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赖鎔榕
城区住宿餐饮业的新定位
王凯 赖鎔榕
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加速扩展,城市空间、人口规模快速扩大,城市的发展反而给城市带来许多问题。改善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发展城市新区成为克服“城市病”的选择之一,而住宿餐饮业对拉动消费、促进就业、弘扬文化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近年来,各地依托一批星级旅游饭店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名店,住宿餐饮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显著。
截至2012年底,秀洲区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住宿是指星级宾馆和旅游饭店,餐饮指限额以上)企业10家,年末从业人员698人,餐饮营业面积1.76万平方米,全年实现营业额8225万元,其中:住宿业法人单位3家,年末从业人员146人,床位608个,全年实现营业额2138万元;餐饮业法人单位7家,年末从业人员552人,全年实现营业额6088万元。个体经营户1257户,从业人员2606人,注册资金5992万元。近三年来,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一直在10%以上,城乡住宿餐饮个体户吸纳从业人员成为解决城乡富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之一。
近年来,秀洲新区住宿餐饮发展呈现出几大显著特征:一是高星级酒店完成布局。2011年嘉兴奥林匹克大酒店成功申报四星级酒店,高星级酒店实现“零”的突破,新洲国际、希尔顿逸林等两家按照高星级标准建造的酒店也陆续开门迎客。二是新商业中心带动明显。2006年9月28日,作为全市首家标杆性商业综合体——江南MALL成功开业,成为嘉兴最早的一个复合型城市商业体。在2006-2012年期间,嘉兴市本级其他新的商业中心培育缓慢,难成气候,而江南摩尔商圈利用空间、环境优势,吸引市本级中心城区和各个县市的消费群体,利用先发优势和成熟度,在消费群体中培育了“吃喝娱乐游——就去江南摩尔”的消费忠诚度。三是城乡逐步均衡发展。随着秀洲经济发展,江南MALL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乡镇级商业综合体逐步引进建设。2011年9月19日,秀洲区首家乡镇商业综合体——王江泾镇佳源中心广场项目开工建设,中心广场是一个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购物、儿童游乐为一体的一站式体验型项目主题乐园,采用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的国内先进开发模式,打造成为王江泾镇乃至浙北的地标建筑、城市客厅和市民乐园。四是本土外来和谐共存。在城区既有高档的传统宾馆、酒店,还有现代快餐店;既有浙江本土菜系,还有引进外来的湘菜、川菜,蓬莱路特色美食街和街头巷尾的小炒店、小饮食摊点更是星罗棋布,使消费者在种类上有了更多的选择,餐饮业文化也得到了新发展。
新形势下,住宿餐饮业主要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品牌建设更为关键。住宿餐饮业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在发展初期,住宿餐饮业之间主要是打价格战,打品种、服务、装修战,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用餐既要满足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心理需求,因此更多重点是要转向打造品牌,提高品位。二是绿色健康成主题。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绿色、健康饮食模式成为住宿餐饮业主题。随着中国逐步步入老龄化阶段,越来越多的养老群体有了田园度假式的住宿要求。三是消费群体出现转移。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对高端餐饮特别是公务接待影响巨大,迫使这些住宿餐饮业重新定位消费群体,大众化、平民化、特色化的市场供给成为住宿餐饮业发展的重点。
为此,对当地住宿餐饮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住宿餐饮业发展。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住宿餐饮业发展,及早规划、重点打造,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每年财政安排一定住宿餐饮业发展资金,对成熟商圈继续重点扶持、对新兴商圈全面扶持,重点扶持本土菜创新工程、餐饮企业改造提升、美食餐饮街区、特色度假村、连锁快餐品牌及其他餐饮业重点项目,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
第二,打造特色品牌。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引导宾馆、酒店向主题化、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从设施、服务与管理上建立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与营销网络,培养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有序发展。地方政府要积极稳妥运作温泉、湿地、文化、生态等新兴概念,从市场需求、发展定位等入手,加大宣传力度,以概念运作带动产业发展。
第三,发挥协会作用。积极组建住宿餐饮行业协会,发挥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围绕市场需求,利用掌握各类信息资源的优势,积极为行业和企业发展做好各项服务。
第四,做好人才培育。因地制宜出台各层次宾馆酒店管理人才引进的鼓励措施,以便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同时,重点抓好宾馆酒店基层员工和中高层管理人员分级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作者单位:嘉兴市秀洲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