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祥
小儿支原体肺炎56例诊治体会
周瑜祥
目的 评价小儿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确诊为MP肺炎56例住院患儿的相关资料。结果 56例患儿多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症状,有肺外并发症者11例(30.4%)。所有患儿MP-IgM均为阳性,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头孢类抗生素联合治疗,严重者短期加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小儿MP肺炎检测MP-IgM和胸片阳性率高,利于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对确诊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需足疗程,必要时联用其他类抗生素可缩短疗程。
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
肺炎支原体(MP)肺炎为儿童呼吸感染的常见病,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占非细菌肺炎的1/3以上,是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较多。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MP肺炎临床表现多样,症状轻重不一,常伴肺外合并症,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较为迁延,好复发,临床治疗较为困难。本文对樟树市人民医院儿科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确诊为MP肺炎的56例住院患儿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确诊为MP肺炎的患儿56例,男32例,女24例,0~1岁2例,2~3岁9例,4~6岁20例,7~15岁25例,一年四季均有发病,秋冬发病34例(60.7%),春夏发病22例(39.3%)。诊断标准依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第7版MP肺炎诊断标准[1]。
1.2 检测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检测56例患儿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均≥1:160,所有患儿均行X线胸片检查,部分患儿进行胸部CT等检查。
2.1 56例MP肺炎患儿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症状。发热45例(80.4%),其中≤38℃ 5例,38~39℃ 29例,≥39℃ 11例;热程3~18d,其中<7d 11例,8~14d 41例,15~18d 3例。全部患儿均有顽固性剧烈咳嗽,X线检测节段性25例(44.6%),间质性15例(26.8%),大叶性16例(28.6%),累及右肺28例(50.0%);累及左肺12例(21.4%),累及双肺16例(28.6%);合并胸腔积液1例(占1.8%)。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 18例(32.1%),≤10×109/L 38例(67.9%),红细胞沉降率增快31例(55.4%)。
2.2 MP肺炎肺外并发症 56例MP肺炎患儿中出现肺外并发症17例(30.4%),其中消化系统受累7例(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等);心肌受累5例(表现为胸痛、胸闷、面色苍白、心肌酶升高等);泌尿系统受累1例(表现为镜下血尿、微量蛋白尿);神经系统受累1例(表现为头痛、呕吐、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血液系统受累1例(表现为继发性血小板、粒细胞减少);关节受累1例(表现为持续双下肢剧烈疼痛);皮肤黏膜受损1例(表现为丘疹样皮疹)。
2.3 对所有患儿确诊后均给予阿奇霉素静脉点滴,剂量每天10mg/kg,每疗程可用3d后停4d,或用5d后停4d,一般连用2~3个疗程。第1个疗程结束后若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可改为口服阿奇霉素,合并细菌感染者考虑加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对于全身中毒症状较重,胸片肺部浸润明显,合并严重肺外并发症的患儿早期使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40例患儿治疗3~5d后体温下降,咳嗽减轻,16例治疗7d体温下降,咳嗽减轻。治疗2周查胸片,症状好转后出院门诊随访。
肺炎支原体(MP)是已知独立生活病原微生物中的最小者,呼吸道飞沫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支原体通过飞沫向呼吸道传播,使患者和恢复期带菌者成为传染源。它含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无细胞壁发病机制有两种,即肺炎支原体的直接侵犯和免疫损害。由于目前对肺炎病原学的诊断尚有一定条件限制,因此对MP肺炎或MP感染临床常有忽略,甚至误诊、漏诊。MP肺炎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伴有顽固性剧烈咳嗽,早期查体多无明显阳性体征[1]。高热不退,感染、中毒症状较重及出现肺外并发症者多见于年长儿,可能因该年龄段患儿有较完善的免疫系统,易出现过度全身炎性反应。MP缺乏细胞壁,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敏感。因此对小儿MP感染者使用四环素类药物有造成可逆和不可逆性耳毒性和肾毒性的可能。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未成年动物软组织损害,导致软骨病。目前儿童MP感染的抗生素治疗主要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2]。近年来阿奇霉素已成为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其为改良的新一代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相对红霉素要广,对G+菌、G-菌、厌氧菌及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均有强大的抗菌活性,且本品半衰期长,胃肠道不良反应较红霉素大大降低[2]。由于MP临床症状不典型、胸部X线改变不具有特异性,诊断非常困难,因此需结合实验室辅助检查,其中MP-IgM定量测定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笔者认为,儿童若有发热、咳嗽,合并其他器官受累,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而中毒症状不重者,早期检查胸片和检测MP-IgM可及早诊断。糖皮质激素应用于重症MP肺炎及有多系统肺外并发症者,大多有支原体介导的过强免疫反应参与,而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反应和分泌物产生,促进肺部实变吸收,减少肺不张、支气管扩张后遗症的发生。另外需注意在用激素治疗时要先排除结核病。关于头孢菌素与大环内酯类联用时,头孢菌素属繁殖期杀菌剂,而大环内酯类属繁殖期抑菌剂,二者联用产生拮抗作用,如细菌感染合并支原体感染时可联用,应间隔6h运用,方可取得更好效果[3]。
总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存在着临床特性不一,症状多样化的特点,所以需结合实验室辅助检查并给予早期正确地诊断,及时使用大环类脂类抗生素,疗程要足够,必要时联用其他类抗生素,合理治疗肺外并发症可大大改善预后。
[1] 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59-60.
[2] 郭红年.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25(1):54-55.
[3] 蔡汝丽,陈巧丽,罗雯.院内感染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与预防[J].河北医学,2009,15(3):317-319.
R725.6
A
1673-5846(2014)06-0117-02
江西省樟树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西宜春 33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