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 跃,杨松禄,周 兵
(1,2.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3.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
·统战理论与实践·
统战文化的历史积淀与现实发展
——以云南的实践与探索为例
蒲 跃1,杨松禄2,周 兵3
(1,2.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3.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
统战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统战文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珍重历史积淀并予以充分挖掘、整理和保护,使其在现实统战文化建设中得到传承、升华和发展。云南独特的区域和地缘关系、多样性的民族宗教文化、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蕴育了丰厚的统战文化资源。充分挖掘、理性梳理,深刻认知、有效传承,是云南统战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事业、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必然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统战文化;历史积淀;弘扬发展
历史积淀始终是现实发展的源泉和基石。统战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一战线在长期实践中凝结而成的独特风格和气质的文化形态。统治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集文化的基本特质与统一战线的独特理念于一体,本质要求是坚定共同理想信念,价值内核是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坚实基础是传承优秀思想道德,在发挥感召力、增强凝聚力、激发创造力、提升软实力等方面大有作为。[1]源于统一战线发展壮大的历史积淀,萃取统一战线理论精华和实践智慧的统战文化现实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珍重历史积淀,注重挖掘整理,加强保护传承,充分发挥其对现实统战文化建设的支撑、传承和推动作用。云南独特的区域和地缘关系、多样性的民族宗教文化、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蕴育了丰厚的统战文化资源。充分挖掘、理性梳理,深刻认知、有效传承,既是云南统战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事业、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创新边疆治理体制机制必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云南独特的区域和地缘关系、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团结和谐的历史传统,使其积淀了丰厚的统战文化资源。
(一)团结合作、民主协商的政党文化
云南在革命战争时期,是民主党派活跃最积极的地区之一,积淀了丰富的政党历史文化资源,这也是目前云南八个民主党派齐全的主要原因。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感召下,李根源、尹明德等爱国民主人士奔走呼号,云南各族人民开展了艰苦的敌后游击战争,配合中国远征军的入缅作战和滇西反攻战役,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3年5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第一个地方组织——昆明支部正式成立。龙云等云南地方实力派人物及民族资本家朱健飞、金龙章等作为秘密盟员先后加入其中。1944年10月1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昆明支部”改为“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支部”。以后,民盟以“九老会”等社会团体的活动为契机,广泛团结吸收社会各界有影响的爱国民主人士入盟,至1945年底,全省民盟成员发展到200余人,民盟成为云南爱国知识分子为主要成员的政治团体。其中,李公朴、闻一多、张奚若、吴晗、曾昭抡、罗常培、周炳琳等爱国知识分子在斗争中成为著名的民主战士。[2]如今,滇西抗战、“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七一五”爱国民主运动运动、云南和平解放等重大历史事件,成为了云南统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公朴、闻一多、李根源、杨杰、龙云、卢汉等爱国民主人士,成为党外人士优良传统教育的典范;滇西抗战纪念馆、西南联大旧址、云南陆军讲武堂等,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所有这些都增加了云南统战文化的历史厚度与深度。
(二)爱国进步、团结和睦的民族团结文化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有25个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16个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毗邻而居,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150个民族乡,是我国世居少数民族种类最多、跨境而居少数民族最多、实行区域自治民族最多的省份。在“七彩云南”这片土地上,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关系,在这种关系基础上,各民族在语言、文字、服饰、建筑、婚姻等方面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今天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最宝贵的思想基础。在反对帝国主义的烽火岁月,各族人民唇齿相依、携手御敌。如19世纪下半叶,法国武装侵占越南并骚扰云南和广西边境,当时居住在滇桂地区的壮族、苗族、瑶族、白族、彝族、傣族、纳西族及汉族等民族都积极投身到抗击法军、保卫边疆的战斗中,谱写了一曲中华各民族儿女携手捍卫祖国的壮丽凯歌。云南之所以创造了民族团结和谐的“云南现象”,归根到底,是由于各民族文化中热爱祖国、维护统一的价值内核以及多元一体、平等互助的精神内涵,不仅内化为珍视团结的追求,也外化为捍卫统一的准则。[2]
(三)护国利民、崇和向善的宗教和谐文化
云南五大宗教俱全,是中国乃至世界宗教“活的化石”和一部宗教“活的发展史”,各种宗教交叉存在、分布广泛,与云南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多元融合、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多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积极作用、抵御境外在宗教方面的渗透、促进民族宗教和谐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维护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实现了多民族多宗教地区的和谐发展,形成了云南宗教工作“风景这边独好”的“云南现象”。宗教多元和谐“云南现象”的形成,印证了中国宗教“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历史与现状,由此形成了浓郁的民族风情与纷繁的宗教形态相融并存、以护国利民与崇和向善为鲜明特点的宗教和谐文化。
(四)明礼守信、义利兼顾的新的社会阶层信义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促进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云南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开展光彩事业、感恩行动等活动,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扶贫开发、项目投资、吸纳就业、公益捐赠等为主要形式,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光彩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形成了以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为主要内容的新的社会阶层信义文化。新的社会阶层信义文化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发展壮大事业、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形成的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诚信重德、以义为先的发展理念,扶危济困、回馈社会的责任意识。[3]这种新的社会阶层信义文化,既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健康成长的道德基础,也是他们发展事业的价值支撑。
(五)同宗同源、念祖爱乡的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
云南省是仅次于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的中国第五大著名侨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云南籍的华侨、华人共有208万,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68个国家或地区,其中,泰国、越南、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集中了约200万。多年来,海外云南籍华侨华人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云南与海外的文化交流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海内外中华儿女同根同源、血脉相连,虽散居世界各地却始终不忘故土。长期以来,以血缘、亲缘、地缘、文缘、业缘为基础,以姓氏文化、祖地文化、宗亲文化、民俗文化为表现形式,形成了具有很强凝聚力的同宗同源、念祖爱乡的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1]
长期以来,云南立足本土、体现特色、发挥优势,云南统战文化建设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级统战部门把统战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大统战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中,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多方面经验,也面临着诸多制约性因素。
(一)就成效与经验而言,强化认识、重视调研、加强整合、搭建载体、注重宣传,云南统战文化建设取得令人可喜的成绩
第一,强化认识,明确统战文化建设的任务。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云南统一战线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立足点。云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毅多次强调,统战文化建设要为繁荣云南民族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服务。在2012年1月召开的全省统战部部长会议上,黄毅部长对全省的统战文化建设作了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了明确统战文化建设的任务,省委统战部组织召开了“统一战线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专门就统一战线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研讨。正是由于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级统战部门的高起点谋划,云南统战文化建设呈现出生机勃勃的良好局面。
第二,重视调研,打牢统战文化建设的基础。全省统战部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紧紧依托人民政协这个平台,特别是抓住“云南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调研成果汇报会”上省委书记、省长及有关部门领导出席的机会,积极开展调研,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调研成果。2011年,民革云南省委启动辛亥革命在滇遗迹保护课题研究,对分布在全省的辛亥革命历次起义相关的发生地、重要遗迹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提出把打造云南辛亥革命、护国首义的爱国主义历史文化品牌纳入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的建议。云南统一战线还聚焦统战文化,扎实开展理论研究,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如出版了《抗战中的大西南丛书》、《护国首义亲历记》、《云南特有民族百年实录》、《杨杰将军文集》、《辛亥革命与护国起义在滇遗迹》、《楚图南年谱》等书籍。
第三,加强整合,形成统战文化建设的合力。为扩大云南统一战线的影响力,云南省委统战部积极争取中央统战部的支持,促成了“同心·党外院士服务团云南行”、“同心·律师服务团”工作会议、中国统一战线“同心”思想宣传工作会议在云南的召开。为加强与海外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省委统战部推动建立了省级涉台涉侨部门(单位)联系会议制度。为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开展调查研究,省财政从1997年起每年安排50万元专款支持省级民主党派开展调研工作,1998年增至100万元,从2006年起又增加到150万元。省委统战部还主动与省社会主义学院合作,联合申报课题、联合开展调研。截至目前,省委统战部与省社会主义学院联合申报了三项省级党群系统决策科学研究项目并获准立项。
第四,搭建载体,拓展统战文化建设的空间。一是搭建理论研究载体。以每年的统战理论研究会、高校统战理论研讨会为平台,以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社会主义学院、普通高等院校等为依托,积极开展统战文化理论研究,为统战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搭建工作载体。利用统战部长会议对全省的统战文化建设进行部署,召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座谈会,听取对加强统战文化建设的意见建议。推行统战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把统战文化建设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搭建活动载体。把统战文化融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并结合“同心”工程示范点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建设、理想信念教育、国情考察等活动大力推进统战文化建设。
第五,注重宣传,营造统战文化建设的氛围。全省各级统战部门利用召开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统战部长会、举办各种论坛、讲座、展览的机会,加大对统战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在《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上开辟了“统战文化建设”专栏,截至目前共刊登统战文化方面的文章超过30篇。同时利用举办重大活动的契机,扩大宣传的范围。如2011年由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云南省侨联发起并组织实施的“忠魂归国”活动,国内外权威媒体争相报道,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二)就制约性因素而言,云南统战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还存在诸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社会各界对统战文化建设认识不足、支持不够。在社会上,一些人对于统一战线认识不足,对统一战线系统的各个党派、团体了解不多,甚至有人根本不知道统一战线是做什么的,对于什么是统战文化更是不知所以。对统一战线了解不多、对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学习不够,导致文化部门在制定规划、明确责任时常常会忽略统一战线的参与。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人才、发扬优秀宗教文化、培育非公有制企业文化等等,本来与统一战线密切相关,但在实际工作中,统一战线系统的相关部门较少参与其中。比如,在《云南省文化厅“十二五”文化产业振兴行动计划》中,虽然很多内容、项目与省工商联、侨联等单位、团体紧密相联,但配合单位中并没有涉及以上单位。
第二,云南统战线文化资源的挖掘还不够充分。抗战期间,重庆、昆明作为大后方,是爱国民主人士最为活跃的地方,留下了许多值得深入挖掘和整理的文献、建筑等。在这方面,重庆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作出了“把统战文化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与红岩文化、抗战文化一道作为重点保护和传承弘扬的城市特色文化”、“切实保护统战文化遗址”、“深入挖掘保护统战文化”等相关决定。相比较而言,云南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其实云南有着丰富的统战文化资源,新中国成立前,昆明被誉为“民主堡垒”,涌现出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他们的事迹值得认真整理。另外,陆军讲武堂、西南联大旧址、滇缅公路与滇西抗战遗址等等,都蕴涵着伟大的爱国主义和民主精神,需要重点保护和认真传承。
第三,统战文化建设的社会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还不够高。近年来,长期从事统战工作的领导和实际工作者都普遍感觉到,云南在统战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缺乏系统的总结和有力的宣传。统战部门、各民主党派和有关团体对统战文化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缺少更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截至目前,云南还没有针对统战文化建设出台具有指导性的政策文件,统战文化建设工作具体应由哪个处室负责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第四,统战文化建设的合力效应还没有最大程度地形成。统一战线是一个系统,但其作为一个系统的合力并没有在统战文化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诚然,在诸如“忠魂归国”等大型活动中,统一战线各单位实现了最大程度的联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但总体而言,各个单位、团体联系得还是不够多。如民革有赵力中这样的油画大师,民进、民盟、九三都有自己的书画院,但这几家单位基本没有举办过联合书画展。民革、民进、农工党、致公党等民主党派,在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各具优势,但在联合举办文化活动方面就显得不足。与此同时,统一战线系统举办文化活动,与省内文化部门联系也不多,联合举办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以及推出的文化精品还比较少。
源于历史积淀、萃取统一战线理论精华和实践智慧的统战文化的现实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珍重历史、深度挖掘,使独特绚烂的统战文化在现时代绽放出耀眼光芒。联系云南的实践与探索,我们认为统战文化建设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度挖掘多党合作的历史文化
作为抗战期间的“民主的堡垒”,分散在云南各地的民主革命遗迹、著名民主人士旧居、珍贵历史文物等承载着统一战线历史进程和文化底蕴,是仰慕先贤、传承历史、教育后人的重要物质载体。要加大对这些历史遗物和遗迹的保护力度,研究挖掘这些遗物遗迹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推动建立一批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统战文化示范基地。要创造性地把西南联大精神、滇西抗战精神和云南精神结合起来,形成富有特色的云南统战文化。要以云南统一战线历史上的名人和重要事件为突破口,挖掘整理一批统战文化史料,推出一批统战文化研究成果,打造一批统战文化精品。
(二)深度挖掘团结和睦的民族文化
要研究总结历史乃至当今云南各民族一直保持团结和睦民族关系的经验,提炼蕴涵其中的文化因子和精神内核,使之成为维系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纽带。要搜集整理各民族爱国进步的资料文献,深度挖掘“马嘉理事件”、“班洪事件”等反帝爱国事件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宣传郑和、杜文秀、周保中等少数民族英雄的事迹,提倡民族团结,反对国家分裂。
(三)深度挖掘多元和谐的宗教文化
要发掘宗教文化中仁爱、慈善、和睦的积极因素,以及爱国、济世、助人的优良传统,使之成为统战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研究云南宗教多元和谐的形成原因,找出起关键作用的文化因素,使之成为促进各民族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重要推手。要推出宗教界的文化艺术精品,使之成为我省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要发现宗教界的优秀文化艺术人才,使之成为统战文化人才队伍中的积极力量。
(四)深度挖掘勤俭诚信的滇商文化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在云南的历史上也写下了辉煌的篇章。“钱王”王炽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唯一的一品商人,他以“道行、道德、信义”为本,成为天下商贾的楷模。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茶马古道”是一条世界上的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气息最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闻名世界的五尺道、蜀身毒道,全国第一座水电站、全国第一条商办民营铁路的建设运营,云南白药、宣威火腿、杨林肥酒、老拨云堂、富滇银行等百年金字招牌,所有这些,都成为了云南文化的一部分。滇商先辈们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注重实效的务实风格、勤俭诚信的价值信条、致富思源的高尚品格等,其蕴涵的思想价值是当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的社会阶层信义文化的重要思想源泉。
(五)深度挖掘同根同源的侨乡文化
云南是中国五大侨乡之一,南侨机工、飞虎队等侨文化优势,在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中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要组织力量,对侨乡历史人文资源进行进一步的调查、挖掘、整理,建立名人、名迹档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尤其是对侨乡的民居、学堂、祠堂、名人旧居等,在邀请专家做好调查、研究、论证以及价值评估的基础上,要制定总体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规划,进而处理好建设、开发和保护的关系。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开展各类以“侨乡文化”为题材的理论研讨、图书编撰、电视剧作、文艺汇演等活动。要发挥侨乡的地缘优势,把侨乡文化和旅游文化结合起来,举办各类大型本土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吸引侨胞回国探亲、祭祖、旅游和创业。
新形势下的统战文化建设,既要重视和挖掘丰富独特的统战历史文化资源,又要以创新精神实现统战文化建设质的提升。针对云南统战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大对统战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
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等上级单位要关心支持云南统战文化建设。相关课题的调研、重大理论的研讨、文化活动的举办等,要考虑到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在邀请参与和承办权的下放等方面给予适度的倾斜。云南省委、省政府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统一战线的发展,要把统战文化建设纳入全省文化发展规划,继续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开展重大课题调研,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省财政要单独设立统战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省委统战部既要积极争取中央统战部的支持,又要关心统战系统各党派、团体自主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积极协调有关单位,为统一战线系统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条件和便利。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及各省级统战团体要发挥指导作用,对基层组织开展活动给予理论、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要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为基层组织走出云南、走出国门办活动穿针引线、搭建平台。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统战文化建设工作,认真研究解决统战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与统战文化建设的重要活动,指导活动内容,关注活动效果,并在政策、经费、人才等问题上切实给予支持。
(二)建章立制,提高统战文化建设的规范化水平
制度的缺失、机构的不健全是统战文化建设的一个短板。省委统战部要借鉴省外好的做法,牵头编制《云南省统战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制定《云南省“统战文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我省统战文化建设制度体系。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及有关团体,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的统战文化建设方案。目前,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等已经建立了负责文化宣传、建设的专门机构,但省委统战部作为全省统战系统的主管部门,却没有一个专门的职能处室负责文化事务,这与新形势下加强统战文化建设的任务相比显然很不适应,也很难指导全省统战系统的统战文化建设工作。建议省委统战部积极争取,成立文化宣传处或文教宣传中心,专门负责统筹、协调全省统战系统的文化事务,与统战系统各单位现有的宣传文化处对接,与省内文化部门联系。
(三)科学谋划,提高统战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提高统战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树立科学理念。要树立战略思维,加强谋划和布局,增强统战文化建设的前瞻性和预见性,避免盲目和被动;要树立大局意识,把统战文化建设工作放在推动全省统一战线事业大局中来思考、谋划和推动,实现上下各级、战线内外共建共享;要树立世界眼光,拓展统战文化建设的空间,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努力挖掘和培育“同根文化”。二要加强调查研究。利用好各种平台和载体,充分整合资源,深入开展调研,加强理论研究,加深对统战文化内涵的理解,增强统战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要创新工作方式。要创新统战文化建设的方式和方法,着力在解决新问题、突破老问题、健全新机制等方面,探索新思路、新对策和新举措。四是认真总结工作经验。要全面系统地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统战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注意研究和把握统战文化建设的规律,查找影响和制约工作发展的各种因素,使统战文化建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四)大力宣传,扩大云南统战文化的影响力
统战宣传工作是我们党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统一战线的宣传工作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抓好日常宣传报道的同时,要重点宣传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的特殊重要性、重大成就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统一战线的最新论述及重要理论成果。二是在进行普及性宣传的同时,要重点抓好深度报道和专题宣传。三是在重视常规性宣传手段的同时,要注意综合运用各种宣传手段,特别是新兴媒体的运用。四是发挥好《云南统一战线》、《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等现有平台的作用,开辟新的宣传渠道。五是要主动跟踪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当地的工作信息,积极介入各项重大的外宣活动,不断扩大对外宣传的覆盖面和渗透力。[4]着眼到统战文化建设上来,也需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来扩大其影响,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从而达到社会化的目的。
(五)整合资源,形成统战文化建设的合力
要形成统战文化建设的合力,一是各级统战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统战系统的统筹协调,真正构建大统战格局,实现统战系统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发挥好各级党派主委座谈会、统一战线系统联席会的作用,引导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聚合统战系统之力开展统战文化建设,从而提高层次、扩大影响。二是必须跳出统战抓统战,加强与与统战系统外各单位特别是与教科文系统和一些公共文化单位的联系,在联系中增强主动性,寻找合作的结合点,寻求工作的突破口。如民进云南省委把定期走访文化行政部门作为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六)培养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统战文化人才队伍
目前,在统一战线系统内,一方面,拥有大批高素质的文化人才;另一方面,这些文化人才的作用和优势发挥却不明显。这种矛盾的存在,值得统战工作者和有关方面领导认真思考。统战工作部门要把加强统一战线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统一起来,做到统筹考虑、统一推进、统一发展。一是要跳出统战系统,主动加强与高校、文化系统、文化企业的联系,尽可能多地发现党外文化人才。二是对统战系统内的党外文化人才,要在不影响其个性发挥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三是要对党外文化人才的能力提升、进修教育等提供适当的便利条件,对没有纳入统战视野、在各种文化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党外文化人才要给予适当关注,进行跟踪培养。
[1]杜青林.大力加强统战文化建设[J].求是,2012(7):5.
[2]王东立.统一战线的辉煌实践[N].云南日报,2011-06-24(11).
[3]苏红军.加强云南统战文化建设[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3(1):55.
[4]党五涛.努力深化统战宣传工作[J].中州统战,2000(6):6.
责任编辑:王 珊
D613
A
1002-0519(2014)04-0027-06
2014-06-04
2012年度云南省省级党群系统决策科学研究项目;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XMZ011)
蒲跃(1958-),男,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处长,副教授,主要从事统战理论、民族问题等理论研究;杨松禄(1982-),男,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讲师,主要从事政治学、统战理论等研究;周兵(1965-),男,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学、统战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