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汐敏 丁贵鹏 接雅俐 蒋 莉 唐 震 邹建刚
1)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210029 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路140号,E-mail:gynhcxm@163.com2) 南京医科大学病理学系,210029 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路140号,E-mail:dinggp@njmu.edu.cn
研究表明,少数高被引论文贡献了期刊绝大多数的被引频次,是期刊影响因子的决定因素[1]。对高被引论文的研究国内外均有较多的相关报道,具有前沿性、创新性与权威性的热点论文(hot papers,又称热门论文)作为未来高被引论文产生的重要来源[2,3],对期刊的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也有重要贡献。通过对热点论文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尽快掌握和评价近年内某个学科的科研动态,以及它们发表的期刊平台情况。对于期刊编辑来说,如果其能掌握本期刊所属领域目前的研究热点,在选题组稿时能够心中有数,发掘和发表较多的热点论文,对于提高其期刊的影响力和质量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在国外,汤森-路透公司的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TM数据库中就有hot papers的模块,分为22个学科领域,统计在某个学科领域最近两年内发表的论文中,最近两个月内被引用次数进入前1 ‰ 的论文,可帮助我们分析国际上各学科的热点论文情况,从而使我们能够掌握国际上某一学科的研究热点[4,5]。 而对于我国科技期刊编辑来说,掌握国内某学科的研究热点和热点论文,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掌握稿源情况,发掘优秀稿件,对提高我国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有重要意义,而目前针对我国国内期刊热点论文的研究尚少。最近国内CNKI的评价中心推出了热点论文的检索系统,分10个专辑,各专辑下分数个专题,可检索各学科专题的热点论文情况,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和期刊评价提供了重要手段。
本文就利用CNKI的评价系统检索了我国肿瘤学研究的热点论文及相关的发表期刊情况,希望能够帮助我国的医学期刊编辑掌握目前我国肿瘤学研究的热点,有针对性地组稿,为提高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提供参考。
通过CKNI首页的“评价中心”,进入“单篇文献评价参考系统”,选择“最近2年热点文献”模块,专辑选择“医药卫生科技”,专题选择“肿瘤学”,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文献2182篇,被引频次最高64次,最低1次,文献发表时间为2009年到2012年,为了便于研究,按照被引频次排名,取前100篇文献(被引频次64~14)进行逐篇分析。
利用EXCEL 2007,对这100篇热点文献进行归纳分析,以文章的栏目类型、研究内容、发表年份、基金情况、作者分布及发表期刊来源为统计指标, 分析肿瘤学热点论文的内在特点, 总结并发现其共性规律。
文章栏目类型的划分:许多期刊的论文分类并不一致或无明确的分类。因此逐篇阅读被检论文后对文章的类型进行统一划分。将文章划分为基础医学(凡涉及细胞和动物实验的文章,肿瘤相关的基因表达及多态性研究,分子机制研究、干细胞研究等)、临床医学(涉及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临床病例分析报告等)、流行病学(凡涉及人群中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章)、综述(非研究性论文,只针对某一专题,对相关研究论文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的文章)和标准指南(包括各种针对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指南、方案、标准、建议)5种类型。
文章研究内容的划分:通过逐篇阅读这100篇热点文献,确定文章的研究内容,包括:(1)所研究的肿瘤类型,(2)按照中图分类法中肿瘤学的分类原则,结合目前重要的肿瘤学研究方向,进行重要研究专题划分。
文章发表年份的统计:统计这100篇热点论文各来自哪一个发表年份,从而观察这100篇热点论文出现的时间分布情况。
文章基金资助情况:分为中央国家级基金资助和地方省市级。
作者分布分析:按照第一作者单位对文章的作者单位机构分布进行统计。同时观察文章的合著情况。
发表期刊来源的统计:统计各刊的热点论文数,并观察其与期刊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影响因子采用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报表系统(2008—2011年)》的复合影响因子的数据。
从表1 可以看出,基础研究类热点论文的数量最多(39%),这与目前包括肿瘤学在内的医学研究都深入到了分子水平,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的相关机制进行深入探索有关,确实是目前肿瘤学研究的热点。综述类热点论文的数量也较多(21%),说明综述特别是名家撰写的综述确实有较高的影响力,被关注和引用较多。100篇热点论文中,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占到了19%,并且其单篇被引频次最高(31.74),说明流行病学研究一直被肿瘤学研究者所关注,被引频次居首位的热点论文就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处理办公室的《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发表于2009年04期的《中国健康教育》)。标准指南类文章的单篇被引频次紧居其次(26.25),这是许多临床研究类文章都会涉及到肿瘤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因而其被引用的几率相比其他几类文章高,这也与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6]。此外,还可注意到,临床研究类的文章数虽没有基础研究类多,但其单篇被引频次却高于基础研究类,说明质量高、涉及热点问题的临床研究是能够得到较多关注和引用的,对期刊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表1 热点论文的栏目类型和被引情况
*按照热点论文篇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通过逐篇阅读这100篇热点论文,首先确定文章所研究的肿瘤类型,并进行归纳。从表2 可见,这100篇热点论文涉及18种肿瘤,可认为这些肿瘤是当前大部分肿瘤学研究者所关注的类型。其中肝癌的热点论文数最多,占所有文章的21%,这可能与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对肝癌的研究历来受到重视和关注有关。其次是胃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和鼻咽癌,不难看出这些都是我国高发的肿瘤,在一定地区甚至有聚集趋势,因而研究和关注者众多。胃肠道间质瘤虽然并不常见,但此处的单篇被引频次却最高,分析发现这篇文章是中国胃
表2 热点论文涉及的肿瘤类型和被引情况
*按照热点论文篇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文章中没有特定的肿瘤类型或涉及多种肿瘤类型。
肠道间质瘤专家组撰写的《中国胃肠道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2008年版)》(《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年08期),是属于标准指南类文章,因而得到了较高的引用。
此外,可以看到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的文章数最多(占55%),被引频次占总量的49.32%(1017/2062),单篇被引频次(18.49次)较高,说明探寻最合适的肿瘤诊断和治疗方法仍然是目前肿瘤学研究的热点。肿瘤实验室诊断相关的热点论文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超声和影像诊断,这是由于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各种新技术的出现,肿瘤的实验室诊断研究日新月异,对新的肿瘤血清及组织标志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将是未来肿瘤诊断学重要的研究方向。肿瘤治疗中的热点论文中,中药治疗研究远远超过了其他治疗方法,说明在我国,结合我国传统医学对肿瘤进行研究是我国肿瘤学研究的特点和热点,分析这些文章发现,很多都是用中药的提纯物或单体进行的肿瘤相关治疗的基础研究。
肿瘤的病因病理学研究所占比重也较大(20%),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最多(13/20),因其是肿瘤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研究的基础,探寻肿瘤特异性的基因是研究者不懈努力的方向。此外涉及许多重要的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机制,如血管形成和凋亡研究的单篇被引频次较高,干细胞研究和miRNA也占据一定份额,这些都是当前国际肿瘤学研究的热点,说明在这些方面国内肿瘤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与国际一致。
此外,100篇热点论文中有1篇涉及肿瘤患者康复的文章《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康复训练效果的系统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年01期),说明注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的观点也逐渐被我国的肿瘤研究者重视,得到了较多关注,并会继续发挥它的影响。
*:同时涉及诊断和治疗的文章,且涉及多种诊断和治疗方法;#:涉及2种以上多种治疗方法,大部分为综述或标准指南类文章。
对热点论文的发表年份研究发现,符合文献引用的规律,发表越早被引的几率越大,大部分为2009年和2010年的文献,2011年和2012年也都有涉及,说明热点论文发表后会较快地得到较多引用,并会持续至少3~4年的较高被引。2011年和2012年的4篇文章的单篇被引频次较高,分析发现2011年的3篇为流行病学研究,2012年的1篇为综述,则可以预见这4篇文章在未来仍会有较高的关注度和被引机会。
出乎意料,表5显示大部分(84%)的热点论文无基金资助,有基金资助的文章也以地方省市级为多,从总被引频次和单篇被引频次来看,无基金资助的文章均高于有基金资助的文章。这可能与目前的科研环境有关,大部分有国家级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都会发表在国外期刊上,国内期刊的这类稿源相对不足。同时也说明无基金资助的文章不一定质量不佳,如果文章内容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还是会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和引用的,与其有无基金并无直接关系。
表5 热点论文的基金资助情况和被引情况
100篇热点论文涉及56个第一作者单位,只发表1篇热点论文数的机构占大部分(30个),发表2篇热点论文的机构有18个,表6显示的排名前10的10个机构共有热点论文31篇(占31%),被引频次占总量的31.72%(654/2062,)平均单篇被引频次22.97,说明热点论文的作者机构分布具有集中性,少部分研究实力较强的重点科研机构发表了较多的热点论文,可以说他们引领着近期我国肿瘤学研究的方向。从单篇被引频次也可看出,部分权威机构如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单篇被引频次特别高,是与其发布权威的近期肿瘤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关。
表6 热点论文数排名前10的第一作者单位分布和被引情况
此外,通过分析还可看到100篇热点论文的作者合著现象明显,3个以上作者的文章为80篇,2个作者的文章为8篇,12篇只有1名作者的文章几乎都是综述类,且专家约稿为多。并且多个单位合作进行研究的现象明显,有2个作者单位的文章有24篇,3个作者单位的文章有20篇,3个以上作者单位的文章有6篇,10篇文章与国外机构有合作。说明随着目前我国的肿瘤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高质量的论文都需要多个作者多个单位甚至国际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100篇热点论文涉及42种期刊,其中大部分期刊(26/42)每本只有1篇热点论文,7种期刊每本有2篇热点论文,9种期刊共有61篇热点论文,从表7中可以看到,这9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明显高于排名较后的期刊,说明热点论文的期刊分布也有集中性趋势,集中于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表7中显示的排名前10期刊的热点论文的被引频次共有1101次,占总量的53.39%(1101/2062)。说明这些期刊上的热点论文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因而对期刊影响因子和影响力的贡献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结合3年来的期刊复合影响因子,可看到绝大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都有上升趋势,也说明热点论文对提高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作用不容忽视。
同时也可以看到,即便是影响因子相对不是特别高的期刊,如果抓住了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有组织的组稿约稿,也可能产生被关注较多的热点论文。如《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的《β-榄香烯乳对体外培养Tca-8113细胞放射增敏、细胞周期、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2009年02期),因为β-榄香烯乳是从中药莪术中提取出的具有抗癌活性的国家二类抗癌新药,目前对之的研究较多,和前面所述一致,中医药的肿瘤治疗研究是目前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因而被引较多。此外,《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的《环境和遗传因素交互作用对食管癌发生的影响》(2011年01期)和《中国处方药》的《我国肺癌流行病学现状分析》(2009年02期)均是由特约评述作者撰写的综述, 因而都得到了较高的引用。
目前,许多医学期刊为了适应作者毕业、职称晋升等要求,都不设或少设综述栏目,而加大了研究性论文的比重,而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到,综述,特别是名家综述能够很快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和引用。
表7 热点论文数排名前20的期刊分布和被引情况
-:未查到影响因子数据。
流行病学研究在许多综合类医药期刊中所占的比重均不大,事实上,从本文的分析可看到流行病学研究对期刊被引频次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流行病学的文章往往会回溯以前的数据,即使是非流行病的文章,在背景介绍时往往也会引用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医学期刊编辑应当注重流行病学研究的栏目设置,发掘有价值的流性病学调查结果。因此,医学期刊编辑在继续注重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栏目的基础上,要大大增加对综述、流行病研究、标准指南类栏目的关注。
肿瘤学研究是目前医学研究的重点,许多医学期刊都有大比重的肿瘤学研究论文,通过分析和明确当前肿瘤学研究的热点,编辑在收稿时就注意发掘相关稿件,有可能就发表了未来的热点论文,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力。由文中可知,以肝癌为首的18种肿瘤为目前国内研究的重点类型。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实验室诊断和中医药治疗是目前的热点。而目前许多医学杂志的编辑都有重西医轻中医的倾向[7],事实证明,这是急需编辑改进的。肿瘤相关基因、干细胞、血管形成和miRNA等相关研究在肿瘤病理病因学的基础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研究受到重视,是目前及以后的研究方向和相关热点。因此编辑对这类论文要特别重视,只要是涉及这些热点问题、有所创新的稿件,即使是技术方法类的、或初步的研究成果都尽可能处理并且快速地给予发表。
原因有二,一是目前全球性SCI现象和SCI崇拜,许多高质量的稿件可能都投往国外[8],国内医学期刊得到最新并且有完整研究结果的高质量论文的机会大大降低,而国内部分学者可能会将其重要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或前期基础准备研究的部分结果投往国内的医学期刊,苛求结果的完整性可能就丧失了这一部分稿源,而这一部分稿件是有极大可能性被其以后发表的SCI论文甚至课题组的相关一系列论文引用的。因此,错失这部分稿源不利于提高我们期刊的影响力。
二是这些研究方向之所以成为研究热点,就是目前人们对其具体机制和相关作用研究还不彻底、不明朗,因而前赴后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实验和研究,试图找到克服肿瘤的最有效方法,因而在这些热点方向的研究上,即使是阴性的实验结果仍然是有重要意义的,因其可帮助后来的研究者少走弯路,仍会有较高的关注度。因此,编辑对这类文章也要足够重视,不能一味苛求阳性结果,错失提高期刊影响力的机会。
以往的观点认为有基金资助的文章质量都比较高,并且基金的水平越高文章的质量越好。而本研究的结果却恰恰相反,热点论文中只有少部分有基金资助,且国家级基金更少,无基金资助的文章数量和被引频次均较高,其趋势与国内其他文献报道有相似之处[9,10]。这提醒我们编辑在处理稿件时,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稿,不能只看有无基金,先入为主,来决定文章质量的高低,而是要看文章是否真正具有创新性,是否涉及热点问题。无基金资助的或者基金级别比较低的文章,只要是涉及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仍是有可能引起研究者关注,会对未来期刊的影响力产生重要作用。
本文的结果再次证明了重点科研机构和核心作者对热点论文、对期刊影响力的贡献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就要注意与重点科研机构和专家交流,组织重点研究专题,积极约请名家大家的综述,这对产生未来期刊的热点论文,提高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研究当前肿瘤学研究的热点论文,分析其特点,摸清当前肿瘤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对医学期刊编辑选稿、组稿、编稿、发稿都有重要影响。要想提高医学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尽可能地发表热点论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 韩维栋,薛秦芬,王丽珍等.挖掘高被引论文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 514-518
2 郑确辉. 论《基本科学指标》观照下的我国高水平大学科研竞争力.科技管理研究,2009,(12):189-191
3 刘雪立.基于Web of Science和ESI数据库高被引论文的界定方法.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975-978
4 邱均平,杨瑞仙.基于ESI 的学科热门论文的计量研究——以临床医学学科为例.情报科学,2010,28(1):53-60
5 董文军.基于Web of Science 及ESI 的学科数据统计分析.情报杂志, 28,(S): 27-31
6 关卫屏,游苏宁.从临床医学类高被引文章看编辑在提高期刊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2008.
7 卓选鹏,黄崇亚,赵大良.医学学报编辑审稿的习惯性倾向及其对刊物的影响.编辑学报2012,24( 5):419-421
8 刘雪立.全球性SCI现象和SCI崇拜.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2):185-190
9 尚淑贤,吴晓初.1999 ~ 2008 年皮肤科学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及思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 3):397-400
10 张晓丽,乐建鑫.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及启示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13(6):100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