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课题组
深入推进全省循环经济加快发展
——浙江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成效及思路对策
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课题组
从推动试点示范、提高资源产出率、增强信息化支撑、加强技术进步、健全法规和标准、完善考核评价等着手,继续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浙江省将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以创建全国示范为重点,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近十年来,浙江省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省为契机,以深入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为重要抓手,以推进中央预算内项目、省级“991”行动计划重点工程和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园区建设为重点,建成了一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基地和重点项目,培育了一批循环经济龙头企业,构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循环型产业链,形成了一批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优势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一是循环经济各项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2013年,浙江省万元GDP能耗0.53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7%,单位GDP能耗水平继续居全国前列。已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能力占全国总量1/6,以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技术为主的装备产业发展和应用能力及规模均走在全国前列。土地利用效率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节能环保产业规模等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
二是“991”行动计划全面实施。2011年,省政府印发《浙江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2011—2015年)》,完善、丰富、提升和细化了2005年出台的“991行动计划”,提出:着力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基本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全面完成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991”行动计划的主要任务改为:发展循环经济九大领域、打造循环经济九大载体、实施循环经济十大工程。从2008年起,每年筛选实施一批发展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991”行动计划已成为浙江循环经济的特色品牌。
三是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全面发展。浙江省以工业循环经济项目建设为抓手,组织实施工业循环经济“733”工程,加快推进循环经济重点行业改造提升,着力构建特色循环型工业产业链,通过实施“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等战略举措,有效地促进了全省工业转型升级。以农业“两区”建设为抓手,组织实施生态循环农业“2115”示范工程,积极发展集约栽培、立体种养、生态养殖、休闲观光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全面实施《浙江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积极推进现代循环型物流园区建设,发展循环型物流业,着力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绿色消费模式。
四是资源节约和减排成效明显。浙江省强化和落实能源消费“双控”目标责任制,加快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序推进水价改革和用水定额管理,强化农业和农村节水,推进城市再生水利用,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加强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形成了节能和减排良性发展局面。
五是资源回收和利用进展良好。浙江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分步推进”的原则,逐步建立完善由回收网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加工基地和公共平台等组成的多层次、全覆盖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培育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改造提升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大力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试点建设,形成了国家、省两级试点联动,试点城市、集散市场、基地项目梯次推进的试点建设格局。
浙江省以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以政策规划为引领,以试点示范创建为带动,以块状经济为载体,以循环经济先进和骨干企业为依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推动循环经济全面发展。主要形成以下六方面的典型经验:
以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推动循环经济快速发展。11个市和绝大部分县(市、区)都成立专门的循环经济组织领导机构,形成省、市、县三级循环经济组织领导体系,形成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以政策规划为引领,推动全省循环经济科学发展。积极争取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领域专项资金,落实一系列财政、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充分发挥了政策规划引领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循环经济科学发展。
以试点示范创建为带动,推动全省循环经济高效发展。浙江省以国家级试点示范为重点,以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等为主要抓手,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省级层面,启动了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和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工作,开展了生态农业示范县、示范区、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创建,树立了一批工业循环经济典型,建成了一批工业企业节地挖潜示范点和基础设施建设节地示范试点。
以块状经济为载体,推动循环经济集聚发展。浙江省依托遍及全省的块状特色经济,以14个产业集聚区和25个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为载体,形成了一批循环经济特色明显、各有优势的试点基地和集聚区,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循环型产业链。
以循环经济先进企业和骨干企业为依托,推动循环经济梯次发展。浙江省以具有优势基础的行业龙头企业和特色企业为载体,在循环经济各个领域培育了一批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一大批循环经济领域的骨干企业发挥了较强的示范效应和带头作用,促进全省循环经济梯次发展。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推动循环经济持续发展。浙江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形成有利于资源集约利用和循环利用的体制机制。通过全面实施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落实工业建设节地工程,推行“亩产论英雄”“空间换地”等举措。积极推进水价、水权制度改革,完善电价形成机制,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等举措,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下一步,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围绕落实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省政府《浙江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2011—2015年)》以及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省的目标,继续深入推进全省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深化试点示范和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建设。把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推广典型模式,以示范试点带动全省循环经济全面、深入发展。扎实推进国家城市矿产、园区循环化改造、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和低碳城市等一批已经列入国家级示范试点的建设工作,继续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级循环经济领域示范试点。有序推进和谋划各类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重点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等示范试点。
着力提高资源产出率。按照国家提高主要资源产出率的目标要求,立足资源小省、经济大省的实际,根据国家确定的主要资源产出率的资源核算品种,提出提高资源产出率的主要举措,科学构建区域循环产业链,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重点构建全社会层面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支持废旧金属、塑料、家电、纸张等循环利用产业化。通过提高资源循环综合利用水平,促进提高各类资源产出率。
增强信息化支撑能力。按照浙江省建设“五大平台”的总体安排,结合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工作推进的需要,可以从构建全省资源环境管理分析平台为突破口,按照整体谋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逐步构建形成覆盖全省各个领域、各个层面资源环境信息的综合分析管理平台,实现对全省资源环境信息的整合,切实增强信息化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能力和作用。
加强技术进步和服务支撑。围绕生产、生活领域的循环经济技术、装备和服务提升,加快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加强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建设不同层次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循环经济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支持建立各类循环经济技术支撑机构,为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和服务支撑。
加快健全法规和标准。结合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任务,重点制订出台循环经济领域国家级示范试点管理办法、园区(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管理办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管理办法、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管理办法等规章。以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为引导,促进循环经济走标准化发展轨道。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统计制度。建立以资源产出率为核心、反映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制度。逐步改变以GDP增长作为考核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将循环经济评价主要指标纳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课题组成员:郑连革 贾力明 朱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