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E-mail:lvxiaohong@bjut.edu.cn
高被引论文是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反映,高被引论文越多,说明期刊刊登的前沿问题、热门问题的论文越多,受读者的关注度越高,学术影响力越大[1-2],因此广大编辑同仁普遍关注高被引论文,对其进行了大量分析[3-7]。《北京工业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1974年创刊, 40年来,学报稳步发展,是科技类的核心期刊、连续3届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05~2012年被EI收录。目前,学报已经上到一个台阶,要想进一步提升学报的影响力和学术水平,就必须开展选题策划,挖掘高水平、有影响力的论文,为此,对学报2003~2012 年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中的高被引论文,通过全面的归纳和总结,明确今后策划选题和组稿的方向。
由于论文发表时间短被引用的次数就少,采用共时法统计时2009~2012年的高被引论文均为0篇,无法反映近几年的被引情况,故采用历时法[8]进行数据统计。2013 年 11 月登录中国知网(http://cnki.net)学术文献总库中的中国引文数据库(http://ref.cnki. net/knsref/) ,在高级检索中设置检索项为“被引刊名”,检索词为“北京工业大学学报”,资源范围为“全部期刊”,匹配选择“精确”,排序为“被引频次”,发布时间分别选为“2003”~“2012”年的各年,被引时间为各年 ~“2012”年,检索并下载,分别统计2003~2012 年各年论文被引情况。
将检索得到的高被引论文进行整理,去除《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内容,为了使统计量不至于过大,将各年被引频次较高的前1%作为高被引论文,最后把各年的高被引论文合起来作为要研究的高被引论文。将相关资料汇总和补充,如表1所示。由于2012年的论文被引频次较少,故高被引论文为0。
下面主要从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的职称与学历、专业、主题、学术关注度4个方面进行分析,力图发现其中的规律,为策划组稿找到方向和目标。
2.2.1 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的职称与学历分析
在高被引的23篇论文中,除1名作者有3篇高被引论文外,其余作者均只有1篇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为北京工业大学的为21篇,占91.3%,校外稿件2篇,仅占8.7%,说明学报的内向性较明显[9]。可见要增加高被引论文首先应挖掘校内作者。在高被引论文的校内作者中,有教授12名、副教授2名、讲师6名、博士研究生3名。
教授的论文在高被引论文中所占比例最高,这与他们的科研水平高、学术影响大、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多有关,因此教授的论文是学报论文的首选,像多篇高被引论文的作者杜修力等教授是学报的核心作者。但是教授对期刊的要求也最高,最能反映其科研水平的成果他们一般不会发表在学报上,组稿工作做到位,他们一般能将阶段性研究成果、学术质量较高的论文投给学报,因此必须加强与之联系,了解其科研进展,加大组稿的投入。
表1 学报2003~2012 年高被引论文基本情况
副教授和讲师由于存在晋升职称的压力,会在论文撰写上狠下功夫,其中也不乏研究能力、学术水平、创新思维等拔尖的人才,编辑需慧眼识别,抓住其中的顶尖人物,积极鼓励其多发论文,并将满意的成果投给学报。从表1可看出,学报被引最高的前3篇论文的作者均为这类职称的作者;最高被引论文《空心微珠表面金属化及其电磁防护性能研究》的作者毛倩瑾在发文时还只是讲师,现在已是博士、副教授,并获得一系列科研成果。
博士是一个学历高、研究能力也强的群体,而且他们年轻、思维活跃,加之毕业、就业的压力,因此处于科研的高产阶段,他们的论文一般数量多、质量也高,而且他们相对愿意投稿到学报,编辑应重视这部分稿件,抓住重点作者,着力培养,充分发挥学报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强学术道德宣传,提高其写作能力,培养其严谨学风,使其成为学报的忠实作者和读者。
2.2.2 高被引论文的专业
高被引论文的专业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2003~2012年学报高被引论文的专业分布
由表2可见,建工专业是在学报高被引论文最多的专业,建工专业的论文约占高被引论文的43.5%,建工学院下设土木工程、市政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交通工程4个教学系,其下的结构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交通工程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可见学报应加大对建工专业的重视和组稿的力度,努力将建工建设成学报的重点栏目、特色栏目,编辑应加强组稿力度,并适时组织专刊,使特色得以保持并逐步突出。
材料科学为北京工业大学进入全球前1%的3个学科之一,也是北京工业大学的国际高水平学科,其在过去10年发表的SCI和SSCI期刊收录论文的总被引次数位居世界前1%,在SCI期刊的发文量也居全校首位。因为材料专业的EI专业期刊也很多,所以材料学院的老师在学报投稿较少,因此学报材料专业的论文在高被引论文中只占2席,故应加大组稿力度。
2.2.3 高被引论文的主题分析
由于论文发表时间越短被引用的次数越少,因此也对近5年间被引突出的论文进行了主题分析。分别选择10年中被引频次最多的2篇论文《空心微珠表面金属化及其电磁防护性能研究》《国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启示》和近5年中被引最多的2篇论文《高速公路大、小车速度差与事故率的关系》《5·12汶川地震中山区公路桥梁震害及启示》进行主题分析,进入中国知网学术研究中的“学科学术热点”(http://epub.cnki.net/grid2008/brief/),在“热点主题”中分别输入“空心微珠”“电磁屏蔽”,“电动汽车”,“高速公路”,“地震”“震害”,检索并整理,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国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启示》和《高速公路大、小车速度差与事故率的关系》都属于反映研究热点的论文,主要文献、国家课题多,研究机构和人员也多,故这类论文会受到广泛关注,易被较多引用,而且前者为综述,更易被引用,所以成为高被引的论文。2008年发表的《5.12汶川地震中山区公路桥梁震害及启示》之所以能成为高被引论文,与它针对当年的突发事件——汶川地震进行山区公路桥梁震害分析研究,时效性、针对性强有关,可见编辑应重视重大、突发事件,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稿件抓紧审稿,在第一时间刊发,可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2003年发表的《空心微珠表面金属化及其电磁防护性能研究》不属于反映研究热点的论文,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并不是很多,但它发表较早,说明若真是有创新的研究成果,同样能够被以后的研究广泛引用,符合越早发表的论文越容易获得较高的被引频次的规律。
表3 部分高被引论文主题分析
2.2.4 高被引论文的学术关注度趋势
以最高被引的2篇论文为例,根据中国知网学术趋势搜素(http://trend.cnki.net/TrendSearch/)分析学术关注度趋势。
由图1可知,“空心微珠”的学术关注度自2000年开始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2003年是前期的一个高点,而后自2004年关注度急剧增加,可见学报发表的《空心微珠表面金属化及其电磁防护性能研究》乃是早期关于“空心微珠”的高水平的文章,发表早,因此受到其后文章的广泛引用,成为学报2003~2012年间最高被引论文。
图1 “空心微珠”的学术关注度曲线
由图2可知,“电动汽车”的关注度在1997~2008年处于平稳并缓慢增加的状态,而2008年以后关注度急剧增加,这与节能环保的形势有很大关系,《国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启示》为热点兴起前期高水平的论文,故受到较高的引用,从趋势曲线来看,有关“电动汽车”的研究仍然属于当前的热点,可继续组织这方面的稿件。
图2 “电动汽车”的学术关注度曲线
从以上分析可知,高被引论文的研究内容一般具有前瞻性,往往发表于研究热点形成的前期,故在热点形成后能够受到关注和被引,因此编辑应关注学术前沿、科技发展动态以及国家的政策走向,增强超前意识。
对高被引论文的统计分析,有助于编辑找到组稿的对象和选题的方向,及时策划与组织反映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引领学术研究方向的稿件,促进科技期刊品牌和竞争力的形成与巩固[10]。
高校学报是本校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成果展示的平台,学报的特色源于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办学方针,特色形成品牌,品牌产生生命力和竞争力。学报在综合性的基础上应突出专业性,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高被引的论文正是其特色的体现。从高被引论文分析可见,建工、电控为《北京工业大学学报》高被引论文最多的2个专业,对应的栏目应成为或培养为学报的特色栏目,编辑应加强组稿力度,并适时组织专刊,使特色得以保持并逐步突出。
学校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重点科研课题的项目负责人等是作者力量的中坚,是学报的核心作者,像多篇高被引论文的作者杜修力、关宏志等便都是这样的核心作者。要获得充足、优质的稿件,编辑要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科研进展、写作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地去组稿,争取他们科研成果的首发权,并适时地组织专刊。
编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学报的学术水平,编委往往是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重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他们最了解学科热点,拥有较强的影响力,编辑应加强同编委的联系,使编委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像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这种学术水平高、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多的学院,有相当的作者从未在学报上发表过文章,而学报的编委中材料学院的人数最多,因此首先应动员编委带头投稿,鼓励编委去做学院教师的工作,动员老师将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论文投给学报,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
高校学报具有培养人才的特殊功能,它是众多学子发表自己处女作的园地,因此学报应重视对年轻的科研人员和学生的着力培育,提高其写作水平、培养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增强其科研的兴趣,激发他们将高水平的论文投到学报,使其成为学报的忠实作者和读者。
总之,虽然本文仅是对《北京工业大学学报》高被引论文的分析,但是《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的情况带有普遍性,因此本文的分析与结论可供所有高校学报的编辑参考借鉴。
1 韩维栋,薛素芬,王丽珍. 挖掘高被引论文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514-518
2 吕小红.试论高校科技期刊的学术经营策略.中国出版,2013,(5):34-36
3 刘雪立,徐刚珍,方红玲等.如何提高医学期刊的影响因子——从《眼科新进展》论文分类被引情况谈起.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4):659-661
4 李贺琼,邵晓明,杨玉英等.《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1~2010 年高被引论文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793-795
5 张建合.《编辑学报》高被引论文分析.编辑学报,2010,22(6):562-564
6 陈芳.动物医学类期刊高被引论文分析及其对编辑选题组稿的启示.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818-821
7 安秀芬,王景文,黄晓鹂.《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0 ~ 2002 年的载文分析.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3):264-266
8 刘雪立.基于Web of Science和ESI数据库高被引论文的界定方法.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975-798
9 蒋亚儒,赵大良,陈浩元.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内向性的统计分析.编辑学报,2012,24(4):396-398
10 吕小红,王旭,杨开英.科技学术期刊的学术组织与学术经营.编辑学报,2012,24(6):51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