使图书馆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不被淘汰,为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为学校三大支柱(师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之一的图书馆,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具有很强的社会宣传教育职能,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图书馆的教育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方式多样而灵活,教育对象和内容广泛。作为学习的第二课堂,其肩负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跃广大师生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责任。
读者培训是高职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教会读者如何利用图书馆,并通过开展一些有意识的宣传活动,调动读者进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的热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图书馆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二课堂”。特别是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文献资源类型的增加,图书馆不仅要搞好对读者查阅纸质文献的传统性的培训,使读者掌握目录学、图书分类法等一些基础知识以及文献检索知识,还要教会读者掌握并使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方式来获取信息等。
导读是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读者的阅读目的、内容、方法给予积极影响的教育活动。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生是其主要读者群体,图书馆的导读服务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导读服务工作,除了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以外,还应考虑到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对导读服务分层次进行。
1.开展一些诸如报告会、讲座、座谈会等形式的活动吸引读者进馆阅读。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其一些先进的配套设施和场所,如报告厅、自修室、电子阅览室等,举办各种形式的读者活动,使读者在图书馆不仅能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同时,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还能享受到更深层的服务,这不仅提高了图书馆的亲和力,也充分有效的利用了图书馆的硬件资源,增进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升了图书馆在读者特别是学生读者心目中的位置。
2.推介经典名著,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倡“深阅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随着信息时代的急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开始热衷于一种浅阅读方式,他们往往把阅读的目光停留在杂志、报纸上,或者是一些成人动漫、小品文之类的书籍,对于那些“大部头”的精典名著,他们完全没有心情或精力去认真阅读,只习惯于在简单的文字快餐中游走,懒于做深入的思考。长期以往,这种功利性的读书目的会使人在失去学习自觉性的同时带来思维的钝化。高职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中心,负有正确指导学生高效获取信息的职责。面对“浅阅读”给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图书馆要引导学生多阅读纸质书籍,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深阅读”,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6]
3.文献推送服务。面对浩瀚如烟的丰富信息资源,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读者往往无法准确及时的了解到一些社会、科技等方面的最新资讯。高职校图书馆可以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或是针对读者的兴趣爱好为读者定期推送和报道图书馆最新文献资源,旨在拓宽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
4.加强个性化信息服务。服务科研是高职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责,也是延伸服务的重点领域之一,其重要体现便是如何加强对读者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以读者需求为中心,利用数字图书馆等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传递而开展的有效的、分层次的、多种类型的信息服务。高职校图书馆可以紧紧围绕学校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以及科研工作对文献信息的需要,深入开展定题服务、科技查新等个性化服务,主动地、系统地满足教师和学生对文献的需求,使读者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或科研中去。[7]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校图书馆大都采用了计算机管理,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因此,图书馆也可以借助网络不断延伸信息服务。
1.流通模式从实体借阅到信息传递。图书馆传统的实体流通方式,流通时间长,效率低。在网络环境下,高职校图书馆可以尝试着将流通方式从传统的文献实体借还更多的转向网络传递文献信息。比如,利用网络平台,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服务以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这不仅弥补了本校馆藏资源的不足,还提高了高职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文献的利用率。另外,图书馆还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将馆藏资源数字化,通过网络的方式传递。这样,文献信息的流通就变得十分快捷,传统借阅服务也得以延伸。[8]
2.阅览地点突破图书馆围墙限制,服务模式开放化。图书馆的传统阅览方式是读者进馆在馆内进行阅览。这种阅览方式受到图书馆开放时间、阅览座位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开展网络延伸服务则可以将图书馆的馆藏书目、全文与特色数据库上网,读者通过网络随时随地的访问图书馆资源,不受开馆闭馆时间的约束,读者数量也不会受阅览室空间大小的限制。同时,图书馆也由原来的以馆藏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变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提高了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3.咨询模式网络化。图书馆传统的咨询模式主要是在馆内里进行,服务范围有限。随着数字信息的不断增长和用户信息意识的增强,对信息和咨询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时效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信息咨询方式就显得难以适应网络环境的发展要求。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或是利用QQ、Email、BBS等网络技术,广泛开展网络咨询服务,随时接收和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图书馆还可以将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查找文献信息中遇到的普遍性、共性的问题提炼出来,进行归纳、整理并汇集起来建立FAQ库挂在图书馆主页上,供广大读者点击查阅并建立相关的链接,方便读者访问咨询。
[1]肖永英,孙晓凤.美国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1):15-20.
[2]吴汉华.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含义与边界[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21 -26.
[3]穆亚凤.浅谈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以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10):190-192.
[4]宋巍巍.浅谈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意义和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6-22.
[5]刘桂君.从读者阅读空间的拓展谈图书馆的读者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7):61 -63.
[6]赵彦敏.高校图书馆信息延伸服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0):141-144.
[7]乔玉清.浅议高校图书馆的延伸服务[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61-163.
[8]彭骏,惠朝阳.高校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的几点思考[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2):45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