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自信”引领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
——基于爱德华·泰勒的文化共性论与文化进化论视角

2014-02-04 16:32高良坚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民主党派合法性信仰

高良坚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 湛江 524088)

以“三个自信”引领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
——基于爱德华·泰勒的文化共性论与文化进化论视角

高良坚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 湛江 524088)

以“三个自信”引领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在此,运用马克思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文化共性论与文化进化论视角出发,根据文化共性论寻找不同政党、不同个人之间的价值共识——法理性,找出以“三个自信”引领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合情性;遵循文化进化论的规律,将引领依次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倡导阶段、规范化阶段、常态化阶段。

“三个自信”;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法理性;三个阶段

“三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念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信仰,以“三个自信”引领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三个自信”的引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是有区别的,“三个自信”的引领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上升到一种信念、一种信仰来引领,是一种具体的工作方法,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是一种理论的引领、体系的引领。工作方式的引领与理论体系的引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三个自信”的引领是操作性的问题,是理论体系引领的具体和明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上升到一种价值观的追求与信仰,是共产主义信仰的一部分,是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信仰。

一、以“三个自信”引领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法理性

爱德华·泰勒的文化共性论认为:“人类的性格和习惯等各方面具有相似性和一致性,可从两方面按迹探求:一方面,从人的本性的一般相似点;另一方面,从其生活环境的一般相似点。”[1]4“民族学领域中两大原则之一是在文明中有广泛的共同性。”[1]2由此,文化共性论表明了不同人类种族、不同政党组织、不同个人是可以达成价值共识的,这为以“三个自信”引领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提供了法理性。在此,笔者是从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的价值观中寻找共同的支撑点,以探索引领的路径。

(一)以“三个自信”引领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合法性

“三个自信”必须建立在民主党派的价值认同和忠诚信任基础之上,以求得对“三个自信”的合法性。

第一,“三个自信”的合法性应该建立在民主党派的认同与信任上。以“三个自信”引领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目标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形成中华民族的巨大合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个自信”融合着国家意志,并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因此,理解“三个自信”的合法性概念,并不能局限于单纯意义上的“符合法律法规”,而应该认识到它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价值信仰,实践的是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的精神归宿。以“三个自信”引领民主党派的核心价值观,其首要条件就是需要得到民主党派的普遍接受与积极参与。因此,强调“三个自信”的引领必须在广泛的社会认同中形成共识。只有在此基础上引领才能使“三个自信”植入到民主党派的核心价值观中,内化为民主党派的一种精神信仰。对“三个自信”的认同程度和信仰程度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紧密相连。民族有信仰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信仰是软实力的灵魂。而信仰问题不是简单的下达多少个文件就能获得合法性,也不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化程序就具有合法性,而是取决于“三个自信”的政治价值与社会价值能否得到公众的认可,包括民主党派的认可而成为公共价值。公众的普遍认同是“三个自信”具有合法性的基础,也与其合法性的程度成正相关关系。

第二,“三个自信”的认同与信任源于它是理论的理性和历史的理性的统一。它的理论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本身,它的实践经历着中国近代历史的整个过程与新中国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统一。只有被理论论证和实践检验过的理性才能获得党和人民群众的认同与信任。因此,“三个自信”的合法性在于它的科学理性,而不是由政府的统治地位和其掌握的公共权力所决定的,也不是由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使命所能决定的。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果不能摆脱人身束缚、贫富分化、分配不公、邪恶泛滥等,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能被公众所认同与接受,那么,“三个自信”就失去了普遍的适用性,也就失去了它的合法性。“三个自信”成为国家的信仰和民族的信仰必须遵守人民的主体性原则,尊重人民的认同与接受能力。应该肯定民主党派在“三个自信”的信仰里具有依靠自己的理解对“三个自信”作出恰当的评判,如果忽略了公众的认同与接受能力,也就远离了其成为国家信仰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基本原则,其合法性地位也是不稳固的。

(二)以“三个自信”引领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

“三个自信”合法性的关注点是民主程序问题,体现在民众的认同程度上;而“三个自信”合理性的关注点是事物的发展规律,体现在民众的价值满足度上。合法性与合理性是围绕公共价值这一轴心,上下左右交替更迭、相互推进而存在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正与完善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的。

第一,“三个自信”的合理性建立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三个自信”的合理性体现在合乎逻辑地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尊重历史发展规律所作出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与经济基础相一致的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必须选择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和社会的进步。事实证明,在一个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拯救中华民族靠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是行不通的,靠辛亥革命同样摆脱不了命运,只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理论才建立起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才真正站了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国家的相对统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过了六十多年尤其是近三十多年的发展,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二,“三个自信”的合理性根植于人性的需求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从人性的需求出发,寻找人类的公共价值,反映人类的公共理性。公共价值与公共理性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价值信仰的核心,对人们的价值信仰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决定作用[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中国共产党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不断调整方针政策、黾勉求之。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独立自主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公共价值诉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人民群众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价值追求;进入21世纪,人民群众全面实现小康、追求共同富裕的价值愿望即将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深化改革、实现新阶段人民对自由、平等、公平与正义的价值需求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都有一个根本的出发点,即根植于人性的价值需求,也只有根植于人民的价值诉求才能获得合理性,才能长存于人民心中。

(三)以“三个自信”引领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合情性

由人组成的社会其存在理所当然要符合人性,此乃一个社会何以存在的底线。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也不例外,它不仅仅是合法的、合理的,而且也是合情的。

第一,“三个自信”的合情性根基于爱国统一战线的深厚友谊。当前,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所组成的最广泛的政治联盟,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先后经历了大革命时期的民主联合阵线、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同仇敌忾、患难与共,群策群力、黾勉同心,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并达成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结下了将近一百年的革命友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开创和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共同谱写的篇章,绽放着友谊的光辉。

第二,“三个自信”的合情性充满着人文情怀。合法性与合理性的缺陷在于容易导致机会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产生。机会主义将人视作投机的对象,理性主义将人“物化”与工具化,两者都不将人作为目的,忽略人们的个性心理、情感、动机和价值观等一系列在现实生活中与人息息相通的因素。事实上,价值信仰首先面对的是人的心灵问题,真正关注的是民众内心深处的情怀,感同身受民众的喜怒哀乐。合情性恰恰弥补了这个缺陷,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心理和内心情感。康德在《实用人类学》的前言中开门见山地说:“在人用来形成他的学问的文化中,一切进步都有一个目标,即把这些得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人世间;但在他能够把它们用于其间的那些对象中,最重要的对象是人:因为人是他自己的最终目的。”[3]可见,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文情怀是一切社会进步的最终目的。合情性的现实表现是丰富多彩的,一言以蔽之即为人文情怀。人文情怀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以个体的兴趣爱好、价值尊严、情感动机和个性心理等为出发点,对生命的尊重、理解、宽容、沟通、呵护与关爱。“三个自信”充分体现与尊重了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深厚情感,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因应了人文情怀的需要,散发着人文情怀的气息,具有现实性和真实性,真正能够接地气。

二、以“三个自信”引领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三个阶段

爱德华·泰勒的文化进化论认为:“民族学领域中两大原则的另一个是文化的各个阶段,可认为是发展或进化的不同阶段,而其中的每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产物,并对将来的历史进程起着相当大的作用。”[1]2“三个自信”作为国家的信仰、民族的信仰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诉求,更是一种文化要求,也遵循着文化进化的规律性,经历着一个不断丰富、不断进步的过程,因此,在引领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上有必要区别对待,分析辨别为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倡导阶段

第一,全面深化统战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强化“三个自信”引领的龙头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深化统战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党政“一把手”要把“三个自信”的引领作为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来抓。优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结构,责权明确、协调统一,充实领导能力和提高管理效率。创建完善的具体引领制度,如重大问题立项研究制度、学习教育制度、学术交流制度、网络评论员制度、舆论引导制度等,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教育,及时研究、回应、引领其思想上遇到的重大问题。适当地引用评价激励机制,制定长远的考核计划和奖励制度,对引领工作常抓不懈。弘扬模范精神,争当时代先锋,促进引领工作科学有效、深入持久地进行。

第二,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以“三个自信”占领思想舆论阵地。马克思主义是活的思想灵魂,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并赋予其新的内涵,谱写出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马克思主义注入鲜活的力量。科学理论和价值体系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吸收、消化从而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民群众所恪守和遵循。坚持用“三个自信”引领各民主党派的核心价值观,一是要加大对“三个自信”的宣传教育力度,宣传各民主党派树立“三个自信”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在各民主党派内部形成强大的舆论导向和空前的学习环境;二是打造海外传媒航母,占领港澳台海外华侨华人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培养一大批熟悉海外各种思想动态、精通使用国外媒体传播手段的高素质队伍,通过海外传媒航母积极宣传“三个自信”,与世界核心媒体如英国的BBC和美国的CNN等媒体平分秋色、分庭抗礼、并驾齐驱,促进港澳台海外华侨华人对“三个自信”的理解、认同和内化,在整个国际空间形成一个强大的中华民族“三个自信”的舆论磁场。

(二)规范化阶段

第一,构建与完善多元价值观存在和发展的制度体系,规范意识形态的阵地管理。价值观多元化是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三个自信”的价值信仰必然要与多种价值观并存与发展。明确舆论管理体制与原则,构建多元价值观存在和发展的规约机制,从制度上保障“三个自信”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发挥“三个自信”在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中的引领作用,成为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中的灵魂,明确规定任何价值观都不得损害国家的根本利益,不得损害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能与“三个自信”的价值观相抵触或相对抗,不能影响和谐稳定。针对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加强对第四媒体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网络舆情监控的实施办法》。完善常规的维稳工作制度,如出台《国家安全工作规程》、《对外宣传管理规定》、《校内宣传管理规定》、《哲学社会科学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规范对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的管理,制定《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聘用外籍专业人员的管理规定》、《学生海外交流管理办法》等。

第二,加快完善民主党派多元价值观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民主党派多元价值观发展规范化。由宪法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三个自信”来引领多元价值观,是国家在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应有之义,是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5条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但是,宪法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原则性,在社会生活中起操作性作用的是各种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信息化时代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国社交媒体迅速兴起,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发展迅猛,对此,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应及时跟上。要规范对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和哲学社会科学讲座、论坛、报告会的管理细则,对新闻媒介管理、保密规章制度、打击非法出版物和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业道德作出细致的规定,使法律法规与制度并行共同发生作用,坚持责任到人、“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确保“三个自信”的引领导向,有效防止西方敌对势力的惯用伎俩——借助网络手段推行新干涉主义,避免诸如阿拉伯之春、乌克兰颜色革命事件的发生。

(三)常态化阶段

第一,将“三个自信”融入民主党派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共识、调动力量的作用,一是要让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的思想理论全面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二是要把意识形态的作用机制转移到核心价值观上。”[4]“三个自信”的科学信仰本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同时,也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才能焕发其生命力。将“三个自信”的科学信仰广泛应用到民主党派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提高民主党派学习、运用“三个自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分析甄别各类价值观。在各民主党派成员教育、领导班子建设、党员思想作风建设、行风与职业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规章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民主党派成员的各项学习和文化娱乐活动之中融入“三个自信”,为广大民主党派成员所感知、认同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自身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准则,内化为自身的价值理念,外化为实践的自觉行动。同时,要加强舆论引导,树立先进典型,开展各种类型的评选表彰活动,努力营造人人学习、崇尚、树立“三个自信”的良好氛围。

第二,健全与民主党派的沟通机制。通过对话交流机制、疏通引导机制、反馈机制以拓宽表达渠道,确保“三个自信”在民主党派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常态化。沟通的原则和要求包括:一是必须牢固树立“三个自信”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运用阶级斗争的工作方法,对待错误的价值观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予以抵制、驳斥和批判,决不允许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滋长;二是在思想政治宣传问题上,坚持正面引导与思想疏导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使受教育者自觉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思潮,推动全社会形成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与团结和谐;三是在学术和文化层面,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宣传讲授有纪律”,使多种思想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在交流与争鸣中找准自己的社会定位,遵守政治纪律,发挥积极作用。

[1]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晏辉.论核心价值观的原始发生:合法性与合理性[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2.

[3]康德.实用人类学[M].邓晓芒,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

[4]侯惠群.意识形态的历史转型及其当代挑战[EB/OL].(2014-02-27).http://myy.cass.cn/news/728932.htm.

责任编辑:张秀红

D665

A

1002-0519(2014)04-0022-05

2014-04-26

广东海洋大学统战部研究课题(Gdoutz201312)

高良坚(1968-),女,广东海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民主党派合法性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Westward Movement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合法性危机:百年新诗的挑战与应战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浅谈汽车养护品生产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