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连昌
(百色高级中学,广西百色 533000)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宋连昌
(百色高级中学,广西百色 533000)
论述了高中新课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注意要点,并从PBL、学案导学、学习系统、交流评价等方面阐述了高中《信息技术》常规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及原则,最后提出了一种常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PBL;学习系统;评价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日常工作是按照学校教学计划在电脑室或普通教室中对学生进行教学。这种形式的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常规课。高中信息技术常规课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直接决定着学科的教学质量。
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即信息素养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高中新课改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的教育目标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生活上发现信息、捕获信息,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是信息意识的表现。但是,能不能、会不会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恰当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就要看有没有信息能力了。能不能在利用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遵守信息伦理,这体现了一个人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阵地,因此,科学、有效的教学将决定着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在设计和实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成为必修科目的时间相对较短,且本身发展速度飞快的特点,再加上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起点水平相差大,从而导致课时与内容上的矛盾,使得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难以把握。当前,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错误地认为信息技术课堂就是单纯教授高科技工具,而计算机和信息网络则被看作高科技工具,教师上课就是教学生学会软件工具,学生纯粹就是为学习这种高科技的工具,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怪现象,从而出现了“狭义工具论”化的现象,“点这里点那里”成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任何技术都有一定的科学理论支撑着,信息技术也不例外,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多了解学科所依托的科学理论,不要将信息技术“狭义工具论”化。
传统科学一般从底层学习开始,即从原理开始学起:基础理论-技术-应用。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是行不通的。高科技的信息技术课程是要从顶层开始学习,即从应用层开始学习,也就是说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应用为主。当然也要接触到一些初步原理和技术。技术的应用与工具的使用是需要亲历的,只有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学会、掌握,所以,信息技术学科强调实践性。同时,技术产生工具,工具是帮助人们解决实践问题的,信息技术涉及很多学科,信息技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教学时要注意整合学科课程。信息技术不会像机械和电力技术那样,在经过半个世纪高速发展以后,就变成以增量改进为主的传统产业技术,而是面临一次新的信息科学革命[1]。技术的本质在创造,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是在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给学生的展示和创造提供一个平台空间。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要让学生有时间静心实践,要让学生有空间发挥想象力,在此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问题解决(PBL)的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此方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而不只是纯粹的探索和发现。同时,也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强调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等。此模式归纳为四个基本环节:组织小组;开始一个新问题;后续行动和活动汇报;问题后的反思。这一方法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求特点非常吻合,它可以成为我们常规课堂的基本模式。例如:教学VB循环程序设计“for… next”、“do while…loop”结构时,教师先分好组,给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讲解后,接着提出编程问题:如求100内不能整除3的数是什么?让小组学生去讨论、去思考。创建一个学生小组交流的平台,让小组最终形成结论,并让学生完成反思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种方式极大地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模式的有效形式。
信息素养需要学生在学案导学的指导下,和在不断实践的体验中提升,这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新课改对学生要求不再是以技能应用为主线,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布置一些操作性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同时,最好为软件工具的使用提供技术参考即技术支持,方便学生查阅使用,最后一个环节要重视交流和评价,它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极大地提高。这样一来,信息技术课堂设计将是一个大量信息资源有机整合的过程。资源整合如果采用传统方法,必将费时费力,而效果并不见得高,如共享文件资源,提供和获取的过程过程繁杂易错。这时基于网络学习系统的使用必不可少。
在线学习系统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而出现的。这种在线学习方式是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学员应用网络进行在线学习的一种全新方式。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在应用学习系统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在常规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在线学习系统:在一个校园局域网服务器中运行学习系统,教师与学生在此系统的框架内构建更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课堂模式,学习系统实现了以下功能:学案准备、学习资源控制、互动讨论、作品提交互评、学分统计、实践考核、反思反馈、笔记提问、量表核定、数据管理等。它的作用显而易见,容易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学与教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学的动机,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评价更加规范快捷。实践证明,学习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学科各种类型的内容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值得大面积推广。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教学法、游戏法、任务驱动法、同步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协作法,多种方法有机整合,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正确使用。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内容教学,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任务定得太少或太容易,会造成时间浪费;任务定得太多太难,学生则无法完成,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汇报交流与评价这一环节在主题学习活动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让学生上台讲演自己的作品是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督促,通过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谈想法、做法和体会,一起讨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以达到交流思想、取长补短的目的;评价方法可以是自评、他评、互评、师评。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点评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运用鼓励的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基于上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注意要点和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归纳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如下:确定学习主题→准备学习资源,登陆学习系统,书写学案导学(目标、过程、任务、讨论、技术参考、调查、反馈测试)→强调作业要求,作品评价量表→电子教室小窗口呈现学习主题及目标并签到→学生登陆到学习系统,浏览学案导学,明确任务→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PBL(组织小组;开始一个新问题)→学生实践完成任务、提交作业→PBL(后续行动和活动汇报,交流分享,展示评价)→ PBL(问题后的反思,梳理总结,拓展延伸)→课后批作业。
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归纳高中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它适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结归纳、抛砖引玉的陈述中,期待同行提出更好建议和意见。
[1]刘洪宇.我们的25周年·展望[J].中国计算机报,2010,(25).
G434
A
1671-7503(2014)07-0044-03
郑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