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 洪 舒 雯 曾展鹏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5)
医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2013年教育部卫生部关于 《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强医学教育工作的核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促进学生知识、技术、职业素质全面发展[1]。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过程是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相衔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运用联想思维,构建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临床联想,有效地将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相衔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素质。
所谓联想,就是根据当前感知的事物、概念或现象,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思维活动[2]。联想丰富的人通常都具有优良的思维品质。联想思维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3]。联想也就是根据输入的信息,在大脑的记忆库中搜寻与之相关的信息,或者利用大脑记忆库中的一些信息形成与之相关的新信息的过程。根据大脑搜寻记忆库的方式不同,我们可将联想分成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类比联想、对称联想等类型[2]。在医学领域,各专科之间、专科病各病种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在专科课程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特点,主动运用联想思维模式,构建教学模式尤为重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体会。
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疾病概念、病理生理规律、临床案例等方面运用联想思维方式构建教学模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素质。
1.1 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是从给定事物想到与之相似的事物 (形状、位置、性质等方面)的思维活动。相似联想是临床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如 《中医骨伤科学》腰部筋伤章节,腰部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都有相似的临床症状“腰痛”。在教学过程中,强调 “腰痛”这一共有的临床症状的同时,启发同学思考以上几种腰部疾病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要点。课堂上,通过与学生互动,提高相似联想的能力,提高对腰痛症状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病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认识。
1.2 类比联想 类比联想是由一类事物的规律或现象联想到其他类事物的规律或现象的思维活动。如骨病章节的骨关节化脓性感染与骨关节结核两类疾病,临床上均有 “发热”的症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类比联想的方式进行教学,分别在病因、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相类比联想教学,加深学生对这两类疾病的认识。
1.3 对称联想 对称联想是由给定事物联想到在空间、时间、形状、特征等方面与之对称的事物的思维活动。骨伤科疾病尤其是 “骨折”病,在临床上因受伤的暴力形式、伤者受伤时的姿态等因素产生不同的骨折分类,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对称联想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常见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类型,在讲解时,注重两者的受伤时肢体的姿态,受力点以及力传导方向的分析,通过对称联想加深认识。
1.4 相关联想 相关联想是由给定事物联想到经常与之同时出现或在某个方面有内在联系的事物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相关联想能力,是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和素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运用相关联想的方式进行教学。如骨折创伤,除了与外伤暴力因素有关外,还与年龄、身体素质、骨骼结构、骨折部组织结构或病变有关。我们在讲解骨折并发症时,从临床案例进行讲解,分析骨折并发症的病因、病理过程,以及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重点讲解骨折创伤的诊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暴力创伤和部位、不同的病变阶段、不同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诊断并发症或预见性防范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1 骨伤科课程教学模式的总体构建 《中医骨伤科学》课程一般安排在本科教学4年级上学期学习。这个阶段学生已完成了中西医医学基础课程和部分临床学科课程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目前,我院每一年级中医专业学生人数较多 (约100人以上),多安排在大课室授课,因此,对 《中医骨伤科学》进行教学设计,我们采取了多元化教学模式,对概念性的问题,以讲解式教学方法授课为主;对疾病的问题,以案例式教学方法为主;对疾病机理等的研究问题,以学术式教学方法为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运用联想思维构建教学模式。
2.2 在教学过程中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上世纪50年代罗杰斯提出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理念正在教育领域逐步深化,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根据这一理念,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与提取的过程,而是一种情景的体验过程,一种互动的过程,一种主动的意义赋予过程;协助、交流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重要学习形式。因此,应在教学过程中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2.2.1 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 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根据课程具体章节教学内容,安排设计教学情境和联想节点,触发引导学生的联想思维。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为了拓宽其思路,鼓励学生在更高的水平上思维,教师可适当予以引导 (提示)。对于正确的、有创见性的回答予以肯定鼓励,或作为平时成绩记录下来;对于不准确的或偏离性的回答,不能简单的否定,而是与学生讨论,表述个人的观点,或者引导学生相互之间开展讨论。这样,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使课堂教学过程保持一定的连续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
2.2.2 实行因人 (材)施教 根据课程教学进程,课前调查和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状况,动态性地调整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情境和联想节点,循序渐近地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主动思考,从听课学习到主动学习,从学习一般的疾病基础理论知识到探讨疾病的研究方向转变。
教学实践表明,运用联想思维构建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掌握骨伤科学的重点要点,完成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学科的衔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以及知识构建意义都有积极作用。
[1]周桂桐,张伯礼,于越.《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教育目标探析[J].中医教育,ECM,2009,28(2):8-10.
[2]谢刚.归纳与联想教学法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4):74-76.
[3]荆鹤平.论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J].镇江高专学报,2001,14(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