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放获取到开放科研”学术报告会在京举行

2014-02-04 23:49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情报中心学术报告报告会

9月23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从开放获取到开放科研”学术报告会上,报告人、《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主编、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区开放获取业务总监Ed Gerstner博士宣布:《自然-通讯》将于2014年10月20日起,从混合型开放获取期刊转型为完全开放获取期刊。

这次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和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联合组织,来自全国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和图书馆界的130余名代表参加报告会。Gerstner博士在报告会上应邀作了题为“从开放获取到开放科研”的学术报告。

Gerstner博士指出,网络技术不仅改变了出版和科学交流的方式,也在改变科研本身的方式。因此,开放不仅是出版行业的新形态,也是科学研究的新方式,得到国际众多重要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院等在政策上的积极支持。

Gerstner博士指出,已经有多项研究-包括《自然-通讯》自己委托的第三方研究-证明,开放获取期刊在论文的传播和影响上具有显著的优势。因此,自然出版集团在积极发展《自然-通讯》和《科技报告》(Scientific Reports)等开放出版期刊,也积极推进以开放出版为主的NPJ伙伴期刊(Nature Partner Journals)和其他合作期刊,例如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的《Light:Science&Application》以及中科院电子所即将出版的 《Microsystems&Nanoengineering》等,还试验人文社会科学开放期刊《Palgrave Communication》和开放出版图书社palgrave_Open。

Gerstner博士认为,开放数据出版将是未来科学出版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这不仅扩大了传统学术期刊论文的传播能力,而且有利于科学研究的验证、复用、扩展,促进科研合作。在介绍自然出版集团《Scientific Data》数据期刊后,他专门介绍了FigShare数据共享机制,通过这样的云储存库,保证数据在全球分享,研究者可以搜索所需要的数据,找到相关联的实验数据,原始数据提供者也在数据不断被使用中得到“认可”。尤其通过该平台,可以使很多“负面数据”被利用起来,从而避免“仅仅发表正面结果”对科学可能的误导。报告中,Ed Gerstner反复提到:“themore open,the better”。

报告会上,Gerstner博士就实现开放获取中的准备工作和遇到的困难,传统期刊和开放获取期刊的区别、同行评议的透明性以及大数据时代下figshare如何助力于科研等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

报告会上,主持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张晓林主任也向与会者宣布,根据中国科学院开放获取政策的要求,文献情报中心即将扩展资助科研人员发表开放获取论文,资助中国科学院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开放出版论文。

猜你喜欢
情报中心学术报告报告会
广 告
高校图书馆学术报告资源建设初探
淮河规划治理与展望座谈会在合肥召开
优秀校友肖敦辉博士回母校作学术报告
厄使馆成阿桑奇“情报中心”?
美军战区级联合情报中心的历史发展
福建召开纪念三八妇女节表彰报告会
2014年世界空间周科普报告会在京举办
中国通信卫星发射三十年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河北金融学院学术报告参与度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