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影 王 玉 王小飞 周海英 陈 楠 周菁菁
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高压物理学报》编辑部,621900 四川省绵阳市绵山路64号,E-mail:wangying110@caep.ac.cn2) 西京学院经济管理一系,710122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京路1号,E-mail:wang.wang.199@163.com
随着数字出版技术和网络传播与交流的飞速发展,科技期刊网站以独立网站、联合网站等多种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据统计,2010年我国1868种科技核心期刊中,1105种期刊拥有自建网站,所占比例为59.2%[1];而在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1050种期刊中,自建网站比例更是高达69.7%[2]。然而,伴随着科技期刊网站的蓬勃发展,网站质量问题日益凸显[2],严重削弱了科技期刊长期以来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不利于网站的持续健康成长,对于科技信息的有效传播和交流也将产生负面效应。可见,加强科技期刊网站审校,提高网站质量,刻不容缓。本文基于我国科技期刊网站的现状和特点,指出期刊网站内容和功能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加强期刊网站审校、提高网站质量的几点建议,以期为科技期刊网站质量的提升和完善提供参考。
就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网站而言,其功能和内容一般包括以下6部分[3]:
(1)有关期刊的各种信息,使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期刊,如期刊介绍、期刊获奖及收录情况、编委会、编辑部联系方式、投稿要求、版权转让协议、论文模板、下载中心、期刊征订启事、期刊动态、期刊文章点击及下载排行等;
(2)期刊内容数字化,包括印刷版内容的数字化(过刊及当期期刊的目次、摘要、全文)、在线预出版期刊(如已录用但未编辑排版的“最新录用”、超前一期发布或未确定页码的“网络预发表”)、论文辅助信息(音频、视频)、纯网络版期刊等;
(3)期刊在线办公,实现在线投稿、在线审稿、稿件远程处理等;
(4)读者服务,如期刊内容检索、参考文献链接、读者个性化文献定制、在线留言等;
(5)期刊在线经营与管理,如读者会员管理、在线订阅、在线支付、统计功能等;
(6)其他扩展信息和功能,如期刊广告、行业动态信息、相关/友情链接、官方微博、BBS论坛等。
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公民享有出版自由的权利,但是在行使出版自由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并且明确规定十项出版物中不得含有的内容。期刊网站作为期刊网络出版平台,也应遵循该条例。由于网络出版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若出现问题,其负面影响将非常广泛而巨大,因此期刊社应对期刊网站内容进行严格审查。
一般来说,科技期刊网站主要发布及转载期刊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科技成果及动态信息,较少涉及政治性问题,但是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政治性问题是期刊的高压线,一旦出现错误,将危及期刊存亡。因此,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政治辨析能力,严格审查期刊网站发布、转载及链接信息中是否违反有关政策和法规,对于涉及领土主权、民族宗教和对外关系问题,尤其需谨慎。特别是对于拥有在线留言、官方微博、BBS论坛等实时发布功能的科技期刊网站,需格外注意,以防不法分子恶意传播违法信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科学技术保密规定》,报刊的编辑、出版、印制、发行以及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公共信息网络的信息编辑、发布,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为避免国家科学技术秘密、军事秘密、商业秘密等信息的泄密,科技期刊社一般采取作者单位自查(出具保密审查证明)、专家审查及责任编辑检查[4],三重把关,排除刊载文章的泄密隐患。在实际的期刊网站运行管理中,不少期刊社为提高论文的实效性和显示度,增设在线预出版期刊模块,如“最新录用”、“网络预发表稿件”等。由于预出版文章一般未经过责任编辑的深入审查,第三道把关缺失,若作者单位和审稿专家保密审查不严,则容易出现泄密事故,一旦泄露,将给国家、科研单位及个人利益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期刊社应严格执行保密审查制度,不能以缩短出版周期、增加期刊文章显示度为由,省略保密审查环节。
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编权等人身权和财产权。《著作权法》及《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使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出版者应对来稿的出版授权、稿件来源及署名、所编辑出版物的内容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因此,期刊社在期刊网站上发布稿件信息时,须确保作者已签署版权转让合同,并对稿件来源、作者署名以及内容是否涉嫌抄袭等进行审查。然而,在当前网络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期刊或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被侵犯的情形日益突出。例如:期刊社未经作者许可,将发表于本刊的文章擅自上传到期刊网站,如过刊及当期期刊数字化信息发布模块,即“过刊浏览”、“当期目录”等;作者擅自将已接收或已发表文章发布到网络上,或者将已发布在网络上的文章向期刊社投稿。这些行为都构成了网络传播权侵权。因此,为了维护期刊社和作者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因著作权引发的纠纷,期刊社应对文章是否已在网络传播进行认真审查,与作者签署著作权转让合同时,明确信息网络传播权条款及违约责任,并在期刊和网站上刊登《征稿简则》、《投稿指南》、《本刊启事》等进行版权申明。
为提高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拓展经济来源,很多科技期刊网站设置了相关/友情链接、网站广告等。对于这些内容,同样要进行严格审查,包括链接的合法性及有效性[5]、广告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等。
作为印刷版期刊的延伸和拓展,期刊网站的内容更广泛,包含期刊基本信息、动态信息、外延信息、期刊数字化信息等;表现形式更丰富,除了文字、图片等静态视觉信息外,还有视频、音频等动态视觉、听觉信息;提供的功能更强大,如在线投稿、在线审稿、稿件远程处理、文献阅读与检索、期刊订购、互动交流等。这无疑增加了期刊网站编校工作的难度,对网站编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科技期刊网站中,期刊基本信息、数字化期刊、期刊在线办公系统以及各种扩展功能中的单据等只含有文字和图片,这些静态信息构成了期刊网站的主体。目前,科技期刊网站中的静态内容普遍存在差错,例如:在新闻公告、期刊及行业动态中,因笔误出现的错别字、日期错误;在线预出版期刊中,因稿件未经编辑处理出现的文理不通、量和单位不规范;在印刷版期刊数字化模块中,如“当期目录”及“过刊浏览”的摘要,因排版文件与网页转换不匹配出现的“□”、“?”、“$”、“ ”等乱码符号,上下标及正斜体错误,数值与单位之间的空隙过大或未留空隙,换行符冗余导致的段落非正常断开,半角及全角标点不统一等。此外,静态内容版式设计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页面字体和行距太小,密密麻麻,阅读时十分疲劳,且容易错行,令人望而生畏;有的页面则过于稀疏、松散,缺乏美感。若认真执行编辑校对制度,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避免。
与静态图文相比,动态音视频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基于其优势,动态音视频常用于期刊广告,此外也用于科技信息的辅助呈现。由于音视频具有时间性,画面和声音一逝而过,在编辑校对过程中,其中的小错误很容易被忽视,采用传统的“三审三校”制进行审校时,难度很大。只有多听多看,才能发现其中不明显的问题。然而,审校次数过多时,虽然质量有所保证,但其消耗的资源较多、周期较长,与网络出版的低成本和高时效性相悖。“四审四校”是暂时可以考虑的更合适的审校制度[6]。
作为宣传和展示期刊的重要窗口,科技期刊网站不但可以实现期刊内容及相关信息的发布,而且可以为作者、读者、审稿专家提供网络化服务,实现期刊编辑流程、出版发行和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数字化和网络化,功能日趋丰富。为保证网站功能的质量,大多数期刊社选择专业软件,由专业公司设计、制作网站,并提供运行后的技术支持[7]。然而,再成熟的软件也存在漏洞,加之其中的个性化配置需根据具体需求不断调整和修正,这些都需要期刊社在网站运行过程中进行不断完善。
虽然当前我国对于网络出版的管理规定还不全面,相关的审校制度暂时没有明确的操作规范,但是期刊社可根据网站内容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网站审校制度。例如,对于图文静态信息,因其审校要求与印刷版期刊相似,因此可沿用传统的“三审三校”制;对于音视频动态信息,因其具有瞬态性,可增加一次审校,采用“四审四校”制;对于网站中的各项功能,可与网站用户(如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编辑)进行多渠道沟通,发现不足,及时修正,实行定期的网站维护制度。
为提升网站内容的可追溯性,明确职责,制定网站内容备案制度,对网站发布的所有信息予以审查存档,特别是涉及领土主权、民族宗教和对外关系问题,以及有可能含有国家秘密的内容;建立独立的著作权转让合同档案库,确保网站上登载的所有作品均有版权转让合同,特别是在线预出版发布的文章,以防范法律纠纷。
设立专职网站编辑,也可针对网站的不同模块,单独设立各模块的责任编辑,明确职责。建立编辑业务培训制度,通过培训班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定期内部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编辑业务素质。
科技期刊社应严格执行审校制度,努力提高网站内容和功能质量,使其成为高标准、高质量的科技期刊网站,从而真正达到提升期刊品牌形象、扩大期刊影响力的目的。
1 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网站建设现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5):649-655
2 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等.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网站建设进展.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519-525
3 刘金铭.中国科学院学术期刊网站建设的现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6):807-811
4 王媛,杨聚祥,刘永昌等.我国科技期刊自建网站现状与分析.科技与出版,2010,32(7):32-34
5 倪永杰,孔钺,李小丽.军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编辑学报,2012,24(3):240-241
6 赵鸥,李宁.科技期刊网络出版者应尽的合理注意义务——以江苏省科技期刊网络出版现状为例.编辑学报,2011,23(2):148-150
7 孙艳华.网络出版现行审校制度适用性探析.中国编辑,2010,(4):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