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梅
(唐山劳动日报社,河北 唐山 063000)
努力践行“走转改”心打好“服务牌”倾
——以《唐山晚报》为例
□魏春梅
(唐山劳动日报社,河北 唐山 063000)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自上而下如火如荼地展开,各新闻媒体纷纷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努力践行“走转改”,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扎扎实实地贯彻于新闻宣传实践的各个环节。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开门办报”历来是我党对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广大新闻工作者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深入研究受众心理,了解受众想了解什么,喜欢看什么。当然,这并不是要一味迎合受众,而是要兼顾新闻传播规律和宣传效果。高高在上、官腔十足、板起面孔说教、空话套话连篇,这样的新闻报道只会让读者生厌,不仅起不到好的宣传效果,而且会逐渐失去读者和市场,在当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被淘汰。
因此,树立群众观点,以人为本,提高宣传质量,提高引导水平,既是新闻战线长期的任务,又是当前形势下媒体自身生存的要求。记者写稿、编辑编稿时,不要总想着“我要说什么”,更要多了解“群众想知道什么”,在对弱势群体的报道中注意关照他们的感受,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从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及时回应群众的关切,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
比如,对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新闻的报道,许多媒体不再简单地刊发会议文件和工作材料,而是从群众关心的角度切入,对会议内容进行提炼与解读,不仅吸引群众阅读,而且让群众读得明白,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刘云山同志曾提出宣传工作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非常值得新闻工作者学习和深省。
基层是新闻的富矿,是新闻的源头活水,更是广大新闻工作者成长的沃土。自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奔赴生产生活一线,采写了大量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闻报道内容上,不再过多报道会议和领导活动,而是深入基层接地气,了解百姓的疾苦,反映百姓的诉求,让群众成为新闻的主角,多表现普通群众的工作生活和精神世界;二是版面编排形式上,更尊重主流审美需要,以图片、标题、线条、底纹等各种手段,为读者奉献出精美的精神产品;三是报道语言上,努力改变板起面孔说教的姿态,摒弃假大空,在规范的新闻语言基础上与时俱进,适当借鉴一些通俗入耳的网络语言,以鲜活、生动的语言采写新闻稿件,“给力”等网络热词也开始出现在《人民日报》这样的传统媒体上,得到了读者的赞许。
河北省唐山市《唐山晚报》在2013 年11月记者节的时候,启动了“走基层·山海行”大型采访活动,这一活动旨在提醒教育记者、编辑,新闻在基层,在广大群众中间。只有坚持深入开展“走转改”,新闻报道才能紧扣时代的脉搏,真实地反映民意,关注民生,把引导社会舆论与畅达民意、服务百姓两者结合起来,做好党群联系与沟通的桥梁,这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新闻“三贴近”原则的有效措施。
百姓生活无小事,服务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在新闻报道的同时利用好媒体的信息平台,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打好“服务牌”,也是党报党刊竭力追求的境界。在新媒体时代,许多党报党刊纷纷开通微博与微信,广泛征集新闻线索,拓展了群众参与办报的渠道,加强了与读者的联系和互动,对于群众所盼所想,奔走呼吁,努力促成问题解决,提高了媒体的亲和力和服务功能。
比如,立足于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烦心事、困难事,为群众排忧解难,《唐山晚报》开设“有困难找晚报”栏目,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