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坚 徐晓晨
产业生态建设与园区招商路径选择
——以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徐坚 徐晓晨
招商引资、扩大开放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新经济形势下尤其是全球产业布局基本成型、国内外投资降温的影响下,招商引资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大,形势日益严峻,必须积极主动应对,在危机中寻找招商引资新突破。笔者试图围绕产业生态建设,对2013年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产值过亿的规模企业发展进行解剖分析,以期从中寻找到新的招商策略,打造园区的特色产业,加快提升形成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3年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亿元以上企业56家,产值356.06亿元、税收13.51亿元,占开发区规模工业产值的90.44%、总税收的73.04%,龙头带动作用明显。
产业体系初步成型。2008年,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对开发区的产业定位为:主导制造业健康医药产业(医药、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装备制造业(仪器仪表、马达、机电等小型装备)、绿色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电子通信业,外加基础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即“4+1”开业定位。6年来,开发区围绕“4+1”产业定位,着力进行产业项目的招引和培育,产业体系基本成型。
支柱产业基本建立。区域支柱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诱导新产业崛起;对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的各部门、所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一是装备制造产业贡献最大。目前开发区亿元企业中装备制造业无论在产值贡献、税收贡献上都已具备支柱产业的特点,装备制造业是2013年产值最多、占比最大(39.27%)的产业。二是健康医药产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健康医药产业近3年发展较快,2013年产值和税收的同比增幅分别为32.78%和150.98%,特别是税收贡献更高。这是开发区近6年对先进生物医药产业的招引和贝达药业、民生药业、天元药业等优质老企业培育的结果。
部分产业发展趋缓。由于原材料、劳动力成本急速攀升等因素,让纺织服装业“中国制造”的红利优势不再。同时,全球经济危机造成外部需求低迷,出口订单急剧减少,国际贸易纠纷不断,其他发展中国家竞争加剧,纺织业发展已经遭遇了瓶颈。从49家亿元企业看,纺织企业数量最多,占地最大,但是产值、增幅、单位产出大大落后其他产业,而且2013年有超过1/3的企业产值出现了下降。税收方面,纺织服装业2013年的税收明显少于2012年,税收占产值比仅为2.9%。
目前,开发区虽然已经建立了“4+1”产业体系,但是各产业大多只是简单的产业内某一产品的生产企业的集聚,没有形成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的联动,无法形成1+1>2的产业集群效应,更没有达到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在下一步招商引资工作中,要以产业生态建设为目标,对开发区产业、企业、项目进行层层解剖,在确定“4+1”产业发展定位基础上,精准定位主导产业,重点引进和培育装备制造产业和健康企业,特别是重点关注其中的专用、通用设备制造,创新药物、医疗器械和保健药物,以及各种健全“产业链”的高新技术项目,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集聚,彰显产业特色。
继续坚持“4+1”产业体系。目前开发区的“4+1”产业体系已基本构成,“4+1”产业市场增长快速,企业数量快速增加,招商可行性高。但就总体贡献而言,亿元企业招商来源还是以企业自身再发展为主(占57.14%),产值、税收双增长的自身再发展比例超过了80%。主动招商引进的挑大梁企业还是不多,新引进的项目地位仍不明显。开发区的产业招商必须坚持按照“4+1”产业体系,坚持上门招商紧盯不放,既招引具有引领性的大项目,又布局大量与之相关联的中小微企业,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专业化配套的协作体系,构建产业持续发展的支撑力。同时积极引领重点招商企业尽快达产,早日跻身亿元企业行列。
重点拔高“1+1”支柱产业。要顺势而为,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从“4+1”产业体系中重点发展“1个支柱产业”和培育“1个支柱产业”,即从“4+1”向“1+1”发展。通过产业的优选、集聚真正形成专业产业化的开发区,同时选择一个其他产业作为培育对象,为开发区未来的发展做好有益的补充。装备制造业是基础产业,可以满足其他产业发展的设备需求,尤其是小型装备制造业,未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而以生物制药及化学制药为主的健康医药产业虽然企业规模较小,但数量上升很快,未来发展前景好。在下一步的招商引资中应当重点关注装备制造产业中的专用、通用设备制造项目和健康医药产业中的医疗器械、创新类和保健类药物项目。
妥善协调“新+旧”产业关系。要提高开发区内企业的竞争能力,必须充分认识比眼前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市场份额,比市场份额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在招商工作中要统筹好“新+旧”的关系,扬长避短。一是以纺织服装为主的传统产业在以后相当长时间内仍是工业发展的主体。传统产业的产业链结构丰富,带动性强,创造了绝大部分产值、利税和就业机会,传统产业在未来仍有着一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二是以健康医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开发区工业发展的新支柱。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既是提高工业经济的效率、综合实力和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政策,也是增强园区企业工业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性举措,对于改善开发区工业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专、精、特、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各种健全“产业链”的高新技术项目,应该成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关注领域。
一个地方的产业真正要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必定要有同类相关企业集群,形成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以及企业集聚度。在具体的招商工作中,要有更清晰的招商方向和更精准的产业定位,围绕“三链一集聚”的要求,加强生产、生活配套和园区品牌的建设,打造产业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不请自来的招商最高境界。
明确方向,分类推动“4+1”产业招商。要根据各类产业基础、特色和优势,分门别类、重点推进“4+1”产业招商。一是锁住外资项目。要加强对国际投资形势和长三角地区利用外资的前瞻性分析研究,紧抓中央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开放外商投资领域限制的契机,承接好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要加大对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的招引力度,充分利用好外资大项目、好项目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二是盯住补链项目。要按照“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思路,做足做好延伸产业链招商文章。要瞄准关联地区、关联产业、关联企业,积极引进和率先布局支撑带动作用大、具有引领性的重大工业项目,围绕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重点招引各主导产业中未能完全建立的“补链型”产业项目,形成区域产业集群项目。三是粘住上市项目。要围绕更精准的“4+1”产业定位,继续主动加强与省证监局和律师、会计师、保荐机构等单位的联系,引进更多更好的上市企业或募投项目,打造上市企业(募投项目)的集聚板块。四是吸住高新项目。要以浙江省出台《工业等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14)》,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亩产倍增”计划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提高工业用地准入门槛,进一步提升工业用地产出效率为契机,大力吸引发展占用资源少、附加值高的创新型经济和科技型高新技术企业。
把握重点,积极打造“1+1”支柱产业。目前,装备制造业的支柱产业和健康医药产业的培育支柱产业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对装备制造产业,要以“千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重点招引、提升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促进装备制造业向技术自主化、制造集约化、设备成套化、服务网络化发展,形成市场竞争优势显著、专业化程度高、产业链完整、创新能力强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格局。同时,要依托长江新能源汽车项目的落户,强化企业合作,重点招引与新能源汽车有关的上下游相关配套企业,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此外,要利用好新晋的浙江省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区这一金字招牌,通过建设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GMP生产车间、GSP销售厂房,招引、集聚“千人计划”产业领军人才、科研项目。
多措并举,合力营造招商新高地。一是提升园区知名度。以浙江省深化整合提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契机,借助杭州的城市品牌,进一步明确“一区带八园”的产业功能定位,形成核心区和辐射带动区的共建共享、联动发展,大幅提升园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要成立专门的品牌营销小组负责园区品牌营销,通过口碑宣传、专栏电视节目、报刊杂志平面广告、投资说明会、直接约谈拜访、行业展览会等形式,全面、系统、多渠道地进行园区品牌宣传。让国内外的工业企业都知道:中国有个国家级的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承载“4+1”特别是创新药物、医疗器械及其上下游企业的首选区域。二是推行服务品牌化。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就是最好的招商推介活动”的工作理念,努力打造全面、诚信、高效、便捷的服务品牌,以品牌促招商、促发展。三是实现招商多维度。要不断探索新的路子,主动出击,不守株待兔、不遍地撒网、不孤军作战,加快构建专业代理机构、行业协会及龙头企业、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园区招商团队“四位一体”的多维度招商模式。
作者单位: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