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况味与“扣扣子”
笔者最近似乎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生的旅途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况味?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那天到北京大学考察,勉励青年学生时讲的“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那句话,在全国青年学生中引起了热议,也打开了笔者深入思考人生况味的阀门。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一生的进程是确定的,自然的道路是唯一的,而且是单向的。人生每个阶段都被赋予了适当的特点:童年的孱弱、青年的彪悍、中年的持重、老年的成熟,所有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按照各自特性属于相应的生命的时期。”
西塞罗先生的这段话,既说尽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种种无奈和不可改变的宿命以及不可逆转的规律的人生况味,似乎又在暗示出人生也需要像我们天天穿衣扣扣子那样的所谓动作和智慧—那就是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完全是这样的道理:我们地球上的所有人哪一个不是从娘肚子里出来的?我们没有办法决定自己出生的家族,我们也没有任何权利选择父母,我们更没有任何理由不接受自己的性别。甚至,我们也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容貌和身材。想想看是不是这样:一个人有没有有钱有势的父母,有没有挺拔的身材,有没有优越的家族背景,其实你是选择不了的。所以说,对于那些帅男美女以及那些“红二代”们真得要说上一句,这真的与你没有关系,你只是幸运的撞上了一个“XY”相撞的恰好机遇而已呀!
远的不说,你看去年到现在的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世界变化有多大?!有的国家上个月还在“统一”,下个月就“分裂”了,其国家总统“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了”;有的人一会还在台上前呼后拥的侃侃而谈,一转眼就被拉到了台下;有的人昨天还是多少万、多少亿的富翁,今天就是什么也没有的乞丐了;有的人前不久还是人模人样的活蹦乱跳地活着,下个月就撒手人寰永远埋在了地下。就拿马来西亚飞机失事、韩国沉船、土耳其矿难那成百上千的死去的人来说吧,他们说没就没了。其情其景惨不忍听,每每想起心尖为之流泪。就人生的种种况味而言,没有比得上人生遇难、厄运无情更加让人无奈的了。笔者去年还与来京的一个要好的小学同学推杯换盏,可今年春节回老家再去见他,一到门口才听说“他就是因为邻里纠纷的矛盾喝醉了酒,而气上心窍就上吊自杀了”,不到一年的功夫,就再也见不到他了。这些无可奈何的人生况味总是在那些“无奈”的人的心中盘旋,但却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改变。
然而,我是举双手反对“人之命、天注定”的宿命论的。人生的况味与人生的价值取向是相伴相随的。关键看我们会不会扣扣子,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纯洁度。
在很多伟大人物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似乎从人生的一开始,就具有那种纯净无暇般的信仰。甘地称:“我只有把自己与整个人类联系起来才能过一种宗教的生活。”他与“整个人类”联系的方式是政治,而别人可能是文学、艺术、音乐、哲学、技术进步等等,但这一切都不能基于“自私的目的”。诸葛亮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高尚品行,可以说伴随着他的一生。孙中山等人起事时,曾经相互约定,革命非为做官发财,所以革命成功之日就是各人退隐之时。张季鸾提出“文人论政”,虽涉政治但不是为了谋求仕途,虽有利益要求但不是为了发财,乃是为了“尽言责”。而谭嗣同更是为了救国信念而以血来警醒世人。他们力量的来源都基于信念的纯洁。毛泽东一生的纯洁度似乎更高,他无论干什么事,总是把“人民”二字镶嵌在事的神经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万岁。这些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他们整个人生的况味。
这或许就是人生况味的其中之味道:北塞的老翁不为失马而忧伤,因为既然失去了,忧而如何?伤有何用?但也不为后来所失之马又带回良马一匹而欣喜若狂,因为这对于眼下是喜,而对于今后是难、是祸很难预测。再后来儿子因此良马而摔跛了腿,老翁仍未过忧,原因如同先前失马一样,忧伤不得;再再后来,边塞战乱,青壮年皆征从军,去者九死一伤,而老翁之子则得以幸免,安然无恙。请问: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人生的况味,或许恰恰因为那难以改变的宿命,而使得味道格外丰富。但只要我们从一开始就把“扣子”扣好,那么其味道一定是好味道。然而,味道又是靠“品”的,人生的况味到底是个什么味道,只有“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我知道”吧?!