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顶层设计为抓手服务信息化

2014-02-05 05:21李力
中国教育网络 2014年1期
关键词:业务部门部门中心

文/李力

以顶层设计为抓手服务信息化

文/李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出学校数字校园的框架:以统一身份认证、信息门户、共享数据交换为数字校园基础平台,制定统一的数据编码规范,集成或新建现有各业务系统。

信息中心面临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基本上都已按照教育部(厅)相关要求,成立了学校层面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主要校级领导担任组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主要部门承担着全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设计任务,其他各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从表面上看似乎组织机构完整,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确是矛盾重重。主要表现有:

1.地位尴尬。众所周知高校各项事务的重要性排位依次是:教学、科研(推广)、管理、服务。显然,信息技术部门从传统意义上讲属于最后一类——服务,如从中心职责就能看出,主要是负责校园网畅通、信息系统保障、课件资源制作、多媒体教室及录播教室完好。按照以上分工,中心主要承担服务职能,基本上没有任何权利统筹或协调其他部门的工作,当遇到问题时要靠“求人”来解决。许多情况是:信息中心埋头苦干,其他部门袖手旁观。

2.归口管理。信息化资源的统筹规划与管理也是困扰信息中心的主要问题之一,如果不能彻底解决人、财、物的归口管理,必然造成多头建设与管理,出现投入越大,“信息孤岛”越多的现象。

3.持续投入。部分上级领导可能片面地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一次性投入,虽然能保证建设阶段投入但却不能保证未来运行维护阶段的持续投入,其结果是由于运维阶段投入不足导致使用效果不理想。

机遇与挑战并存

虽然存在以上诸多困难,但面对十年一遇的发展机遇,信息中心如何能够克服困难、完成学校赋予的重任呢?学校的具体做法:

顶层设计

2009年学校高层顺应潮流,提出数字校园建设思想,中心迎来了机遇与挑战。经过多部门联合调研,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具体指导下,学校按照“统一规划、遵从标准、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学校数字校园的框架:以统一身份认证、信息门户、共享数据交换为数字校园基础平台,制定统一的数据编码规范,集成或新建现有各业务系统。目前已上线的业务系统涵盖了各个业务部门,主要有本科生教务、学工、财务、OA、网络教学平台、视频会议系统等。

整体规划方面。不但有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同时还对校园安防监控、数字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统一规划,通过数字校园立项向学校申请了年度预算,与所承担的任务一起下达给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同时明确业务系统建设的责任由业务部门自己承担(责、权、利统一)。以上方法一方面调动了业务部门的建设积极性,另一方面达到了需求与建设的统一,从目前效果看利大于弊。

机构重组和人员整合方面。学校曾存在多个信息管理服务单位,隶属于各个不同的业务处室。为了保证数字校园建设的需要,学校将不同信息部门进行合并重组成立了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人员分别来自原网络信息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多媒体教室管理中心、图书馆),合并组建后的机构级别定位正处级建制,下设3个科级建制,人员数量达到35人,保证了数字校园的顺利进行。

数据中心方面。学校投资新建了4400平方米的数字化楼,按照数字校园规划要求建设了新的数据中心机房,托管了全部分散在各单位的服务器设备,设备系统安全得到充分保障。数据中心建成之后为各种业务系统提供需要的全部计算资源,节约了大量资金,并为下一步即将开展的云计算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抓大放小

抓大:从全校信息化建设任务看,关键核心任务是数字校园基础平台建设,包括数据编码规范、统一身份认证、信息门户、共享数据交换等,这类工作特点是专业性强(包括网络安全与交换、网站、数据库、中间件、多媒体与课件、各类操作系统应用等),中心做为信息技术部门责无旁贷。

放小:从全局看,业务部门最了解自己的需求,因而每个业务系统应由各业务部门具体负责建设,这属于“小”,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具体是指业务部门通过调研提出业务需求,结合信息部门提出的数据接口要求,最终形成建设方案供招标。这种建设模式让业务部门唱主角,信息部门唱配角,双方都承担各自擅长的任务,尤其使信息部门彻底摆脱了“承担责任”的尴尬境地。

在此次数字校园建设中,中心通过“顶层设计和抓大放小”这个抓手,回避了一些矛盾,解决了部分问题,获得了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话语权。

(作者单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猜你喜欢
业务部门部门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电力企业构建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的研究
在当前形势下“业财融合”的发展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供电企业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财务人员深入业务部门的重要性和策略分析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