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促进国家科技决策优化的策略选择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2014-02-04 12:00:49文少保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相关者科技期刊利益

■文少保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37009 四川南充市师大路1号,E-mail:wenshaobao@126.com

政府科技政策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和科技创新的成败。随着全球科技迅猛发展,对于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科技政策制订部门来说,科技决策的影响范围更加广阔,科技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日益增多,因而对科技决策的优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科技知识传播和交流载体的科技期刊,应该利用自身的科技知识和信息优势,为政府制订有效的科技政策提供智力支撑和决策依据。如何发挥科技期刊的信息优势和行业研究能力,从而为政府科技决策优化提供服务,是当下科技期刊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

1 国家科技决策质量是政府、科技专家和科技工作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关联体

“科技决策是指国家科技主管部门(科技决策中枢系统)为履行科技管理的职能,促进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就所要解决的科技问题而制定和选择活动方案、做出各种决定的过程”[1]。一般说来,科技决策过程主要包括科技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终结和监督等五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国家在科技方面制定、出台的相关政策包括通知、决定、细则、办法等,已达100多部”[2]。科技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国家科技政策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它涉及到科技资源配置的方方面面。那么,国家科技政策制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哪些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在国家科技政策制定中的位置如何?“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的利益要求投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3]。实际上,政策制定就是政策利益相关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价值进行博弈达到均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利益主体都会根据自身的利益需求进行价值诉求,影响政策的制定。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国家科技政策制定过程分析具有适切性,国家科技决策质量是政府、科技专家和科技工作者等利益相关者利益博弈均衡的结果。

弗里曼认为,“利益相关者就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团体或个人”[4],它当时主要强调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关联性。借鉴弗里曼关于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及国内外多数学者的研究成果,将科技政策利益相关者界定为:影响科技政策制定目标的实现或受科技政策制定目标实现影响的团体或个人。根据这个定义,科技政策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科技专家、科技产业界及其一线科技工作者等。作为国家科技政策,其决策质量高低越来越受到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因此,分析界定好科技政策利益相关者是进行科技决策优化的重要一环。

1.1 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

在这些利益相关者中,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是科技政策的制定者,属于核心利益相关者。在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是政策制定的核心,具有决策权、调整权和终止权。除了政府部门领导以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一般行政人员。财务核算人员对于科技政策的执行和实施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1.2 科技专家

科技专家是科技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属于关键利益相关者。因为科技决策所需的知识可以分为科技知识与非科技知识,科技知识主要是指与科学技术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知识,这类知识只有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才能提供。同样,软科学研究专家在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在科技决策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1.3 科技产业界

科技产业界是科技政策影响的对象,属于一般利益相关者,也属于公众的范畴。“毫无疑问,总的来说,现代英国人对科学有相当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却没有为科学提供充分的群众批评背景”[5]。这说明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当科技政策制定并实施时,在很大程度上其作用对象是科技产业界,科技政策影响着科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现实中,科技产业界由于是一个集体概念,在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这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往往被忽视。科技政策质量与科技企业发展存在良性互动。因此国家在制定科技政策时,应该吸收一定比例的科技产业界代表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决策,以“确保企业、产业部门等利益诉求的充分表达和平衡,如增加来自相关企业和产业部门的咨询专家等”[6]。

1.4 一线科技工作者

“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该利用自己的知识,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为国家科学决策做出重要的智力支撑”[7]。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石来德为广大科技工作者道出了心声。我国一线科技工作者主要分布在科技研发机构和科技产业界,要想有效地参与科技决策,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利益表达机制。“强调社会互动、综合不同社会层次价值和利益考量的公众参与成为科技决策合理化、科学化的关键因素”[8]。虽然科技产业界和一线科技工作者不直接参与科技政策的制定,但是在科技政策的执行和实施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是公众参与的体现。“这里所指的公众参与,在广义上,是指参与政策过程和决策的主体不仅仅限于通常意义上的职业专家、政策分析家和决策者,而是包括更大范围内的社会参与者。后者可以包括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地方社团、利益集团和草根运动,也包括作为公民和消费者的个体外行人员”[9]。本质上,一线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决策是通过融入相关利益者群体达成一致。

2 科技期刊在促进国家科技决策优化中的功能发挥

在科技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科技管理依法行政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坚持和完善专家论证咨询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地方政府、国务院其他部门和社会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有效机制”。然而,在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科技产业界、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普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难以参与科技决策,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大量存在,使得政策主体在决策时缺乏足够的信息,导致科技政策缺乏科学性。这种现象出现的实质是“缺乏制度化的、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10]。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发挥科技期刊的作用,将科技政策利益相关者联结起来,促进科技决策的优化。

“科技期刊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不仅要对行业、学科、地域、主管主办单位等方面的利益负责,而且要对国家或地区的知识传播、科技创新、出版环境、受众利益,以及内部员工成长等负责,这些社会责任中既包括大众认可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出版文化责任,也包括新兴的科技创新责任”[11]。在这里,新兴的科技创新责任应该包括提升科技政策质量,促进科技决策优化等社会责任。

2.1 决策咨询功能

对于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而言,为了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不仅需要熟悉科技领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懂得经济学、管理学和统计学等软科学知识和科技信息,从而作出最优科技决策。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者和部分决策者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该科技领域的所有专业文献和信息资料,这就需要来自外部的智力支撑,提供、整理并分析各种所需要的科技信息资料,为科技决策者提供所需要的科技决策知识。在这方面,科技期刊自身拥有得天独厚的研究资源优势。首先,科技期刊发表科学技术领域前沿研究的最新论文,已经成为展示和衡量国家各行业科技发展和研究水平的重要窗口。这些代表科学技术领域前沿研究的最新论文中,研究构思、假设逻辑严密,具备详实的科学事实和研究数据,能够准确预测科技发展趋势,研究结论观点新颖,为国家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科技决策提供科学、客观、全面的参考依据和理论研究成果。其次,科技期刊提供各地各行业的科技信息、政策和经验。一本高质量的科技期刊所提供的科技信息和经验不仅是高质量的,更是信息精确有价值的,表现为推介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经验和最新政策,以及传递最新的科技发展信息动态。

2.2 舆论导向功能

在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舆论的影响方式和作用不可低估。长期以来,科技期刊的舆论导向功能被公众所忽视,他们大多数认为舆论导向是党报、党刊发挥的功能之一。殊不知,在科技研究领域,科技报刊的舆论导向功能相当强大。众所周知,Science杂志是世界上一流的综合性科技周刊,其主编Ellis Rubinstein先生认为:科技期刊的作用不仅在于为科学家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引导科学家的科研活动和科研方向。引导科学家的科研活动和科研方向就是Science杂志在引导全球科研人员一直践行的舆论导向。知名度越高的科技期刊,所发表的文章的影响力相对来说就越大,在科技领域和行业内的舆论导向就越强,公众的参与度也就越高,因此它的意见更具有广泛性,也更加符合舆论多元化的要求。对于科技期刊编辑来说,针对每一篇科技论文中的争论和每一个科技问题,都应该恪守科学精神,深思熟虑,既要保证科技争论的深入和广泛,又注意正确的舆论引导。多元化的舆论导向对科技政策制定具有直接的影响和间接的渗透作用,能促使科技政策制定者从多个角度去思考科技政策制定,并在执行过程中能够产生有效的监督机制,促进科技决策优化。

2.3 预警防范功能

“发挥大众传媒表达群众意愿、执行社会监督的重要功能”[12]。在大力倡导“科学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科技期刊能够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科技专家对科技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科学的逻辑推理和实证建模,有针对性地探索科技发展规律,将那些潜在的、尚未表面化的科技问题和科技风险挖掘出来,引起科技政策制定者的关注,为决策提供“预警”和“指南”作用,实现预警防范功能。如当前的转基因、纳米科技、克隆技术等高端复杂的科学技术,很多有远见的科技期刊都抓住这些命题大做文章,分析诸如转基因、纳米科技、克隆技术等高科技给人们的实际生活会带来哪些利弊,对于带来的弊,如何防范,这就需要科技期刊作出相应的预警。科技期刊预警报道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预言“变”而令科技政策制定者把握“变”,最终在科技政策制定者能把握科技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而制定出有效的科技政策。

3 科技期刊促进国家科技决策优化的策略选择

在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就科技决策而言,《发展纲要》指出: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健全国家科技决策机制。一要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决策机制。完善国家重大科技决策议事程序,形成规范的咨询和决策机制。二要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宏观协调机制。因此,对于科技期刊而言,根据科技决策的不同目标,引入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科技政策利益相关者参与,整合科技政策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和资源,为公众、科技专家和政府搭建科技政策制定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平台,吸收科技政策利益相关者的良好意见,提高科技政策质量,促进国家科技决策优化。

3.1 加强科技专家库建设,将科技期刊打造成一个科技智库,为国家科技决策优化提供决策咨询

对于科技期刊来说,作者优势为其进行科技专家库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智力资源支持。

首先,整合科技期刊的编委成员和审稿专家队伍资源优势。一般来说,科技期刊都会有选择、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聘请相关科技研究领域的专家组成编委会和审稿专家组,能进入编委会和审稿专家组的人员大多是在相关科技研究领域内学术水平高、具有相当高的影响力以及具有很高的社会威望和活动能力,这部分人员具有科学和技术专业知识,对科技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比较熟悉,其研究成果具有超前性、预见性和独立性,这样其研究成果所蕴含的政策意义就具有客观性和民主性。

其次,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其团队精英作为科技期刊的作者,可以针对其研究领域开辟“专家视点”等栏目。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都是在全国乃至世界各个科技领域内相当有影响力的专家,他们及其团队的研究领域都是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的研究论文都是对于科技领域发展趋势提供很大的启发作用。“更重要的是,中央更希望和支持院士超越利益集团,超越具体官员,站在国家整体的高度,发出独立的声音”[13]。因此,整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其团队精英,整合科技期刊的编委成员和审稿专家队伍资源优势,不断加强科技专家库建设,就能将科技期刊打造成一个科技智库。

为了发挥科技智库的知识资源优势和作用,科技期刊编辑部可以围绕当今全球、全国的科技热点问题,如纳米科技、全球环境变化、转基因问题等,在期刊上开辟专栏,请这些智库专家写稿;或者举办专家论坛和讨论会,发表专家意见,发挥辐射效应,使科技决策者、科技专家和公众达成交流与对话,建立科技决策者、科技专家与公众沟通交流的有效机制。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依靠这些科技研究意见和汇总报告,为科技政策制定找到了科学的依据,并缩小了科技决策选择范围。因此,促进科技政策利益相关者参与到科学技术的争论和发展中,能为政府科技决策提供权威的决策咨询,从而达到对科技政策制定产生影响。

3.2 转变办刊观念,加强选题策划、特色栏目设置、研究方法创新等技术手段,为行业和地方科技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科技期刊还必须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根据科研重心的转移来创新期刊内容、关注前沿进展、预测科技趋势,以形成期刊发展与科技进步相互推动、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实现由‘科学记录本’‘科学备忘录’向‘科学创新启示录’‘科技成果评议书’的转变”[14]。要想使科技期刊在国家科技决策优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就得转变办刊观念,要树立科技期刊为科技政策制定服务的意识,结合地方和行业科技发展特点,利用自身科技知识资源优势促进科技决策优化。对于科技期刊领导层和编辑来说,可以通过加强选题策划、特色栏目设置、研究方法创新等技术手段来汇集行业和地方科技人才的智慧与力量。在创新选题方面,可以围绕当时全球或者全国范围发生的重大事件,策划最新的选题。例如,很多科技期刊围绕2011年3月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问题策划了很多关于核安全的科技选题报道,这对于全世界在关于核安全政策制定会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还有,2010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很多科技期刊从不同的角度策划有关地震的选题,这些地震专题报道为我国以后的地震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决策支持。对于政府决策层来说,在做重大科技决策之前,都要借鉴以前的经验和做法,并将这些经验和做法进行国内外对比研究,从而作出正确的科技决策。因此,科技期刊编辑部可以结合科技期刊自身的专业特点,讨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问题,刊发行业和地方科技发展经验,打造特色栏目,并要把这些栏目做成精品,提高读者认知度。另外,科技期刊编辑还可以和作者加强沟通,进行研究方法创新,尽量使用定量和实证研究方法,针对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模拟、预测和分析,这样研究结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往往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下,应更新观念,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向政府部门献计建言,关注热点问题,踊跃发表意见,在办好期刊的前提下,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15]。

3.3 提升科技期刊的新闻报道能力,将科技领域事件转变成新闻报道,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一般而言,科技期刊传播的知识大都是具有专门化、专业化、抽象化等特点,非专业人员难以理解和接受。要想发挥科技期刊在科技决策中的优化作用,就得提升科技期刊的新闻报道能力。首先是科技期刊做到“既发表论文又报道新闻”。对科技期刊来说,在传播科技信息方面,拥有的权威性和信息整合能力是大众媒体所不具备的。因为科技期刊拥有一大批科技工作者,这些科技工作者能将自己研究的科技论文向科技期刊投稿,这些科技论文是最新科技信息来源。除了将一部分科技论文全部刊发外,还可以留出一定的版面,报道全球最新的科技新闻资讯,一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纵观Science、Nature等世界知名学术期刊,除保证刊载高质量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外,均无一例外地在内容、形式和运作模式上展现出各自的新闻属性,既注重内容的兼容、学术与普及的兼容,刊登具有高深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也发表研究简报,报道科学新闻。正是采取了以学术性和新闻性有机结合的办刊模式,使得这些百年老刊在一个多世纪的摸索中,阅尽各种科技学术期刊的生生灭灭,最终培育了核心竞争力,成为科技学术期刊的“常青藤”[16]。另外,科技期刊可以就科技领域中的重大科技事件和重大突发性事件进行深度新闻专题报道。如国家重大科技政策出台时,科技期刊的读者就希望深入了解政策的背景、实施中的问题等深层的内容,这时就需要科技期刊编辑及时向专家约稿组稿,对新政策出台进行全方位的报道,才会起到应有的新闻效应。正如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教授强调,应鼓励、提倡我国的科技期刊增加页码,缩短刊出周期。 科技期刊将科技研究知识和信息转变成科技新闻报道,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3.4 加强公众参与意识,向科技产业界、广大科技工作者约稿,努力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体智慧凝聚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为科技决策优化提供智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17]。《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把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作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程序,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虽然国家一再强调科技决策中要健全公众参与,但在科技决策实践中,由于缺乏有效的配套政策和公共参与程序的相关规定,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和实施办法,对于参与的程序、要求不明确,使得公共参与科技决策更多的停留在理念上。就科技决策而言,其重点在决策实施阶段。由于科技产业界的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以及广大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是科技政策的影响对象,他们能够判断决策的得失。因此,为了使科技政策制定更完善,科技期刊编辑可以向科技产业界、广大科技工作者约稿,努力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体智慧凝聚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通过在科技期刊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间接参与政府决定,为政府制定科技政策提供大量的科技决策信息,这种方法拓宽了公民参与的渠道,使得科技创新的成果进一步得到优化。例如,“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研究项目预估了不同的气溶胶排放情景下的气候变化,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支撑”[18]。其实这些都是属于基础研究范围,与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产业界的研发人员的研究息息相关。

4 结语

科技期刊虽然属于专业性媒介,其本质属性是传播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具有学术性、政策性、人文性的综合特征。除了传播科技信息外,发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引领科学技术前沿研究、培养科学技术研究人才也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目标。然而,在科技政策利益相关者中,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是科技期刊的主办方,也是科技期刊的主力读者;科技专家是科技期刊的主力作者和读者;科技产业界的相关人员是科技期刊的读者;广大科技工作者是科技期刊的作者,也是主力读者。可以说,科技期刊是科技政策利益相关者的有效的联结体,在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其功能,就能促进科技决策的优化。一个良好的科技政策制定是科技政策利益相关者充分参与的制度安排。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利益主体围绕科技政策目标设计发挥其应有功能,明确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进行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实现科技决策优化。

1 张晓杰,孙萍.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动因.科技管理研究,2008,(2):40-42

2 张娜.韦东远——以软科学研究助力科技政策制定.科技创新与品牌,2011,(2):31

3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5

4 Freeman,RE.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 Boston, MA:Pitman,1984: 21-38

5 (英)J.D.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陈体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6

6 汝鹏,苏竣.科学家在中国科技决策中的影响力研究——以863计划为例.中国软科学, 2010,(10):86-92

7 罗沙,余晓洁.科协八大代表:科技工作者应为国家科学决策负起责任[EB/OL]. [2013-06-08].http://news.cntv.cn/20110529/103619.shtml

8 薛桂波.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实践困境及环境优化.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25(8):66-69

9 Simon Joss.Public particip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and decision-making-ephemeral phenomenon or lasting change .ScienceandPublicPolicy,1999,26(5):290-293

10 薛澜,彭志国.论合作主义视角下政策咨询机制构建与完善.科学学研究,2005,23(5):612-617

11 游苏宁,石朝云.应重视科技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编辑学报,2008,20(6):471-474

12 吴敬琏.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决策咨询通讯,2003,(6):72-76

13 张明伟.院士当为国家谋.中国科学报,2012-06-11

14 陈广仁,苏青.中国科技期刊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机遇.科技导报,2008,26(19):102-103

15 游苏宁,陈浩元.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编辑学报,2006,18(2):81-82

16 高健,陈新石,游苏宁.应增强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的新闻属性.编辑学报,2009,21(2): 99-101

17 马建川.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人民日报,2013-08-22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国家科技计划2011年度报告[EB/OL].[2013-06-08].http: //www.most.gov.cn/ndbg/2011ndbg/

猜你喜欢
相关者科技期刊利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研究生法学(2020年6期)2020-04-13 07:59:46
科技期刊的分类
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校绩效评价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能源(2016年3期)2016-12-01 05:11:17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36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