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真情写作

2014-02-05 13:45:12陈寿坚
珠江教育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写日记真情日记

陈寿坚

(莲花镇初级中学,广东 肇庆 526000)

让学生真情写作

陈寿坚

(莲花镇初级中学,广东 肇庆 526000)

作文贵在说真话、抒真情、用真言,然而,许多学生却对作文有畏难、厌烦心理。语文教师要改变这种状况,应设法鼓励学生自由写作、真情写作、享受写作,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真情写作;自由写作

“教会学生读书和作文,语文也”这是山东师范大学曹明海教授对语文的阐释。他直接道出了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语文教师大多有这样的体验:走上讲台,郑重地说:“今天我们上一节作文课,然后写一篇作文。”台下立刻发出集体哀叹的声音。

为什么学生对写作这么厌烦呢?除学生自身方面的诸如生活经验欠缺、表达能力不强以外,更主要的原因恐怕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阅”的传统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作文、畏难作文、厌烦作文的心理中。为此,我们必须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认真学习写作。

众所周知,作文贵在说真话,抒真情,用真言(自己的语言)。《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作文教学就要以此为目标,引导学生真情写作。

那么,怎么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深入探索,采用了以下的方法,效果不错。

一、鼓励学生自由写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儿童都是诗人,关键在于打开创作的源泉,而打开创作源泉的关键在于说真话,抒真情。”【1】

因此,在每周固定的小作文训练中,我不再命题写作或作任何的限制,只是鼓励学生写日记,作随笔、摘抄,写读书笔记,表达内心情感和观念。脱离了条条框框的束缚,有利于学生真实地表达思想,并在表达基础上得到思想、情感、写作水平上的自然提高。

我特别建议学生写日记,安排每天下午自习课的前半节来让学生写,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是灵魂的密室。周国平认为,人活在世上,不但要过外部生活,比如上学,和同学交往,而且要过内心生活,必须学会倾听自己的声音,学会自己与自己交流,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个较有深度的内心世界。而写日记正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

当然,日记更是作家的摇篮。国内著名青少年交际与口才训练专家周平曾经说过:“最纯粹、在我看来也最重要的私人写作是日记。我甚至相信,一切真正的写作都是从写日记开始的。”他认为,要成为一个够格的作家,基本条件是有真情实感,并且善于用恰当的语言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2】。在这个方面,写日记是最好的训练,因为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一个人总不会把空洞虚假的东西献给自己。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来说,日记有作文不可代替的作用。许多优秀作家的创作就是从写日记开始的,而且,如果他们想继续优秀,就必须在创作中始终保持写日记时的那种自由心态。

二、指导观察生活,让学生学会真情写作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叶圣陶先生一语道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引领学生熟悉生活,认识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走生活作文之路。

所以,我们要教学生观察生活。真情写作,其实就是一种用“心”的观察【1】。平淡生活中引人注目的事件并不会太多。我们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要侧重方法的指导。

但是,在理论上教学生“由整体到部分”、“捕捉事物特点”、“多角度、多侧面”、“侧向和横向”、“远视和近视”、“仰视和俯视”,非但不能真正地教会学生作文,相反,烦琐的术语会使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更加无从下笔,甚而完全失去写作的兴趣。

正确的观察方法其实只有一个秘诀,就是在任何平淡无奇的现象里“多想一步”。

我举一个自己上课的例子。

我在上写作指导课时,给学生说了一件事:我曾教过这样一个从乡下转学来的男生,他成绩一般,也很想好好学习,但他温习功课时,只要一有响动,他就会走神。他妈妈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他的学习,就给他请了家庭教师。每天夜晚7点到9点他和家庭教师在家里学习的时候,妈妈在外面锅碗瓢盆的刷洗声令他忍不住抗议。后来,每天这个时候,妈妈就出门了。这样眨眼就过了两个月。

我问: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妈妈去哪里去了?

孩子们有的说:到朋友家玩去了。

有的说:到邻居家聊天了。

有的说:打牌去了。

我说:一个四十多岁的家庭妇女,她的生活重心就是她的家和她的孩子。她是没有地方可去的。事实是什么呢?那个妈妈有一天和我谈话的时候,她告诉我:为了她的儿子能安静地学习,她每天晚上7点到9点都在外面的街道上徘徊,那时候正是冬天,她在外面冻得受不了,就看着儿子的窗口的灯光发呆,直到时间到了,她才回去,这样坚持了好几个月。

我看到有些孩子的眼里泛起了泪光。

我继续问:那么再想一步,本来妈妈是利用7点到9点的时间丁丁当当干家务的,现在,这家务什么时候做呢?

孩子们明白了:晚上9点以后。

是啊,当所有的人都沉浸在甜蜜的美梦中,而那个妈妈,还要独自一个人在厨房,在洗衣间,沉默地工作到眼皮倦得抬不起来的深夜,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

“爱孩子!”他们的眼睛红红的了。

“那么,在你们的生活里,平淡的生活表象下,你们有没有深想一步,在某些看似寻常的言语和动作背后,有我们看不到的深情?记住,观察不止于用我们的眼睛。”

后来,我知道了一些他们观察到的故事。一个每天晚上都会为孩子掖好被子的父亲;一个路过幽暗的教室为学生随手开灯的老师……

生活,美在细节;文字,也美在细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作文而言,这“活水”是什么呢?是心!不是学生不会作文,也不是技巧不够、积累不足,而是“心”不在场。因此,我们应注重以生活画面的再现来唤起学生的记忆,找回忽略的细节感,营造感性氛围,铺垫作文的“入场式”,急速调动学生聚合的情感,复苏学生写作的灵感。因为,对于任何一个人都会出现如此情况——情到深处,自然就会妙笔生花!——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境界。

三、师生同写随笔,让学生坚持真情写作

作文要写得好,必须要勤于练笔。但是,要让学生坚持写好随笔并非易事。为此,在工作之余,我总是拿起笔和学生一起写作。因为我深知,一个不喜欢写作、不擅长写作的语文教师是不能底气十足地站在讲台上的。而语文教师的写作水平、文字功底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3】。所以,我就写我自己,写我的学生,写我的人生感悟。我侧重于通过小事去反思教学,反思班级管理,反思人生。当学生在课堂上听到老师为他们写的文章,他们也都自觉地拿起笔写下自己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四、心灵对话,让学生享受写作

作文训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通过作文,还可培养学生的品格。《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写道:“使学生在作文中能不断审视自己,矫正自己的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精神健康发展。”【1】

为此,每接到一个班,我会和学生约定——我们一起进行“道德长跑”。在学生的每一篇日记随笔后面,我都会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写下一段或鼓励、或委婉批评、或有感而发、或由衷赞叹的话,用自己的真诚和热情与孩子们说悄悄话。

孩子们受了委屈,会在随笔中向我倾诉;有了高兴的事儿,会在随笔中与我一起分享,遇到困难,会在随笔中向我求助。这种“心灵对话”变成了师生间的一种默契,一种约定俗成。因此,孩子们渴望写,也渴望看老师的“写”。

这样,写作不再是一种作业,而是变成学生倾吐自己心灵的一种自然的方式,把真情流露在文章中,使写作成为了一种内需、一种享受。

用心灵激活心灵,用智慧诱发智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不断推动积累、感悟与表达的整合与渗透,让知识、技能、能力升华为素质,写作能力自然提高。

[1]丁莉娟,赵志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朱永新.中国新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潘继云.走进快乐语文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姚 英)

陈寿坚,女,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莲花镇初级中学,语文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写日记真情日记
我用真情守护你
带着比赛的心情写日记
以心换心见真情
如何写日记
怎样写日记
学生天地(2017年9期)2017-05-17 05:50:14
真情扶贫见实效
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 08:22:47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新体育(2016年9期)2016-09-07 10:11:42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