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典型细节展现新闻“精、气、神”

2014-02-04 23:10:15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12期
关键词:焦裕禄细节

□ 程 辉

(松原日报社,吉林 松原 138000)

细节缺失 新闻苍白无力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细节描写是统领新闻作品的灵魂,是达到新闻事件取得最佳宣传效果的重要途径。但是,纵观目前的新闻作品,缺少新闻事件细节描写的现象普遍存在,要提高新闻作品的宣传质量,必须注意消除这种现象。

从新闻写作的一般情况看,应该注意克服以下几种写法:

布告式。从新闻作品的基本路子来看,像法院发的宣判布告,也像纪检、监察部门的通告,表现形式非常直白严肃。如:王丽萍,女,共产党员,今年43岁,家住xx县xx镇xx村,这样写平淡无味,根本不吸引人。

鉴定式。写出一篇新闻作品,像组织上给某人的鉴定材料,都是作者给下的定语,缺乏用感人的事实说话。如:“在本职工作中,他像一根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李忠民同志是一名军人,他复员回到家乡,从未以自己的功劳自居,向政府要求任何待遇,而是听从党的安排,保持和发扬人民军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样写容易形成官话、套话、大话,怎么能让人信服和感动?

履历式。写一件事情从开头到结尾,写一个人从参加工作或当了领导写到目前或去世,像一份简历表似的。如:一位作者写一个县的农业局局长,时间跨度几十年,就像一本流水账,真是长而乏味,把重要的、生动的事实淹没了,怎么能给读者打下深刻的烙印呢?也就不能当成一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了。

结论式。在文章叙述过程中,缺少背景交代,武断地下断语、打保票。如:“xx深化改革,内抓挖潜,外抓销售,效果显著”;“xxx加强......建设,受到人民群众欢迎”,还有“首创”、“填补空白”、“誉满xxx”,“保证了”、“促进了”、“推进了”等等,这样官气十足,架子很大,读者不屑一顾。

细节描写可增强新闻的力量

所谓细节,是指新闻作品中描绘人物、事件、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在新闻写作中,可不要小瞧这个“最小”的组成单位,在一篇稿件中,若运用好细节,通篇就会大大增色。如:穆青、周原合写的《抢财神》一文,把一篇科技服务的稿件写活了,幽默、风趣,别具一格。然而,在细节描写中贵在一个“抢”字。这篇稿件,完全可以从科技人员如何走村串户搞好服务的角度去写,也完全可以从乡村干部如何重视科技、请农技人员的角度去写,可是,这些角度作者都避开了,却围绕一个“抢”字做起了文章。“抢”科技人员刘凤理,“抢”他的被子、“抢”他的老婆、“抢”他的徒弟甚至瘫痪在床的徒弟......一个“抢”的角度,把农民对科技的渴望、科技对发展农业的重要、科技人员数量与发展农业的不适应等要义都包含了。如果不从“抢”的细节去写,再怎么幽默的手法、生动的字眼、充足的事例,都不会收到如此效果。

细节增强新闻作品的思想性。新闻是关于人的报道,给人看的文章。工作经验也好、经济新闻也好、社会新闻也好,都离不开人的活动。因此,新闻要见人、见思想,要直面人生,展现人的精神风貌。人的思想,是通过行动和语言表现出来的。行动要有细节,语言要有个性。捕捉感人的细节,就能展现人的思想风貌。

细节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可读性,并不是读者对新闻的奢求。而我们的一些记者不擅长用生动的细节去感动别人,习惯于大话、官话、套话。写学雷锋做好事时,总是“傻子”、“螺丝钉”、“党叫干啥就干啥”、“一切听从党安排”之类的豪言壮语,又怎么能感动人呢?

细节增强新闻作品的竞争性。当今世界,新闻事业发展迅速,新闻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各种传播手段实际上在进行着一场潜移默化的竞争,如果不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地位就会发生动摇。就报纸而言,若与声形并茂的电视新闻竞争,一要发挥新闻图片的作用,二要提高文字稿件的质量,运用好新闻细节就是有效办法之一。

细节描写的常用方法

在新闻写作中,常见的细节描写方法有:动作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景物细节描写、时间细节描写以及服饰细节描写等等。现将前四种方法分述如下:

动作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一举手、一投足以及喜笑怒骂等动作细节的描写,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譬如:著名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可以说是运用细节的典范。焦裕禄是一位身患绝症而忘我为人民工作的县委书记,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来表现他都不过分。可是,作者并没有一味地使用那些“高大全”的鉴定语言,而是通过朴实无华的动作细节描写,收到了非常好的表现效果。你看,焦裕禄“用左手按着肝部”、“用一支钢笔硬顶着肝部”、“左手经常揣在怀里”,焦裕禄访问困难户,“他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头问寒问暖”等等。这些许多动作细节描写,把“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写活了,高大形象跃然纸上。

语言细节描写:选取作品中人物的言谈、对话,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譬如:《松原农民的贴心人——李志斌》一文,写他把农民利益挂在心上,广泛传播农业科技知识的通讯,其中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李志斌应邀到新发村讲课......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休息时,一位姓魏的老农站起身来说:‘李专家,你可讲完了,一泡尿把我憋坏了,我怕拉下要紧的话,一直没敢去厕所’。说完,他匆匆忙忙向屋外跑去,屋里人被逗得一阵大笑......”李志斌的课讲得如何?农民们听得如何?这些内容无疑都被农民老魏的话包含进去了。

时间细节描写:通过具体准确的时间叙述,使新闻的主题更突出,内容更集中,一环紧扣一环,强烈地感染读者。譬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这篇事件通讯,文中15个小标题的内容都是时间,而且有的十分具体。“1960年2月3日,农历正月初七,现在,整整是下午4点钟”;“现在,是夜里9点零3分”;“现在,是夜里11点23分”。同时,出现“就在同一个时间里”字样的小标题5个,而且正文中也多次出现诸如“一秒,一分......一闪而过”的时间描写,既给读者“事件紧迫,不可耽误”的感觉,又充分体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奇迹,真是扣人心弦。

景物细节描写:选择特定的场景细节和事物的典型细节加以描写,烘托人物的精神境界,实现文章的主旨,给读者以如临其境的感受。譬如:《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这篇通讯,作者在写到李月华生下小女儿第五天的深夜,冒着鹅毛大雪去蒋大娘家救活了窒息的孩子,回来已经深夜两点了,可她不放心,天蒙蒙亮又去蒋大娘家时,有一段十分精彩的场景细节描写:“这时,门外又响起了李月华亲切的声音:‘大娘,孩子好了吗?’蒋大娘赶紧开门,只见外面雪花还在飘着,李月华深夜前来的两行脚印还没有盖满,一条新的脚印又通到她家的门前。她拉着李月华的手说:‘好闺女,叫俺怎么感谢你啊!’”通过蒋大娘眼睛看到的场景,怎么不激动人心呢!只有这一段细节描写,李月华的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品德,已经令人折服了。

猜你喜欢
焦裕禄细节
心里始终装着百姓的县委书记焦裕禄
这些数字,读懂焦裕禄精神
人民周刊(2022年15期)2022-09-13 02:32:56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人大建设(2018年11期)2019-01-31 02:41:08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奇妙的细节
焦裕禄墓前(外二首)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6
细节取胜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19:59:58
决定成败的,绝不是细节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弘扬焦裕禄精神,做“四讲四有”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