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医学生职业精神认知现状调查及分析*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之一

2014-02-05 08:35徐玉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实习期医患医学生

徐玉梅,刘 明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医学职业精神·

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医学生职业精神认知现状调查及分析*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之一

徐玉梅,刘 明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目的了解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视域下的医学生职业精神校内培养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选取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716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总体统计。结果医学生对医师职业精神和生命价值观、医患关系、医疗纠纷、医疗保险及医患利益冲突有着较为良好的认知,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处于实习期的学生表现尤为突出。结论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视域下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要注重系统性、科学性,要强化实践性、操作性。

临床医学;教育改革;视域;职业精神;调查现状

医学职业精神是对医学从业主体的职业立场、职业目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等的内在要求,是医学服务于人类健康的必然要求,更是医学从业主体践行医学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校内医德教育是医学职业精神培养的基础性环节,医学生能否将职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直接关系到医学职业实践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为适应《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中“以强化职业道德为核心,将医德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等的具体要求,[1]为摸清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现实状况,课题组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探索创新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模式,建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评定体系,以促进医学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1]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此次问卷调查,课题组选取了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2009~2013级的750名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

根据调研的目的,课题组通过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的基本认知;自行设计问卷调查量表;通过预调查的形式,不断完善调查内容,力求真实地反映被调查者的认知现状。

1.3 问卷回收率和统计方法

问卷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2009~2013级的5个在校年级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750份,回收问卷733份,其中有效问卷716份,有效率97.7%。采用SPSS19.0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并进行总体描述统计和分年级描述统计。

2 结果

基于了解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的认知现状,问卷调查设计了“对医师职业精神和生命价值观的认知”、“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对医疗纠纷和医疗风险的认知”及“对医患利益冲突的认知”等四部分内容。

2.1 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的总体认知

2.1.1 对医师职业精神和生命价值观的基本认知。

调查显示,医学生对医师职业精神的基本内涵有着良好的认知,大多数学生能够理性把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以及两者对医师的重要性(表1)。在对待生命价值的问题上,认知度尚可,对待人体标本和实验动物以理性态度居多,一般对病情危急的患者会“先紧急抢救”(表2)。但是,仍有部分学生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如职业立场尚不够坚定、职业目的尚不够明确等(表3)。

表1 您觉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比,对医师的重要性如何?

表2 您如何对待“因病情危急被紧急送医、而又未付医药费的患者”?

表3 您为什么选择临床医学专业?

2.1.2 对医患关系的基本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72.2%的学生认同医患关系是“基于医师奉献的信任关系”,62.0%的学生能够很好把握医者的职业要求,但是47.2%的学生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在医方的同时,却有30.9%的学生认为医患双方缺乏交流的原因为“就医患者多,医生工作量大”(表4-6),并且有39.8%的学生对未来医患关系的改善持不乐观的态度。由此可见,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很不一致,对医患关系的实质尚缺乏统一的正确认知和理解,这会直接影响到对患者的医德情感和医德责任的承担。积极引导并培养学生形成基于对生命尊重和负责的正确医患观,是医学职业精神培养应关注的重要内容。

表4 您如何看待“救死扶伤,防病治病”是医务人员的基本职业要求?

表5 您认为造成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表6 您认为现在医患双方在感情上缺乏交流的最主要原因?

2.1.3 对医疗纠纷和医疗风险的基本认知。

表7、表8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67.6%的原因来自于医方,14.2%的原因来自于医疗体制本身。他们认为,医务人员改善服务态度、明确告知医疗风险可以有效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但是却有45.8%的学生在“患者与医生对治疗方案意见不一致时”选择采纳患者意见,在一定意义上缺乏对患者的负责精神。这说明,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巧训练,开展防范医疗纠纷的课程培训,让学生掌握正确处理医疗纠纷和医疗风险的基本方法,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表7 您认为当前医疗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

表8 患者与医生对治疗方案意见不一致时,医方应该怎么办?

2.1.4 对医患利益冲突的基本认知。

表9、表10的调查结果显示,78.4%的学生认为医患之间存在利益冲突,56.8%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双方协商来解决,这反映了学生对此有着良好的感性认知和行为选择的基础。但是从实际操作层面上来看,在“如何看待医生诱导患者使用高价药和做高新医学技术检查”时,有45.5%的学生认为可以做或者有条件做。这说明,对部分学生来说仍然存在理性认知与实践选择的矛盾。如何强化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仍然是我们在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难题。

表9 当医患双方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您认为医者应做到?

表10 您如何看待医生诱导患者使用高价药和做高新医学技术检查现象?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医学职业精神培养现状总体良好,但是也存在对职业目的、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良认知,存在理性认知与实践选择的矛盾。如何强化医学职业精神培养的实践性,是亟待关注并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2.2 不同年级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的认知比较

2.2.1 实习期学生对医师职业精神的认知最低。

表11、表12的调查结果显示,在5个年级的医学生中,认为医师职业精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都很重要”,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认知度呈依次递进的关系,而处于实习期的五年级学生认知度最低。这说明,校内的医学伦理教育、医学人文课程的开设对医学生的职业精神认知、正确把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起到了良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但是这种认知更多地存在于感性认知阶段,缺乏与临床实践的现实结合。大五的学生进入实习期,进入到临床实践的环境,现实地感受和面对医患关系的处理、带教教师的临床诊断、治疗的全过程,其中不良的因素会对医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医学生职业精神认知从“理想”到“现实”的弱化,职业信念有滑坡的趋势。

表11 您所理解的“医师职业精神”?

表12 您觉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比,对医师的重要性如何?

2.2.2 实习期学生对医患关系的处理更趋“理性”。

表13、表14的调查数据显示,相比较于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在对待“因病情危急被紧急送医、而又未付医药费的患者”时,处于实习期的学生在践行救死扶伤的医德责任时,考虑较多的是现实的可行性,如医院的利益、个人所承担的责任以及后果等,所以选择“不管付费与否,先紧急抢救”为最低(50.0%),而选择“等家属缴纳费用后再抢救”为最高(36.7%);在分析医患双方在感情上缺乏交流的最主要原因时,排除掉“医生医德情感缺乏”的原因外,实习生选择与患方都相关的其他3个原因的比例最高(93.3%)。由此可见,处于实习期的学生在医患关系的处理上考虑的现实维度较多,不完全是单纯、感性的基于奉献的医患关系,来自于医疗实践的影响因素不可忽视。

表13 您如何对待“因病情危急被紧急送医而又未付医药费的患者”?

表14 您认为现在医患双方在感情上缺乏交流的最主要原因?

2.2.3 实习期学生对医疗纠纷的处理更加“谨慎”。

尽管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权是医务人员的职业要求和应尽义务,但是这种义务的履行是以不损害患者的健康利益为前提的。如果不顾及患者的健康利益去尊重患者或者其家属的自主权,是不符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的。如表15的调查数据显示,实习生选择“行使医生的特殊干涉权,积极为患者治疗”的人数明显减少,在5个年级的学生中比例最低(16.7%)。这说明,处于实习期的学生受医院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认识和处理医患关系、医疗纠纷更有防范、自保的心理,考虑问题更加“谨慎”。强化来自医疗实践的医患纠纷处理技巧的培训,是校内医学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内容。

表15 患者病情危急,患者或家属仍坚持己见,您该如何?

2.2.4 实习期学生对医方利益更趋“实惠”。

在对待医生收红包现象时,尽管各个年级的学生选择“不合理”的比例相对较高,大部分学生能够把握这样做不符合医生的职业道德要求,但是认为收红包合理(非常合理+比较合理)的,处于实习期的学生高达53.3%(大一为19.3,大二为39.2,大三为30.1,大四为19.6)(见表16)。如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义利观,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讲解层面和理想化的设计里,与医疗实践的具体操作层面相结合是校内医学职业精神培养的着力点。

表16 您如何看待医生收红包现象?

3 讨论与思考

当前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应着眼于中国特定医疗文化背景的最佳视角,着眼于深化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科学规划,注重实效,从当前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薄弱环节——实践入手,不断强化人文医学教育,逐步提升人文医学精神,切实提高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培养的质量。

3.1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要注重系统性

高等医学院校应转变医学教育的理念,确立医学人文课程的主导地位,注重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系统性,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从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课程安排、实践实训、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对“育德”做出具体部署;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课程渗透、全活动强化,将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3.2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要注重科学性

目前来看,多数医学院校所建立的医学课程体系仍然是以生物医学类课程为主导的,[2]医学人文类课程的开设仍然处于弱势、辅助的地位。因此,高等医学院校要注重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科学性。首先,要科学界定职业精神培养的内容。把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的职业立场,热爱生命、维护健康的职业目的,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态度,至真至善,追求卓越的职业理想,作为医学生职业的必备素养要求。其次,要科学设计职业精神培养的课程体系。要建立以医学人文类课程为主导的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医学人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把握好医学人文类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程的平衡。科学的医学人文类课程体系应包括文、史、哲等人文素质课程,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学、医学社会学等医学与人文学科交叉的核心课程,[3]医患沟通与技巧、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医学伦理与医疗行为等实践技能课程。在课程性质定位上,都应该作为必修课程,提高医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最后,要把握职业精神评价的科学方法。要改变传统医德评价的模糊性、不确定性,采取知识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4]重养成、重践行、重实效,坚持多主体评价,多维度观察,把医德践行作为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见习、实习、毕业评价的首要指标,探索“全过程、多途径、强实践、立体化”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模式。

3.3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要强化实践性

实习医学生职业精神认知偏低的现象,说明了强化职业精神培养实践性环节的必要性。要按照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基本要求,以强化医学职业精神的践行为着力点:首先,减少医学伦理学课程理论的授课时间,相应增加实践内容和实训主题。其次,要科学规划职业精神培养的实践课程,将医患沟通学、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医学伦理与医疗行为等实践技能课程作为必修课程,使学生在具体典型案例的分析、处理过程中领会、把握、关注、反思医疗技术与人文素养的关系,深刻认识到失去了医学人文关怀,医学就失去了灵魂的观念。另外,切实发挥解剖、病理等相关医学技术类实验课程的医德教育功能,在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中增加和渗透伦理的思考和决策,将医学知识和伦理知识融会贯通。最后,要逐步探索“临床带教教师+医学伦理学教师”共同参与医学生见、实习过程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具体方法,进一步强化学生理论认知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3.4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要强化操作性

操作性是衡量医学职业精神培养是否有价值的重要前提。因此,医学职业精神培养的课程设计、实践性环节的加强措施、评价的过程和方法等,都不能停留在设计层面,纯做理论研讨,要注重其具体实施的可操作性。能付诸实施,用得上,有实效,是评价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

[1]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gov.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548/ 201206/xxgk-137754.htm l,2013-3-29.

[2] 王恬.医学人文素养教导的现况探索[EB/OL]. http://www.zhazhi.com/lunwen/yyws/yxjslw/ 41183.html,2013-4-2.

[3] 张新华,张天成,唐志晗,等.基于国家医学教育标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82.

[4] 于芳,徐玉梅,宋茂银.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医德素质评价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 (3):382.

〔修回日期2014-01-20〕

〔编 辑 商 丹〕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Cognitive Status of M edical Students Occupational Spirit in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Clinical M edical Education

XU Yu-mei,LIU Ming
(School of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Weifang 261053,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medical students occupation spirit training,and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explore the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s ofmedical students occupation spirit training on camp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clinicalmedical education.Method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716 five-year program clinicalmedicine students in the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and make an overall description of statistics.Result:Medical students have a good cognition on physician occupation spirit,life values,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medical dispute,medical insurance,interest conflicts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students cognitive deviation existed,such as occupation position not firm,occupation objective not clear enough,and even contradictions to rational cognition and practice choice.These problems are particularly prominent to the students in the internship period.Conclus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clinicalmedical education,medical students occupation spirit train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occupation system and science,should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and the operation.

Clinical Medicine;Education Reform;the Perspective;Occupational Spirit;Status Survey

R192

A

1001-8565(2014)01-0041-05

2013-12-24〕

*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研究项目(2012-YD-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研究项目(LX2013Y064);山东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发展计划资助项目(J10WA04);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10CZXJ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实习期医患医学生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跟踪导练(五)4
高职大学生实习期党员管理创新研究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