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英平昭
(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 102211)
为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的 “将康复医学发展和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公立医院改革总体目标,与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同步推进、统筹考虑,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落实急、慢病分治,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完整的医疗体系。”的需求,2012年3月北京市医管局局长办公会指出: “关于小汤山医院,综合考虑其康复和护理工作基础,应向康复医院方向发展”。北京市卫生局同年8月批示: “根据市编办 《关于同意北京小汤山医院调整名称的函》,同意你单位的名称调整为北京小汤山康复医院”。医院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确立了以慢性病防治为主线,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结合,集健康管理、综合医疗、康复医疗、康复疗养等以慢性病预防和康复治疗为主的独具特色的三级甲等康复医院的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北京小汤山医院 (又称北京小汤山疗养院)1983年被中央卫生部命名为 “北京市康复中心”,是当年卫生部发文成立的4个康复中心之一。1985年1月更名为 “北京市小汤山康复医院”,床位750张,在国内及东南亚享有盛誉。但上世纪90年代前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疗养康复业务迅速萎缩,康复的优势不复存在,综合医疗力量薄弱,要转型重新发展康复困难重重。
1.1人才大量流失 高技术人才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缺乏
至2010年底从事康复医疗工作的人员由鼎盛时期的200余人减到20人,仅有1名康复医生,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多数是中医专业或护士,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没有专业的康复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由于医院地处远郊,人才引进困难,尤其是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
1.2部分职工对医院转型持消极观望态度 2000年后引进的学科骨干或新入职的职工对医院的历史不了解,不认同康复医学,认为康复医学不是主流医学,对康复医学发展前景没有信心,对医院转型持观望甚至是反对态度。
1.3康复医学观念滞后 业务单一 效益低下 康复中心2010年底作为医院的医技科室仅开展理疗、针灸、按摩、温泉水疗等传统康复治疗,现代康复治疗基本是空白,年收入150万元左右。
1.4设施设备简单陈旧 仅有理疗、针灸、按摩等传统康复治疗设备和简单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设备,设施设备老旧,多年未更新。
1.5医疗用房严重不足 病房设施陈旧 医院曾经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御苑,环境优美,温泉水久负盛名,院区占地面积40万m2,但建筑容积率仅15.25%,大部分业务用房都是上世纪50年代所建,不符合现代康复病房的要求,且部分用于非医疗业务,业务用房短缺成为我院发展康复事业的瓶颈。
1.6临床及医技科室力量薄弱 2010年医院床位编制577张,实际开放医疗床位118张,仅有内科、外科2个简单的一级临床科室,床位使用率不足50%。医技科室中无微生物实验室、血库、病理科等。
1.7康复医疗行业配套政策不完善 规范不健全 目前政府刚认识到康复医疗在医疗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相关的配套政策尚不完善。政府对康复医院没有特殊的补偿政策;康复治疗价格倒挂,医保覆盖范围小,报销水平低。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康复工作的发展。
1.8北京市尚未建立三级康复网络 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尚未落实急、慢病分治,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完整医疗体系。我院尚未与市内三级医院及社区医院建立起有效的转诊机制,康复病人的来源及出路都不能保证。
北京市卫生局及医管局对我院的重新定位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4年来,我们一直在为转型努力。
2.1凝心聚力 再创辉煌 医院职工对医院转型的价值认同是医院转型的关键之一。在转型过程中,如果出现 “转型”的目标成为院领导的一厢情愿,管理者和职工的认知脱节,船头转了,船身不跟着转是无法完成转型工作的。转型对全院职工的思想认知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巨大冲击。医务人员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职业前景,职业转换是一次痛苦的蜕变,放弃自己喜欢并从事多年的专业方向是艰难的抉择。医院领导层通过医改政策解读,医院发展的优劣势分析,愿景规划等多方面教育,重塑医院价值观,建立新的医院文化。使全院大多数职工在思想认知和价值取向上逐步实现统一;少数持观望态度的职工在医院转型成效的事实教育下也彻底转变了观念;对于不愿改变职业生涯的极少部分人员尊重本人意愿选择调出。新的医院文化为医院转型提供了动力,在 “转型人人有责”的思想氛围下,转型工作的推进成效显著。
2.2整合资源 调整存量 建立康复病房及治疗室 针对设备设施陈旧的问题,一方面争取政府支持,做好远期规划,一方面 “采取小步走不停步”的策略,对现有设施进行资源整合,调整存量,为康复发展奠定基础。2011年利用内外科病房的闲置床位开始设立康复病区,2012年4月将外科病区 (我院无手术室,外科主要为骨关节康复病人)整体转为康复病区,并在原疗养区调出一层楼满足高端康复病人的需要,目前康复床位达到150张。全院统筹协调将原疗养区相对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会议室、餐厅、娱乐室、办公室房屋逐步腾出设立了20余间康复评定室与治疗室,面积达1200m2左右,为康复治疗提供了必要的场地。
2.3购置配备了满足功能需要的康复设备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1至2014年间投入六千余万元购进上下肢康复机器人、言语吞咽治疗仪、多关节等速测试训练系统、Commander康复功能评定系统、平衡功能诊断与训练设备、神经损伤诊断治疗系统、心肺功能测定与训练系统、四肢分离电水浴槽、下肢与腰部涡流浴槽等一批现代化的康复评定与训练设备。
2.4加大人才引进及培养力度 共引进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余人,院内转型20余人。目前康复中心总人数达到115人,其中康复医师 (含康复评定师)30人,康复治疗师36人;博士3人,硕士26人。通过出国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修、短期培训班及院内培训等多种形式促进转型人员及新进人员迅速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2.5建立完善现代康复医院的诊疗体系 设立了康复内科、康复外科、中医康复等3个康复门诊,神经、心肺、老年、骨与关节、脊柱脊髓损伤、中西医结合及特需等7个康复病区;平衡、认知、等速、运动等4个康复评定室;PT、OT、ST、传统康复治疗组、理疗组、温泉水疗组、心理睡眠治疗组、文体治疗组、心肺康复治疗组等9个康复治疗组。
2.6开展慢性病康复为主的康复业务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指出: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是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将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 (2012~2015年)》指出要规范防治,提高慢性病诊治康复的效果。慢性病康复是为了防止疾病复发,减轻并代偿患者的身心功能障碍,使残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改善和发挥,使患者能够以最佳状态回归家庭、参与社会。慢性病的康复对我们提出了挑战也为我们带来了机遇。医院抓住慢性病康复的主线,开展了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康复业务,同时开展了骨与关节疾病、脊柱脊髓损伤、皮肤病等的康复治疗。慢性病康复成为医院的康复特色。
2.7探索新的康复医学模式 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是四位一体的现代医学的基本内容,未来康复医学的发展呈现出一体化、大融合的趋势。利用医院健康管理和综合学科方面的优势,借鉴欧洲康复医学模式,打破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的界限,学术上倡导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健康管理的紧密结合。神经内科、心血管、呼吸、内分泌、骨科、心理、营养等各专科医师定期到康复科病房,指导临床及营养、心理治疗,与康复医师、治疗师共同为病人提供饮食、运动、心理、药物、物理因子、传统中医、社会和职业治疗等全方位的治疗和干预。以整体、全面、定量、多学科和综合性为特征,融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临床治疗、中医传统、现代康复为一体探索了一种新的康复医学模式,在研究解决各类复杂困难的临床康复问题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8制定现代化的康复工作流程 功能康复是传统结构康复内容与目标的延伸和升华,是现代康复的核心。它以多种非临床性的功能治疗为主 (如物理、作业、言语治疗等),侧重于功能的评估、训练、重建、代偿和适应,通过改善功能状态、提高个人健康水平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现代康复将早期、主动、全面康复理念贯穿治疗始终。根据这些原则制订康复患者的康复流程,完善康复评定及治疗流程,对每个康复患者实行早、中与末期康复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制定、调整康复治疗方案。在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康复治疗的主导地位,达到康复的目的。
2.9开展双向转诊工作 2012年加入了 “友谊医院联盟”,与友谊医院 (三级综合医院)开展双向转诊工作及我院的人员培训工作。2014年4月以我院为中心医院与昌平区南口铁路医院 (二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纵向的康复医联体,对下级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开展人员培训工作。
经过3年多的努力,预计2014年康复中心年出院病人1千余人,医疗收入超过3千万,是2010年的几十倍,同时由于康复业务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医疗科室的发展。
近年来庞大的康复需求和潜在的市场需要,使得康复机构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卫生部 《“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指出 “在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鼓励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 (包括企事业办医院)有计划、按步骤地整体转型为以康复医疗服务为主的综合医院或康复医院”。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康复医院转型的关键是要做好顶层设计,统一职工思想,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更重要的是运用现代康复的研究成果和理念,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康复医学模式、组织架构、工作流程,这样转型后的医院才能突出其康复特色,才是一所现代化的有活力的康复医院。
本文对北京小汤山医院在转型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梳理,希望对正处于转型期或准备转型的二级医院、疗养院有所借鉴。目前我国的康复事业正处于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愿与有志于康复事业的同仁们一起发展壮大,为我国康复事业的崛起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